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對疼痛科患者疼痛改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12月144例疼痛科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對比組,實驗組利用心理護理,對比組開展傳統護理,比較兩組疼痛改善效果、心理指標差異。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90.28%,對比組總有效率76.39%,兩組VAS、SAS、SDS量表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疼痛科心理護理能夠極大促進疼痛科患者心理護理質量,降低患者疼痛感,減少患者由于疼痛產生的心理壓力,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疼痛科;心理護理;心理壓力;疼痛感
疼痛科是綜合各科室疾病、治療特點開展的交叉性學科,疼痛科的治療目的,是改善患者癥狀的同時,減少疾病、治療手段等對患者產生的疼痛感,促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以減少患者的治療壓力[1]。疼痛科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疾病自身所在科室的治療效果相同,疼痛科對患者側重點,在于通過治療措施,對患者的疼痛感產生較低的影響,促進患者的治療體驗,減少治療壓力。但由于不同類型患者的治療措施、預后都有較大的差異,疼痛科在對患者開展治療與護理時,著重強調對患者體驗的改善,操作手段不盡相同[2]。本文對所選疼痛科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對比,總結疼痛科心理護理對患者護理質量的改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12月144例疼痛科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72例/組。實驗組男35例,女37例,年齡33~87歲,平均年齡(72.65±14.36)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84±6.16)年。對比組男37例,女35例,年齡34~86歲,平均年齡(71.34±14.66)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48±5.52)年。排除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心血管疾病、認知障礙等癥狀,排除非自愿參與實驗患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利用傳統護理,實驗組加用心理護理,內容如下:
催眠暗示護理:在患者疼痛感強烈,無法入睡的條件下,可利用催眠暗示護理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減少疼痛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尤其針對疼痛較強,對止痛鎮靜治療措施需求較為迫切的患者,可利用催眠暗示護理提高其疼痛閾值,減少和避免使用止痛鎮靜藥物。
生物反饋護理:生物反饋護理是借助儀器、系統訓練開展的護理措施,通過電子儀器、訓練方式,幫助患者松弛神經,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使患者疼痛感降低,幫助患者改善反饋效果,減少疼痛對患者神經系統、心理環境的壓力。
自我控制護理:疼痛過于劇烈的條件下,患者容易出現較為異常的疼痛表現,甚至出現嚴重的行為失常,造成自殘等行為出現,此時需要為患者開展自我控制護理,自我控制護理包括對患者心理疾病的預防,對患者自我控制的宣講,保證患者能夠控制自身行為,避免影響其日常生活。
1.3 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疼痛感消失,心理壓力緩解;有效:患者疼痛感顯著降低,心理壓力有效改善;無效:患者疼痛未見改善,心理壓力增加;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對比兩組VAS、SAS、SDS量表得分。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VAS、SAS、SDS量表,均數±標準差(x±s),t檢驗,計數資料:總有效率,率(%),χ2檢驗,Plt;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90.28%,對比組總有效率76.39%,兩組VAS、SAS、SDS量表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疼痛科是我國臨床的新興科室,疼痛科的改善作用顯著,多數疼痛科就診患者的疼痛感強,直接影響了患者的日常治療與康復[3]。此時患者的護理質量相對較低,大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感劇烈無法正常生活、飲食和睡眠,對護理工作產生抵觸,疼痛科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著重強調對患者疼痛感的改善,避免疼痛對患者治療的影響,保證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正常生活、避免由于疼痛感過強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4]。臨床研究顯示,精神壓力過大、情緒波動過大的患者,其免疫能力也隨之受到影響。在疼痛科患者中開展心理護理,能夠促進患者疼痛感的減輕,疼痛閾值的提高,并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促進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尤其針對疼痛科患者疼痛感劇烈,無法正常睡眠的問題,心理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情緒的舒緩,減少神經緊繃對患者睡眠的阻礙[5]。
本文對所選疼痛科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后發現,疼痛科心理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護理效果的改善,患者疼痛評價量表、各心理評價量表均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為疼痛科患者開展心理護理,能夠明確改善患者疼痛感,降低患者心理壓力,促進患者治療有序開展,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梅,劉寶玲,夏季,趙云,張艷秋.美學相關的心理護理在單一性別TKA術后患者中的疼痛控制效果[J].當代醫學,2019(06):170-173.
[2]王媛,劉春蘭,呂孝娜,姜緒榮,戴敬娟.基于正念冥想訓練的心理護理干預在尿道下裂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02):46-49.
[3]朱雪娟,史艷敏,任貴軍,魏潔,曲紅巖.循證護理在肝移植術后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北醫藥,2019,41(01):150-152.
[4]鄒冰心,林森森,張希桐,李慧,徐莉.人性化護理對開胸術后胸腔閉式引流患者術后疼痛及并發癥的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55-256.
[5]蔣媛霞,蔣彩華,張海英.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不良情緒、疼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