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國的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進一步保障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磁共振檢查技術的進步,因為很多疾病都需要使用磁共振進行檢查,并且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可以概括更多的病變病理學信息,因此應用磁共振增強掃描高壓注射器的范圍越發廣泛。利用高壓注射器向靜脈內輸入一定劑量的造影劑,通過影響弛豫時間引起信號差異,結合病變部位的強化程度分析判斷患者的病情,使影像診斷的準確率大大提升。因為高壓注射器在注入藥物的時候壓力比較大、速度快,非常容易發生造影劑外滲的情況,從而引發患者的組織疼痛、紅腫,甚至會導致組織壞死。在當前影像科中,造影劑外滲已經成了醫院主要的一種不良事件,引起了醫療人員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磁共振;高壓注射器;造影劑外滲;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2018年在我院實施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發生造影劑外滲的患者,共選擇了1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是9例,女性患者是3例;年齡10-84歲,平均年齡是(56士10)歲;增強掃描發生造影外滲的病例,主要有:眼眶1例、盆腔4例、腹部5例以及頭顱2例;病種主要包括:卵巢腫瘤5例、原發性肝癌4例、視神經炎1例、腦膜炎1例以及腦腫瘤1例。
1.2 掃描方法
本次研究選擇的設備是GE 3.0T MR750W核磁共振成像系統,造影劑采用量為0.2-0.4 ml/kg,注射速率2-4 ml/s。按照診斷的實際情況,實施行動脈期、延遲期、門脈期掃描、
1.3 造影劑外滲分級
造影劑外滲主要的表現是:在周邊的健康組織當中,而非預期的血管意外出現造影劑而引起周邊組織壞死、水皰,根據相關文獻分度CT造影劑外滲情況,把造影劑外滲腫脹面積在原來的造影劑滲出面積2倍以內者劃分為輕度外滲,超過2倍的劃分為重度外滲。
1.4 護理方法
在開展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出現造影劑外滲的情況,必須要第一時間定制注射或檢查,按照患者滲透皮膚的顏色,查看是否出痛、熱、紅腫的現象,判斷是否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
1.4.1輕度外滲:造影劑外滲出現的24h之內,采取的措施主要是75%的乙醇紗布冷敷、濕敷,使血管收縮,從而減輕水腫、避免繼續發生外滲的情況。在本組的9例患者中,出現輕度外滲的患者,局部的腫脹都已消失,沒有出現不適情況;需要注意的是,24h之內的外滲患者,嚴禁應用熱敷;
1.4.2重度外滲:對重度的外滲患者,就應當選擇50%的硫酸鎂與冰塊交替濕敷,使水腫盡快消失。促進局部水腫消退;如果患者有非常明顯的疼痛狀況時,就應當采取局部鎮痛的方式,也就是對局部實施2%利多卡因注射液濕敷。
2 結果
在本次所有的12例研究對象中,發生重度外滲的患者是3例,輕度外滲患者是9例。重度外滲患者采取的措施是局部麻醉藥物、局部理療、冷敷、濕敷、抗凝;輕度外滲的患者采取的方式是采用冷敷、濕敷、鎮痛。采取上述的措施,重度外滲患者72h內消腫,輕度外滲患者24h內逐漸消腫,沒有發生后遺癥。
3 討論
3.1 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外滲臨床表現
目前,在開展磁共振檢查的時候,因為注射的對比劑量比較少,所以出現外滲的情況比較少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禮造影劑外滲患者數只是碘造影劑的六分之一。但是,對比劑外滲如果引發局部并發癥,會對檢查結果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開展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的過程中,比較常營的一種造影劑是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如果出現外滲的情況,就會刺激到局部組織,患者會出現痛、熱、紅腫的現象,甚至會對患者的皮膚組織造成極大的破壞,導致組織壞死。
3.2 發生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外滲的原因
首先,患者自身因素:在選擇的這些研究資料中,患者的平均年齡達到了65歲,而且有一名8歲的兒童,很多患者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化療,其血管變細、變硬,使用造影劑的時候受到的刺激比較大,如果沒有妥善操作就會發生穿刺現象,從而引發外滲。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無意識、老人以及兒童中,發生外滲的情況比較多,主要是因為這些患者沒有辦法通過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老年人是因為長時間的靜脈穿刺、化療,導致靜脈越來越脆,這就情況就比較容易發生造影劑外滲;
其次,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一定要準確評估患者的血管情況,選擇穿刺血管的時候,一定要牢固固定針頭。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對相關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在進行注射或是實施造影之前,需要對患者仔細觀察,選擇最為恰當的造影劑注射速率。
3.3 預防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外滲的有效對策
為了盡可能避免發生造影劑外滲的情況,就需要通過以下幾點措施加強重視。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造影劑的不良反應和主要作用,打消患者的恐懼心理。其次,在進行操作之前,應當簽署檢查知情同意書,提前做好相關的造影準備工作;再次,護士要準確評價患者的血管情況,選擇最為恰當的血管靜脈通路;在選擇穿刺方式的時候,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特征,選擇適當的注射速率以及穿刺方式,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因為他們的血管比較脆、硬,而且血液常在高凝狀態,要盡可能杜絕出現造影劑外滲的問題發生。
3.4 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外滲患者的心理干預
在進行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的時候,患者要積極進行配合,才能準確測出患者的體表運動、呼吸、心跳等信息,直接關系到成像的效果。所以,在進行磁共增強掃描前后,一定要消除患者的緊張經理,實施心理干預措施。在進行掃描之前,要向患者詳細講述給藥的方式以及造影劑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樹立他們治療的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在進行掃描的時候,可以由1名家屬陪同;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檢查過程,如果出現造影劑外滲的情況,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總而言之,對出現造影劑外滲的原因以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后果要有充分的了解,提前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盡可能降低核磁共振成像增強造影劑外滲對患者造成的傷害,通過妥善的處理措施,減少外滲患者的癥狀,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減輕,使患者得到盡快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梁金玉.一例禮噴酸葡胺注射液外滲導致老年患者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6):576-577.
[2]孔艷紅,袁雁雯,苗田,等.MRI增強掃描前高壓注射系統兩科試針方法的比較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6):590-593.
[3]羅紅梅.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在能譜CT增強掃描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