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發生于多種原發性和繼發性腎臟疾病的晚期,屬于進行性不可逆的臨床綜合征。
關鍵詞:治療;功能衰竭
由于腎功能嚴重受損,導致體內氮質及代謝產物的水鈉潴留,酸堿平衡紊亂及內分泌代謝失調而致胃腸、神經、循環血液等系統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近年來,國內外運用透析療法,腎移植手術等方面治療腎功能衰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但這些治療費用昂貴,許多患者無法承受而難以推廣,且適用于終末期腎衰竭的患者,而治療慢性腎衰的關鍵是早期治療,減緩和停止腎功能的進行性減 退,筆者就近年來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認識和治療概況簡述如下。
一、慢性腎功能衰竭病因病機。
祖國醫學中無“慢性腎功能衰竭”之名,但根據其癥狀和描述,可歸屬醫學的“關格”、“虛勞”、“水腫”、“癃閉”等范疇。其病機為正虛邪實,其正虛為脾腎兩虛,邪實如濕濁,瘀血內阻,從而導致津液不得上承,混濁不能下泄,清濁相混,升降失常,其病程演變過程往往是因虛致實,實更傷正,實邪中的濁毒、瘀血既是慢性腎衰的病理產物,又是阻滯氣機,導致病情惡化,臟腑衰敗的病理因素。正虛邪實貫穿慢性腎衰的始終,濕熱、瘀血、痰濁相互夾雜,彌漫三焦,從而形成慢性腎衰虛實并見,寒熱錯雜,綿綿難愈之痼疾。
二、慢性腎衰臨床辨證分型及治療。
1.脾腎陽虛。癥見倦怠乏力,納少、腹脹、夜尿清長,腰酸腿軟,口淡不渴,甚至腰部發冷,畏寒肢冷,舌淡脈弱。治當溫補脾腎。藥用:炮附子6g,熟地20g,肉桂10g,山茱萸15g,丹皮10g,澤瀉10g,茯苓15g,白芍20g,白術15g,甘草5g,水煎服。一切膠類血肉有情之品均應禁忌,以免助長氮質血癥的發展。
2.濕濁中阻。癥見納少腹脹,惡心嘔吐,口中有尿氣,身重困倦,浮腫尿少,舌苔白膩或腐,脈濡。治當化濕利濁,藥用:法夏10g,竹茹10g,大黃10g,枳實10g,陳皮10g,澤瀉10g,茯苓30g,白術20g,生姜10g,藿香10g,甘草10g,水煎服。
3.濕熱內蘊,三焦壅塞。癥見浮腫尿少而赤,甚至全無,惡心嘔吐,口苦口干,心煩,身倦乏力,大便秘結或溏臭,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治當通腑,清化濕濁,降逆止嘔,藥用:黃連6g,生大黃10g,枳實10g,法夏10g,陳皮10g,茯苓20g,竹茹10g,桃仁10g,土茯苓15g,澤瀉10g,半枝蓮30g,白術15g,水煎服。
4.腎虛風動。癥見面色萎黃或晦滯,耳鳴眩暈,齒衄鼻衄,神昏譫語,兩手撮空,抽搐痙攣,大便秘結或溏臭,舌質紅,苔干薄,脈細弦緊。治當鎮痙熄風,豁痰開竅,佐以益腎。藥用,羚羊角3g,鉤藤20g,天麻10g,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mg,黃連6g,黃芩10g,黃柏10g,磁石30g(先煎),鮮石菖蒲15g,熟附子10g,水煎服。另外配合中藥灌腸,藥用大黃20g,炙附子10g,蒲公英30g,槐花30g,濃煎至15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連用14天為1個療程。
筆者運用上述中藥,臨床加減治療50余例,慢性腎衰病人收到較好療效,茲舉1例:患者,女,53歲,農民,因慢性腎衰5年,頭暈,惡心嘔吐,少尿,浮腫加重3天于2013年12月9日入院,查體:面色無華,納呆神疲,脘腹脹滿,便秘少尿,舌淡有瘀斑,苔膩,脈沉濡,血壓160/100mmHg,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65g/L,紅細胞2.6×1012/L,尿常規PRO(+++),BLD(++),血肌酐320μmol/L,尿素氮27mmol/L,雙腎B超:示雙腎萎縮,彌漫性腎病。既往有慢性腎盂腎炎10余年,其間多次反復發作,西醫診斷: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醫療診斷:虛勞,醫學臨床辨證為脾腎虛衰,濕濁中阻。治宜滋補脾腎,滌濁化瘀,扶正祛邪。處方:熟附子10g,制大黃10g,白術15g,淫羊藿20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茯苓30g,澤瀉10g,竹茹10g,半夏10g,生姜10g,甘草5g,水煎服并配合上述灌腸方。10天后病情明顯好轉,尿量增多,水腫減輕,頭暈,惡心嘔吐均除,舌淡,苔薄白,脈沉緩,血壓140/100mmHg,血紅蛋白90g/L,RBC 3.0g×1012/L,BUN 12mmol/L,血肌酐186μmol/L,尿常規PRO(+)、BLD(+),繼續按上述方案治療15天,病情大有好轉,諸癥消除,脈證舌色均恢復正常,病情明顯好轉出院,出院后續服六味地黃丸、金水寶膠囊,隨訪半年,病情未復發。
三、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率為3~5人/10萬,病死率高,選擇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十分重要,采取醫藥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保守治療具有明顯優勢,尤其是慢性腎衰早、中期的干預治療中可改善腎功能,改善慢性腎衰的臨床癥狀,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起到延長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因此,筆者認為醫藥作為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過程的非透析療法,值得臨床應用中進一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林通國,《中藥學》,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2]孫秀琴,《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8例》,醫藥雜志;
[3]陳翠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近況》,吉林醫藥學;
[4]張志芬,《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山西醫學雜志;
[5]朱文鋒,《醫學內科疾病診療常規(慢性腎衰)》,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