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了自然災害救援中男護理人員的優勢及不足。認為在自然災害救援中男護理人員的優勢主要包括: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對惡劣事件承受能力較強、體力強、生理優勢明顯、更能吃苦耐勞、應急能力強、思維活躍;不足主要有:專業能力較差、災害救援經歷少、災害護理管理能力不足。增加在自然災害救援團隊中男護理人員的比例,培養專業知識合格、急救技能過硬的男護士可以更好地發揮救援團隊的作用,以提高救援成功率。
關鍵詞:災害救援;男護士;優勢與不足
1.自然災害的定義
自然災害是指由自然事件或力量為主因造成的生命傷亡和人類社會財產損失的事件。近年來,四川乃至全國的自然災害越發頻繁,很多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作為自然災害頻發省——四川,自然災害對我們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在自然災害救援團隊中,護理工作者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早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南丁格爾率領38名來自不同組織的護士用了3個月的時間使得士兵死亡率從42.7%下降到了2.2%。在醫療護理飛速發展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男士也加入到了這個光榮而神圣的護理團隊中,成為萬花叢中一點綠,打破了女護士這一民間傳統的觀念。2008 年汶川地震中,沈陽救援團隊中的尹超就是一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男護士,他在地震救災中的表現也更加證明了男性是可以參加到特大災區的護理團隊中的。
2.災后救援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由于災害的突發性、群體性、復雜性等特點,導致傷員傷情嚴重、復雜,據不完全統計,在地震災害中傷員的傷情一般為: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顱骨骨折、軟組織挫傷等,其中四肢骨折有 40%,顱骨骨折有 30%,嚴重失血可使傷員陷入休克狀態。這對新世紀護士災后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災后救援,要求我們不僅僅有預檢分診、急救、協調溝通的能力,更要求我們有對周圍環境、自身安全、病人安全的評估能力。目前災害護理能力框架僅有《國際護士學會全科注冊護士能力框架》和《世界衛生組織災害護理能力框架》兩個。兩者分別提出了3個能力范圍包括:專業、倫理及法律實踐,護理提供與管理,以及專業發展;5個能力領域包括: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突發事件準備規劃、突發事件統一指揮系統、突發事件的預案程序、國際組織在突發事件管理中的角色。
3.災害救援中男護士的優勢
3.1更強的心理承受力
普遍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認為,男性比女性邏輯思維能力更強,更理性,更具有判斷力,自救能力更強。災害發生的同時,周圍的環境并不一定是安全的,這需要救援人員具有對周圍環境的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男護士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受周圍環境因素更小。特別是如泥石流、地震、火災等大型災難時,會出現很大的人員傷亡情況,這時候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加沉著冷靜,更能很快的做出準確的判斷,更能準確快速的抓住問題的關鍵,而不會出現自己先亂了陣腳這種情況。處理災后的尸體也需要災害救援人員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在與各醫療救援人員和各傷員之間的溝通上,男護士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2先天生理優勢
災害發生后各方面條件通常比較艱苦,救援物資、生活物品缺乏,因災害破壞,交通受阻,救援物資多數情況下需要醫護人員背負進行跋涉,時間超負荷的救援工作易導致身心疲憊,嚴重影響救援工作的開展。因災害發生導致環境惡劣,常常發生延續的惡性事件,如果身體條件不夠強壯,往往無法勝任。男護士體格強壯、精力、耐力一般情況下優于女護士,在到達災害現場的時候,更能快速的沖到傷者身邊進行醫療救助。男護士婚前婚后受家庭影響較小,而女護士一般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家庭上,加上女性的特殊生理期,這些因素都會對災后的救援產生一定的影響。災害區域經常會出現急需輸血搶救的情況,而“循環血量”系人體循環血液的總量。血量是相對恒定的系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的結果。正常成年男子平均體重有血液85~80ml/kg ,女子為70m/kg。在災區需要緊急輸血治療時男性比女性可以提供更多的搶救所需血量。
3.3男護士的科研優勢
護理科研是護理學科發展的基石,也是推動護理領域相互學習交流和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然而,國內護理科研開展普遍不理想,在災害護理方面更為突出。男護士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擅長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富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在科研方面具有較大的潛力,在專業廣度與深度上鉆研更深入。 男護士的加入,將會改變護理群體的思維方式,提高護理科研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護理行業的整體地位。
4.災害救援中男護士的不足
由于護理人員性別比例及各種方面原因,在以往的災害救援中,讓男護士作為災害救援護士的經歷較少,使得臨床男護士在脆弱人群護理方面能力偏低,災害救援專業能力較差,災害護理管理能力不足。臨床男護士災害護理核心能力的主要來源于臨床實踐及經驗積累,而臨床護理工作與災害護理救援有極大的差別,臨床護理實踐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災害救援能力的要求。
綜上所述:醫學救援護理的發展,需要“一人多專”“一專多能”的全科護士。男護士不論是生理、心理還是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均適合災害救援工作,應思考如何發揮男護士的優勢,加快推進應急隊伍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衛生應急隊伍的應急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崇福. 自然災害基本定義的探討[J]. 自然災害學報, 2009, 18(5):41-50.
[2]王麗平. 護士也是\"稀缺\"資源[J]. 中國衛生產業, 2007(6):9-9.
[3]石天奇, 李素玲. 男護士加入災后救援活動中的必要性[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3, 16(9):1548-1549.
[4]陳曉, 盧志勤, 范浩萍,等. 男護士在災害救援中的優勢及培養探討[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16, 4(8):462-463
[5]張楠. 男護士在災害救援中處理災害及突發事件的作用[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5).
[6]曾友燕, 周蘭姝, 王志紅. 軍隊護理人員災害救護技能培訓模式的探討[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9, 26(20):72-73.
[7]馬青梅, 黃建松, 范國暉. 男護士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的優勢[J]. 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23):61-62.
[8]石天奇, 李素玲. 男護士加入災后救援活動中的必要性[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3, 16(9):1548-1549.
[9]左紅霞. 現階段我國男護士職業優勢及社會需求的現狀[J]. 護理學雜志, 2010, 25(7):92-95.
[10]嚴恒. 我國男護士從業現狀與趨勢[J]. 天津護理, 2014, 22(2):181-182.
作者簡介:徐一杰(1995.06-),男,1995.06.14,漢族,四川眉山人,學歷:本科 ,職稱:護士,研究方向:急診護理學,單位及郵編:四川省骨科醫院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