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欒凱的聲樂作品在國內廣泛傳播,深受業界人士及大眾的喜愛。他的聲樂作品打破的傳統創作技法,大膽創新,融入西方作曲技法加以管弦樂隊的配樂,使美聲作品既有西洋音樂的大氣也有中國的民族情感。《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我怎樣去愛你》是欒凱美聲作品中的重要代表作品,本文以這兩首作品進行芻議,通過闡述欒凱的藝術生涯對欒凱進行了解,對創作背景進行了分析,從歌詞和曲式方面探究了作品的創作特征,著重從語言和情感兩方面對作品的演唱特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欒凱;聲樂作品;創作特征;演唱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19)08-0131-03
一、欒凱的藝術生涯概述
(一)欒凱生平簡介
欒凱是我國著名的青年作曲家和音樂家,在國內享有盛譽。他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作曲系教授,作曲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1]2002他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后,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成為一名作曲教師,開始了他的部隊生活。隨著一首首作品相繼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使得他對自己的創作要求越來越高,對細節有著嚴格的把握,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出他是一位具有完美主義和精品意識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音樂制作人。
(二)欒凱的聲樂代表作品
近年來,欒凱創作了300多首聲樂作品,他的聲樂作品涵蓋了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欒凱至今共發行了12張音樂專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我們從古田再出發》《跨越》《醉了千古愛》《國旗在訴說》等。2017年9月,欒凱的聲樂作品《我們從古田再出發》獲得中宣部第14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這是全國政府的最高獎項。
二、欒凱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創作特征
(一)創作背景
欒凱的這兩首作品分別創作于2009年和2015年,新時代的聲樂作品內容更趨向于個人情感的抒發,《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我怎樣去愛你》這兩首作品看似是小情小愛,但細細品味后發現,這兩首作品都從個人的角度去表達了集體意志,用小我表現出大我。
1.《我的深情為你守候》的創作背景
200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此時的中國日益強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也不斷提升。欒凱的作品《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就是為祖國60周年華誕而作的歌曲,這首作品曾獲全軍第9屆文藝匯演聲樂專業創作一等獎。[2]作品飽含深情,具有現代流行元素的風格,歌詞用個人情懷訴說著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情深意切,也表現出人民子弟兵用生命和真情守衛國家的崇高信念。這是一首傳達愛意的抒情作品,旋律和歌詞的高度融合使聽眾們有著相同的情感共鳴和內心感受,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經典之作,歌詞雖然直白簡單,但作品極其富有深意。
2.《我怎樣去愛你》的創作背景
《我怎樣去愛你》是欒凱在2015年創作的新作品,他力求推動我國美聲作品走向通俗化和流行化,作品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受到各界人士的美譽。這首作品旋律優美,深情大氣,歌詞情深意切,抒發了海外游子對祖國濃厚的愛意,是美聲作品中難得一遇的佳作。
(二)大愛情懷的歌詞含義
1.欒凱的大愛情懷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我怎樣去愛你》這兩首作品里蘊含著大愛情懷,這種大愛是對祖國和對人民的愛。軍旅的生活使欒凱深愛著祖國和人民,所以他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里融入了自身的大愛情懷和高超的音樂技巧,使得作品立意高、旋律優美,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欒凱打破了傳統的創作技法,大膽創新,緊跟時代步伐,使美聲更具有現代感。他在考慮到人民群眾喜好的同時又兼顧了對祖國的情感表達。這兩首作品歌詞看似是個人情懷,但細細品味卻發現其中內容非常有深度、有內涵,這兩首作品傳遞給我們的大愛情懷是深厚濃重的,只是作者運用了“小愛”來表達“大愛”,用個人情感來表達對祖國和對人民的愛。
