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2017年6月6日-2018年6月6日間收治的80位口腔修復患者開展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擇取患者劃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人員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入選患者滿意度及投訴情況開展對比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及投訴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lt;0.05)。結論:在口腔修復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具有顯著臨床效果,可有效建立友好護患關系。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臨床口腔修復;應用效果;滿意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民眾的口腔健康意識也在顯著提高,對于口腔護理要求也有更高的標準。研究[1]發現,在口腔修復過程中配合適宜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因此本文以2017年6月6日-2018年6月6日間收治的80位口腔修復患者開展研究,部分人員采取常規護理干預,部分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入選患者滿意度及投訴情況開展探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7年6月6日-2018年6月6日間收治的80位口腔修復患者開展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擇取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名。對照組男20例(50.00%),女20例(50.00%),年齡在20-67歲,平均年齡為(43.11±5.09)歲。觀察組男21例(52.50%),女19例(47.50%),年齡在22-67歲,平均年齡為(44.56±5.27)歲。擇取患者資料對比差異具有可比性(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人員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采取常規檢查及知識宣教等,觀察組先行開展風險評估,由護理人員發放口腔修復宣教手冊,向患者講述具體治療過程及效果,態度溫和,消除患者緊張、不安心理。對就診流程進行不斷優化,讓患者可以得到及時就診。與患者接觸后,護理人員需與其開展一對一溝通,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費用及治療安排,治療中監測患者情況并予以安撫,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診療結束后提醒患者帶好隨身物品,如患者為特殊群體可由專人進行繳費協助辦理。定期組織口腔修復護理培訓并開展考核。定期維護儀器設施,確認器械數量及位置。登記患者信息及聯系方式,電話提醒患者復診日期及時間,過程中需先表明身份,后告知事件、時間情況。開展回訪,詢問患者情況,告知其注意事項及應對措施,記錄滿意度及投訴情況。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總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服務越滿意;②統計患者護理投訴情況并予以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創建Excel數據庫開展數據分析,軟件應用SPSS20.0,計量資料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示以均數方差,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示以百分率,Plt;0.05為差異較為顯著。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將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觀察組評分(9.23±0.44)分,對照組中評分(7.15±1.30)分,差異顯著(t=9.585,Plt;0.05)。
2.2對比兩組患者投訴情況
將兩組患者投訴情況進行對比,差異顯著(Plt;0.05),見表1。
3.討論
優質護理相比于一般護理更具有人性化特點,其通過對基礎護理進行改良,制定護理制度并逐步完善,從而提升護理服務質量[2]。
本研究中,觀察組滿意度評分(9.23±0.44)分高于對照組(7.15±1.30)分,差異顯著(Plt;0.05)。表明在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下,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所提升,對護理人員信賴程度提升。而研究[3]發現,患者滿意度提升,依從性也會有所增長,對治療配合度及醫師、護理人員囑咐有積極影響,因此觀察組患者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在于優質護理是在傳統護理上添加人性化及針對性特點。其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滿足患者護理服務需求,且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告知患者治療方案及效果,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消除患者負性情緒[4],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因此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情況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降低護患糾紛事件,對患者口腔修復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鳳英. 優質護理服務在口腔門診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4):76-77.
[2]侯鑫. 優質護理服務在口腔種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6):127-128.
[3]陳琦, 梁珊珊, 曾彩霞,等. 優質護理服務在臨床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臨床護理, 2018, 10(2):160-162.
[4]何云燕. 優質護理在口腔科門診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 2016, 14(13):1329-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