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敏 閆向波
摘 要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中心內容,也是新時代推進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一個由淺到深的、由表及里的過程。通過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使得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是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然而,當前國有企業改革仍然面臨一些困境,亟須運用正確的改進策略,積極推動國有企業的各項改革。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改革 困境 策略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及實踐
國有企業改革肇始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國有企業改革是通過對產權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以及轉讓權等方面的問題作出有利于最有配置的制度設計。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階段
國企改革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經營權改革階段(1978—1992)。這一階段主要以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為改革目標,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完善了承包制等。
2.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階段(1993—2001)。這一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圍繞產權進行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確立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改革目標,基本建立了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3.國有企業所有權改革階段(2002年至今)。這一時期,主要圍繞股份制改革進行。2013年以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分類推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中央頒布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混合所有制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二)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依據
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各種理論相繼而生,相互爭論。大致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觀點:
1.馬列派。主張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的基礎,對于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問題在許多民營企業同樣存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國有企業的絕對支配地位。
2.市場派。主張市場競爭對企業實現資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堅持市場經營績效和業績才能對經營者形成約束。
3.產權派。產權派認為,由于產權不明晰,導致不能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導致了國有企業的壟斷及低效率,破壞了市場競爭的機制,因此,應降低國有企業的比重。
二、國有企業改革的困境
在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不斷進步的同時,也遭遇了很多困境。例如,壟斷性難以有效破除,產權改革面臨爭議,現有體制束縛了改革的順利推進等。由于國有企業的優勢地位,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國有企業改革遭到延緩,改革的共識仍沒有形成。
(一)政企分開與所有權的矛盾
由于國有企業的“國有”性質,難以根除行政權對國有企業經營的影響。而政府目的與企業目的難以根本一致,想要對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消除行政權的影響,按照市場機制指導國有企業生產經營,難免違背政府屬性;政府對國有企業失去干預,即政企分開,政府也就失去了行使所有權的資格,這又與國有企業的“國有屬性”相違背。
(二)既有體制束縛了國有企業改革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集中于重組、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但這都不能消除國有企業投資主體的一家獨大,所有權的轉讓受到各種限制,失去資產的流動性,市場機制難以進一步發揮。所以,國有企業無論如何改革都難以避開國有資產虛擬投資主體的限制,即各級國資委對企業的控制,一旦改革的結果改變這一局面,那么國有企業也就成為非國有企業。
(三)大型國有企業改革難
在不少行業,特別是自然壟斷行業,國有企業還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壟斷下的利潤有保障,不存在被倒逼改革的可能性。相應地,由于盈利持續穩定,管理層和員工的福利待遇較高,不愿意對企業進行創新,管理體制缺乏活力,生產成本較高,使得這些企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與長足的競爭優勢。
三、國有企業改革的優化措施
國有企業改革必須要采取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優化布局,堅持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另外,要深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全面創新。
(一)構建“國民共進”的總目標
國有企業改革要放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對立、此消彼長的立場,堅持以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為目標,構建“國民共進”的基礎,讓國有企業在關鍵領域和國計民生作用發揮方面做優做強。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國有經濟在一些領域和個別部門退出來,而在經濟領域加強布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總體上,要注重避免國有企業的“與民爭利”,優化國有企業的“主輔分離”,對主要領域進行“混改”,而一般的輔助性行業則應當由民營資本主導。逐步探索員工持股的試點范圍,通過改善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激勵不同主體對企業的監督,堅持市場導向的“混改”和員工持股改革。最后,要積極鼓勵民營資本入股過期,從而實現雙方的共贏。
(三)完善監管機制
國資委應當對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專注于資產管理,避免對所屬企業的直接干預,通過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實現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形成“國資委—國有資產監管公司—國有企業”的監管格局,理順國有企業的委托代理關系。同時,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的創新機制,積極謀劃國有企業改革的“糾錯機制”,對改革的積極性為要給予保護,確保國有企業改革順利推進。
四、結語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巨大課題,改革的持續必將構建一個即有利于國民經濟健康增長,又有利于市場機制發揮,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巨大作用,
(作者單位為邯鄲市邯鋼集團豐達冶金原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閆冰.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
(10):63-64.
[2] 洪功翔.國有企業改革40年:成就、經驗與展望[J].理論探索,2018(06):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