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 全面剖析青島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環境,本文通過對比國內各大臨空產業區情況,明確發展目標,綜合評估青島臨空經濟區不足,對臨空經濟區的區域支撐、發展條件、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臨空經濟 航空 物流 產業
2019年是青島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為全面剖析青島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環境,本文通過對比國內各大臨空產業區情況,明確對標,綜合評估青島臨空經濟區不足,對臨空經濟區的產業支撐、發展條件、發展方向等進行分析。
一、對標國內臨空區分析
經過對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以上的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云、上海虹橋等7個機場周邊業態布局情況了解,并對貨運年增長均超過20%的臨空區進行調研??偨Y得出,上海虹橋商務區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青島臨空經濟區對標發展目標。
上海虹橋商務區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發展成為長三角商務CBD,聚集發展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布局了大量總部、會展、商業等城市核心功能,從產業聚集區向空港城市演進的趨勢日益明顯,空港經濟區正向“空港城市”加速演進。虹橋商務區已將空港與商貿總部、金融結算、會展交流等功能充分融合,推動智慧物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金融等新經濟蓬勃發展。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集航空、高鐵、城際鐵路、地鐵、高速公路于一體的綜合樞紐,以新鄭綜合保稅區為核心,帶動了整個鄭州航空經濟體的發展壯大。2017年,鄭州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33.7萬噸、增長22.4%,青島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8.4萬噸、下降6.8%。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其“觸發點”就在于引入了龍頭企業,拉動了產業集聚。區內臨空企業形成“研發—生產—銷售”上下游鏈條,形成若干個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實現集成創新。
二、青島臨空區發展面臨問題
一是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當前青島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核心腹地膠州地區的產業結構,依然以金屬加工、機電、家電紡織等傳統行業為主導,產業依然屬于資本密集型、資源消耗型。
二是航空指向性產業發展不足。青島十大千億級產業鏈包括家電產業、石化產業、服裝產業、食品產業、橡膠產業、汽車產業、船舶海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裝備產業以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航空指向性的產業基礎薄弱,臨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
三是缺乏航空及臨空經濟領域專業人才。航空業飛行員、工程師、研發、運營、項目管理等崗位的人才都很缺乏,尤以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高端人才更是嚴重缺乏。臨空經濟領域人才的結構性不足,即領軍型人才、一流工程師、優秀技術工人的欠缺,是當前制約臨空經濟相關產業發展、阻礙由要素驅動的主要因素。
四是臨空經濟區作為對外開放“門戶”和國際貿易“窗口”不明確。目前大型企業總部正加快向空港聚集,創新創業環境快速形成,機場尚未轉場運營,臨空經濟區尚不具備國際化、高效率、大開放的格局。
五是目前航線開發、航空運輸發展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方面,政策指引不夠明確,扶持標準不高,臨空產業相關信息與本地航空貨運發展資源匹配度不足,未實現產業與航空貨運的統籌發展。
六是沒有形成臨空產業發展的合理圈層布局,且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缺乏大企業的龍頭帶動效應,產業聚集效應較差。
三、相關措施
一是爭取上級大力支持。臨空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臨空產業項目、臨空人才、金融資源、優惠政策等要素支持,從鄭州航空港及北京、廣州等地臨空經濟區可以發現,它們均得到了省、市層面在臨空產業項目、資金、優惠政策的傾力支持。如鄭州航空港是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河南省、鄭州市均傾注全力支持,賦予其稅收返還、土地直供、航空產業及臨空產業集中布局等支持。青島臨空區要積極爭取山東省、青島市支持,進一步集中核心臨空要素。
二是統籌構建青島空運物流發展布局。加強產業扶持與信息引導,依托膠東機場,著力構建以航空物流為核心,以臨空產業為推動引擎,多種運輸方式交互配合的空港物流發展規劃;明確國際和國內貨運航線開發、基地貨運航空公司落戶、物流項目引進等方面的專項扶持政策;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重視信息引導,推進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及智能化物流倉儲體系的統一化搭建,為空港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優勢和后備保障。構建空海港齊飛的空間發展模式,實現空海聯運、空鐵聯運等協同統一的服務水平,營造便利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物流環境,提升青島空港物流及臨空經濟區的整體競爭力與吸引力。
三是加快申建青島空港綜保區。綜保區服務于青島國際機場國際貨運功能,發展國際航空物流增值服務;在產業規劃、項目入區、發揮特色等方面融入智慧因素,聚集和發展臨空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和服務業,為微電子、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業開辟境內關外靈活空間。積極爭取政策,實行“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向自由貿易港區進一步靠攏。
四是加快打造交通通達、商貿完善、配套齊全、文化氛圍成熟的商務消費中心。為適應國際化臨空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速流動的需要,加快打造臨空經濟硬環境,建設上午消費中心。優化商務環境,積極引入金融保險、飲食居住、商貿休閑等商務服務機構入駐,大力引進國際貿易結算、國際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業務,營造國際化環境。構建多元化臨空交通體系,統籌規劃建設總部辦公區、展覽展示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內在功能分區,完善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建設。
(作者單位為膠州市膠東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綜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