2.《我的深情為你守候》的歌詞內涵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這首作品的歌詞情深意切,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展現出詞作者對國家、對人民的大愛情懷,這首作品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歌詞中展現出人民子弟兵用青春和生命去捍衛國家利益的信念,也仿佛看到海外游子在異國他鄉對祖國深深的思念。
歌詞中副歌部分的“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愛為你保留;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是整個作品最富有精神力量的地方,它展現出的是人民子弟兵的堅毅、默默奉獻的信念,展現的是海外游子思念祖國、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這是大愛,是一種能震撼到聽眾心靈并產生共鳴的大愛。
3.《我怎樣去愛你》的歌詞內涵
《我怎樣去愛你》的歌詞情感真摯,歌詞中的“你”實則是一個大“你”,它代表的是龐大的祖國;歌詞中的“我”指的是自己,不管小“我”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個大“我”,這個大“我”指的就是祖國。歌詞表現出小“我”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和思念之情,祖國是偉大的,歌詞中表達出海外游子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歌詞“我怎樣去愛你,用一顆心來告訴你”使用了設問的手法,它起到強調的作用。歌詞仿佛是在問自己:我到底如何去愛我的祖國?自己的回答則是,用一顆赤子之心去愛祖國。從歌詞的表達中能體會出海外游子對祖國深厚的愛,也對表現出對祖國深深的向往和愛戀。
(三)布局穩定的曲式結構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我怎樣去愛你》這兩首作品都是單二部曲式,兩首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在調式上,這兩首作品的間奏部分都進行了轉調,演唱過欒凱的一些美聲作品后發現,間奏部分的轉調更像是欒凱作品的一個特點,間奏部分轉調給作品增添了立體的色彩感。在和聲布局上,這兩首作品的和聲走向都是主屬的走向,和聲布局非常穩定,結束音都落在主音上。
1.《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曲式分析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是一首單二部曲式的美聲聲樂作品,前奏由12個小節組成,作品的織體豐富,調式持續在降G調,結束在主功能,起到鞏固強調的作用,為A部分的演唱做情感鋪墊。
A段共35小節,采用了“起承轉合”的寫作手法,第一句是“起”,第二句在第一句上起到了承接的作用,通過變化音調來加深已經有的樂思,形成承前啟后的作用,第三句的節奏、旋律比前兩句有了明顯的變化,是“轉”,第四句“合”是樂段的尾句,與前面的三句進行了一個呼應。A段的調式持續在降G大調上,和聲布局穩定,最后落在主功能,體現了首段音樂材料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B段共23小節,是歌曲的副歌部分,這是作品演唱情感最激動的地方,此時的節奏非常密集,旋律也隨著演唱的情緒不斷上升,形成歌曲的高潮部分。隨后的情緒由激動轉為抒情,織體部分相對比較松散,由此能夠體現出音樂在發展中的層次感,對音樂形象和內容的發展有重要意義。B段持續在降G大調,整體的和聲走向穩定,主要是主屬的走向,最后落在主音,形成收攏性終止,起到強調鞏固的作用。
歌詞的間奏部分共17個小節,調式為降E大調。在作品中歌詞演唱部分與間奏部分的調式不同,間奏部分的轉調給作品增添了一定的色彩感,密集的節奏型和長音給整個作品增添了華麗大氣感,隨著間奏的結束,在倒數第三小節開始由降E大調轉為降G大調,為作品的演唱做準備。
2.《我怎樣去愛你》曲式分析
《我怎樣去愛你》是一首單二部曲式的美聲作品,前奏由八個小節組成,由兩個方整性平行樂段組成,兩個樂句都結束在主功能,起到鞏固強調的作用,為A部分的演唱做了情感鋪墊。
A段共20小節,樂句之間是變化重復的關系,呈方整性平行樂段。作品旋律的走向比較有規律,變化較少,前半部分的樂句節奏是大線條的琶音,后半部分的樂句轉為密集節奏的琶音,但相對來說織體的結合是比較統一的。A段的調式一直持續在G大調上,能體現出作品的首段音樂材料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B段共19小節,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這是作品演唱情感最強烈的地方,此時的旋律隨著演唱的情緒而上升,不斷豐富的織體、越來越密集的節奏,形成了一個高潮區,隨后B段的結尾情緒減弱,整體的織體和旋律也逐漸回落,能看出音樂的層次結構鮮明,對音樂內容和形象的發展有重要意義。B段的調式一直持續在G大調,但在最后一小節的最后一拍由G大調轉為了降E大調,為間奏部分的轉調做了準備。作品的B段在結尾處反復時,由G大調轉為降A大調,把作品推向最后的高潮,既增強了調性色彩的對比又豐富了歌曲的內容。
