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持續改進PICC導管護理質量中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的價值探析。方法: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醫院在接收的 PICC 靜脈輸液治療患者當中,隨機選取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與觀察對象,并分為觀察組(46例)與對照組(46例)兩組。對照組使用的是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使用的是常規護理+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對 PICC 護理工作進行持續改進小組構建干預方式。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 1 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時間、護理滿意度、靜脈輸液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1 次穿刺成功率與置管時間、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全部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展現了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改進PICC導管護理質量中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的價值探析中,不僅提升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還可以提高1 次穿刺成功率,值得被臨床應用和推薦。
關鍵詞:全程護理干預;PICC導管護理;價值探析
從一定程度上看,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 外周置入PICC導管( PICC )屬于長期輸液與化療的主要方式,展現了長期、安全、無痛的主要特征[1]。但是,如果操作不規范,很容易就會造成穿刺點出血、堵管、感染等并發癥[2]。本次研究探究了持續改進PICC導管護理質量中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的價值,希望以此來對PICC 靜脈輸液治療患者的護理工作提出借鑒性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數據
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醫院在接收的 PICC 靜脈輸液治療患者當中,隨機選取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與觀察對象,并分為觀察組(46例)與對照組(46例)兩組。觀察組男性為26例,女性為20例,年齡階段在30歲到65歲之間,平均年齡是(56.51±3.31)歲。病程在0.5年到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31±0.51)年。對照組男性為27例,女性為19例,年齡階段在31歲到66歲之間,平均年齡是(56.68±3.47)歲。病程在0.5年到3.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41±0.52)年。兩組資料基本情況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的是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使用的是常規護理+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對 PICC 護理工作進行持續改進小組構建干預方式。先構建靜脈治療護理小組,之后,培訓規范PICC操作流程[3]。定期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通過會診的方式,研發新技術項目。對PICC 護理工作進行持續性改進。
1.3評價指標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 1 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時間、護理滿意度、靜脈輸液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軟件,將數據統計處理,用()來進行表示,利用t來,針對計量實施檢驗,接著通過x2 ,得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針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1次穿刺成功率與置管時間的對比中,觀察組1次穿刺成功率95.65%,置管時間 為(25.31± 3.01)min。對照組1次穿刺成功率71.74%,置管時間 為(32.12± 3.11)min。因此,觀察組1 次穿刺成功率與置管時間全部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展現了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中,觀察組不滿意的為2例,滿意的為14例,非常滿意的為30例,總滿意例數為44例,總滿意率為95.5%。對照組不滿意的為11例,滿意的為14例,非常滿意的為21例,總滿意例數為35例,總滿意率為76.1%。因此,觀察組總滿意率95.5%,高于對照組76.1%,兩組數據差異展現了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靜脈輸液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中,觀察組導管感染為0例,皮下血腫 為1例,靜脈炎為1例,并發癥為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對照組導管感染為2例,皮下血腫 為3例,靜脈炎為3例,并發癥為8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39%。因此,觀察組靜脈輸液并發癥發生率4.35%,低于對照組17.39%,兩組數據差異展現了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從一定程度上看,在臨床實踐當中,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的構建,不僅可以提升全院 PICC 質量,還可以認知不足,提升護理質量。具體措施:第一,規范 PICC操作資格。第二,需要定期交流,遇到不足,共同商討解決并改進。第三,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培訓,提升PICC自行維護方式,常見并發癥觀察與藥物使用注意事項等[4]。第四,需要進行規范操作流程。第五,需要針對難度較大的操作,開展會診。第六,不斷提升患者對導管維護依從性[5]。第七,開設PICC門診,進行有效的相關健康教育與PICC維護[6]。從結果看,觀察組1 次穿刺成功率與置管時間、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全部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展現了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持續改進PICC導管護理質量中,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的價值探析中,不僅提升了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還可以提高1 次穿刺成功率,值得被臨床應用和推薦。
參考文獻:
[1]馬進萍.護理小組干預模式對急危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2017,15(03):84-85.
[2]李師娟.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對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護理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12):21-22.
[3]劉燕.專科護理小組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25(06):825-826.
[4]袁春安.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8,16(12):102-103.
[5]馮玉玲,宋文超,楊碩真,許大云,周雙鳳.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8,2(04):13-14.
[6]朱春萍.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30(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