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中西醫結合護理老年性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和研究組4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采取中西結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數據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研究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更高,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對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護理,能夠達到較好的護理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減輕了患者的疼痛,降低了發生并發癥的風險,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老年性髖關節置換術
中老年人的股骨頭易發生疾病,臨床上常使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老年患者身體素質相對來講比較差,術中應激反應、術后的疼痛反應等比較大,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更加優質的康復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據相關研究表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有比較好的效果,能夠使得老年患者的盡快恢復髖關節功能,也能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本文選擇了98例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明確中西醫結合護理老年性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有患者49例。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年齡均在65歲以上,兩組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照組患者49例,其中有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70.4±4.9)歲,研究組患者49例,其中有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71.6±5.3)歲。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的檢驗結果上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髖關節置管術。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監測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對患者患肢的疼痛、腫脹情況進行處理,術后幫助患者取下患肢外展的中立位,對于疼痛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為其止痛,還要在術后對患者飲食護理以及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研究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具體如下:(1)患者術后,護理人員應當將患者及時推回病房,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躺在病床上,并且外展患者的患肢,角度在25度左右為標準[1];(2)患者術后的飲食應該遵循清淡營養、多餐少少食、細嚼慢咽的原則,嚴禁患者使用生冷油膩、堅硬辛辣的食物,患者的病情改善后,鼓勵患者使用補血益氣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3)患者的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如股四頭肌的長收縮訓練以及踝泵運動等,采用中藥外敷患者的患肢,促進其功能恢復;(4)引流管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固定好患者的引流管,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顏色、形狀等;(5)對癥護理。對于因疼痛導致睡眠質量差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對其進行耳穴壓豆治療,部位主要是交感、皮質下、神門等區域。對于小便困難的患者 ,針灸其中極穴、關元穴等,促使其排尿。對于便秘患者,可以針灸其天樞穴、神闕穴,采用中藥敷料敷于三里穴處,還可以按摩患者腹部,促進患者排便。兩組患者持續護理三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髖關節功能評價以關節活動范圍、平衡能力、肌力、步態為評判標準,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越好。護理滿意度評分滿分為100分,分為三個等級,80分以上為相當滿意,60至80分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相當滿意度+比較滿意度。髖關節功能評分表和護理滿意度評分表由本院自制。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分數越低,患者的疼痛越少。并發癥主要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尿路感染、切口出血、壓瘡四種。
1.4 統計學
研究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
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平均髖關節功能評分為(88.6±7.9)分,對照組平均髖關節功能評分為(70.3±5.4)分,差異顯著(t=13.387,P=0.000),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疼痛評分
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平均疼痛評分為(2.3±0.5)分,對照組平均疼痛評分為(5.4±1.2)分,差異顯著(t=16.692,P=0.000),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3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49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尿路感染0例、切口出血1例、壓瘡0例,其并發癥發生率為4.1%(2例)。對照組49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3例、尿路感染4例、切口出血2例、壓瘡3例,其并發癥發生率為24.5%(12例)。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顯著(X2=16.979,P=0.000),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4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中,相當滿意30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度為91.8%(45例),對照組患者中,相當滿意21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13例,護理滿意度為67.3%(33例),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X2=18.449,P=0.000),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 討論
老年患者因為身體機能下降,骨營養不良,或者因受到外傷、風濕骨病等導致股骨頭發生疾病,臨床上治療股骨頭疾病的常見方法是實行髖關節置換術,但是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素質差,所以必須給予患者精心的護理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本文研究組患者應用了中西醫結合護理,對照組患者應用了常規護理,結果證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佳。中西醫結合護理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將中醫護理和西醫護理結合起來,發揮中西醫的優勢,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2]。比如在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煉時,一方面應用西醫治療的方式,讓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長收縮訓練以及踝泵運動,另一方面應用中醫治療的方式對患者的患肢敷中藥敷料,中西醫結合,達到更好地 恢復患者的髖關節功能的效果。其次,該護理方式比較全面系統,比如術后對患者 進行 疼痛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其治療依從性,飲食護理能增強患者的身體素質,睡眠護理能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引流管護理能讓護理人員掌握患者傷情變化,對癥護理能夠有效防治術后并發癥,各個方面的護理落實到位,能夠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老年性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效果好,能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更為滿意,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關瑞. 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康復護理探討[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8):36-38.
[2]孟凡紅, 晁磊, 房秀梅. 髖關節置換術中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7,3(8):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