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外科護理中潛在風險與應對策略進行深入探索;方法 自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外科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措施,觀察組應用風險護理措施,對比了二個小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整體護理效果較好,對照組達不到觀察組水平。結論 在外科護理工作中只有及時發現存在的風險并采取妥善應用措施才能收到較好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外科護理;潛在風險;應對措施
醫療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所以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承擔必要的責任,但同時也需應對各種風險。護理風險指的是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因為各種不可預料因素的存在,導致護理管理對象可能遭受一定損失[1]。利用制訂護理管理風險防范措施,可以及時彌補護理缺陷,筆者自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外科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主要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自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外科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對照組47人,29名男性,18名女性,年齡處于17-75歲之間,年齡平均為48.36歲。觀察組47人,26名男性,21名女性,年齡處于18-75歲之間,年齡平均為48.17歲。對比二個小組病人的基本情況不存在明顯差異,表明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措施。觀察組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措施:第一,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醫療行為需要為病人提供各種服務,當中存在著大量風險。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承擔這些風險,每一個護理人員必須對本職工作形成正確認識。在從事存在風險較高的護理工作時,要高度關注風險的發生,并及時制訂合理的應對措施,如防止壓力性損傷、對情緒不穩定病人給予一定約束措施等。每一名護理人員均需提高風險意識,防止護理活動中存在大量風險因素[2]。第二,創建穩定的護患關系。以我國醫師協會的統計資料為標準,在全部醫療糾紛當中,超過一半的護理風險是由于護理人員要求不明確而發生的,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及時履行醫療告知義務,加強護患交流,促進雙方相互信任[3]。第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外科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堅實的基礎護理知識,還需掌握豐富的專業理論與熟練的操作技能,所以醫院要定期組織外科護理人員參加業務學習,幫助其掌握當前最新護理知識。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專科疾病知識,講解重大疾病的發病原因、病情特點、觀察重點、護理方法、入院評估、護理病歷書寫等各項內容,同時鼓勵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現場講解工作體會,幫助年輕護理人員盡快掌握專業技能。第四,加強交流。創建穩定的護患關系可以防止發生護患矛盾,得到病人的高度認可。要求分管護士、責任護士每天均與病人加強交流,護士長每天要巡視外科病區一次,要高度關注新病人、危重病人、長期臥床病人、手術前后病人等。護士長要積極與病人及家屬加強溝通,掌握每一名病人的情緒情況與護理需求,并及時開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各項工作。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形成了安全穩定的護患關系[4]。第五,護理文書的書寫。開展入院評估可以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時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滿足病人的護理需求。改革傳統護理記錄內容與形式,防止護士記錄出現大量重復內容,制作簡單實用的記錄報告表,記錄病人一天內的實際表現。危重病人要記錄其生命指標變化、病情發展、采取的護理方法等。要保證護理記錄客觀真實。
2結果
觀察組沒有發生管道脫落現象,沒有發生感染并發癥,出現意外情況2例,不良事件占全體參與人數的4.26%。對照組發生管道脫離1例,摔倒2例,感染3例,不良事件占全體參與人數的12.77%。二個小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表明觀察組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3討論
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包括:第一,不具備風險意識。外科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活動時,必須定期幫助病人更換藥物、輸液、配藥等,還需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有的護理人員對本職工作不負責,不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與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在開展護理工作時,不能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導致各種失誤操作的出現,假如病人出現意外,護理人員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再有,外科病人數量較多,護理人員護理任務繁重,護理內容較為復雜,所以外科護理人員要認真對待本職工作,才能防止出現護理風險。第二,護理記錄過于草率。護理記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要準確記錄病人的診斷情況、治療情況、護理方法等,同時也需記錄病人的輸液時間、換藥時間、病情發展、處理措施等。護理記錄還是較為重要的法律文件,護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護理記錄,保證護理記錄完整、準確、真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護理人員認識不到護理記錄的重要性,存在著記錄不完整不準確等各種風險[5]。第三,不能準確判斷病人病情。在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急診病人、手術任務繁重、大量病人需要輸液等,因此外科護理人員工作強度較大。同時外科疾病具有變化多、發展快的特點,一旦護理工作不合理極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如果護理人員工作經驗不足、專業技能欠缺,則會面臨大量護理風險,如果病人病情發生變化,護理人員則不能準確判斷病人狀況,不能及時采取妥善的應對措施,極易造成嚴重后果。
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著大量風險,只有開展風險管理才能及時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所以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創建穩定的護患關系、夯實護理人員操作技能、加強交流與溝通、認真對待護理文書的書寫等可以有效控制護理風險,將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幫助病人加快康復速度,減少其經濟支出,得到病人的高度認可。
參考文獻:
[1]陳麗萍.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 2019(01)
[2]劉曉軍.探究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J].心理月刊. 2018(09)
[3]董小娟.普通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J].臨床研究. 2018(03)
[4]楊惠娟.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8(03)
[5]季蘇楠,陸芹珍,馮莉.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