歌詞的間奏部分共9個小節,調式為降E大調,與A段和B段的調式產生對比,豐富了作品的色彩感,間奏部分的織體非常豐富,多以級進的旋律為主,在間奏的最后一小節,調式由降E大調轉為G大調,為A部分的轉調做鋪墊。[BW(D(S,,)]
三、欒凱聲樂作品的演唱特點
(一)歌唱的語言
歌唱是語言與音樂的相互融合,賦予音樂生命力的方式是情感的表達。聽眾如果聽不懂演唱者在唱什么歌詞,就不會理解這首作品所表達的內容,也不會體驗到作品的情感,作品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色彩,因此歌唱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和《我怎樣去愛你》是兩首美聲作品,在演唱中要注意歌詞的歸韻,我們常說的咬字不清楚實際就是歸韻不清。漢字的拼音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有的韻母也單獨成音。韻母分韻頭、韻腹、韻尾,在咬字時要咬清聲母,發展韻母,韻母的韻頭起到了前導作用,一般是迅速帶過,韻腹是發音過程中最響亮的部分,韻腹后面則是韻尾起到快速收尾的作用。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中高潮部分的歌詞里,“不管”只有半拍,在咬字時速度要快、力度要輕。“什么”“時”“地”是一個附點的節奏,附點節奏時值較長的音在歸韻時不能拖泥帶水,要在應有的時值結束前歸韻然后繼續保持到時值結束,附點節奏音值較短的音在咬字時要快且輕。
《我怎樣去愛你》高潮部分,連續的高音在演唱時咬字一定要把元音唱清楚并且要歸韻。例如歌詞“我怎樣去愛你”中的“樣”,在要清楚聲母y之后,歸韻時一定要歸到后鼻音韻母的ang而不是歸到韻母a。《我的深情為你守候》中也要注意,“我的深情”中的“情”,在咬清楚聲母q后,歸韻是歸到后鼻音ing,而不是歸到i。
(二)情感的表達
情感能夠賦予音樂生命力,白居易的《琵琶行》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3],女子只撥動了琴弦,還未彈奏曲調已經讓聽者感受到了情,足以證明情是最打動人心的。情感是歌唱著用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在演唱每一首作品時都需要演唱者對作品細細揣摩,要把作品的情感最準確、最完整地表現出來。
這里主要以演唱中的強弱規律來對欒凱兩首作品情感的剖析。強弱不是蠻力,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表現,有強有弱的作品凝聚著情感,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從而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以下是對作品具體節奏強弱的分析: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中的歌詞,第一句歌詞強調的字是“我”和“口”,第二句強調“此”和“柔”,連在一起要把歌詞中要強調的重點字表現出來,用訴說的口吻去演唱。
《我怎樣去愛你》的歌詞中,“我怎樣去愛你,用一顆心來告訴你”這句運用了設問的方式。問:我怎樣去愛你?答:用一顆心來告訴你。這句歌詞在演唱時要把它自問自答的情感形象表現出來,注意歌詞的強弱和節奏,在演唱時要通過強弱的變化去推動情緒的波瀾起伏,讓聽眾們能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是對祖國的愛。
結 語
欒凱是我國當代頗有影響力的作曲家,在分析其兩首作品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首作品具有強烈的大愛情懷,他的創作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作品中不僅考慮到大眾的喜好也同時兼顧對祖國情感表達。為了更加具有藝術性的表現作品中的大愛,他精心構思音樂的語言、創新作曲的技法,作品自然流露的情感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細細品味后發現,每一處情感的流露都有作曲家細細斟酌過的痕跡。通過分析這兩首作品的演唱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演唱者一定的幫助,但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時仍然需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修養,才能夠更完美地詮釋欒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