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康
摘 要 水力發電作為我國應用歷史悠久的發電方式之一,在我國的發電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我國新興技術不斷發展,水力發電技術不斷更新,這就需要更多技術型人才的支撐。本文在分析水力發電企業技能人才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此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規劃了未來水力發電企業技能人才的發展前景,希望功能對我國水力發電的未來作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 水力發電 企業 技能人才 規劃
一、水力發電企業的技術分析
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的落差,配合水輪發電來產生電力。由于我國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勢落差較大,而水力發電對于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水電發電效率高、成本低、易調節,因此在我國最為常見的就是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屬于再生資源,對于環境的破壞影響相對較小,除了能夠有效地提供電力資源以外,還有著改善地區交通、發展旅游業及水產養殖等優勢。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必須加快發展技能人才,提高對水力發電的利用率。
二、水力發電企業技能人才的發展現狀
(一)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不高
由于我國電力技術發展迅速,水力發電的技術水平也在隨之不斷進步,這就要求水力發電企業的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必須不斷提高。然而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部分水力發電企業的技能人才的專業性不足,在持證上崗之后的學習熱情不足,不能及時地對突發性的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
(二)體制影響造成技能人才管理困難
發電站隸屬于我國事業性單位,相比其他個體型組織單位較為簡單。由于長期國有單位用人體制的慣性指導,導致其上級領導自身缺乏自主權,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難以發揮出來。除此之外,作為員工來說,“鐵飯碗”的思想觀念較為根深蒂固,單位的興衰對于個人來說沒有實際的迫切壓力。由于用人機制的限制,對于技能型人才的 管理和監督無法實現市場化的轉化,企業對于無法勝任崗位的職工難以進行徹底的清理,因此電站內耗上升嚴重、壓力較大等情況十分嚴峻。
(三)“立交橋”式技能人才選拔通道不順暢
就目前來看,水力發電企業的技能人才的選拔通道相對來說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職工晉升的空間相對較小,渠道相對單一,缺乏較為完善的選拔機制。人才的選拔途徑較為陳舊。無法從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等綜合性考慮進行人才的選拔和利用,人力資源優勢未能夠完全展現,只注重體現個人的能力和優勢,對于技能人才的發展規劃不夠清晰和明朗,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四)薪酬機制難以起到激勵作用
根據當前的水力發電企業的情況和現狀來看,企業的職工薪資一般以管理局的經費總額為準,根據其考核量等方面進行調整,雖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高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 積極性、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面上有著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就目前的薪酬制度難以對技能人才的發展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比如其各層次、個類別的員工收入差距不打,很難實際反映出崗位的重要性和技能型人才的貢獻量。
三、加強水力發電企業技能人才發展的規劃
(一)注重職工的培訓教育工作
對于水力發電企業的技能人才的發展和規劃來說,要有整體觀念和全局意識,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工的切實發展為目標,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維護好人才的實際需求,不斷地加強培訓教育工作。首先要分析企業人才的培訓需求,真正的從企業需求和員工需求兩方面綜合考量,努力的增強培訓的實用性和企業及員工的積極性。當然,也要注意好指定培訓計劃,比如培訓的內容、時間、周期、方式等,對于整個的培訓環節要有整體的清晰的把握。除此之外,要對培訓結果進行綜合的分析,建立企業職工的個人培訓檔案,定期進行考評,深入促進技能人才的發展。
(二)完善人才激勵制度
對于技能人才的發展來說,除了加強培訓之外,也要合理地利用好人才的激勵制度。做到用企業的實際發展來吸引人才、用業績來激勵人才、用保障來留住人才,明確崗位的相關責任和績效責任。要積極的建立管理、技術和技能的多方位的全面通道,促進技能人才的多方面發展。除此之外,企業要積極的建立公平、透明的擇優選拔機制,打破身份界限,靠技術和能力說話,用更為合適的崗位來證明技能人才的價值。
(三)加強企業文化的養成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文化養成的好壞對于整個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力發電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促進技能人才不斷增強其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員工共同遵守和 守護的核心價值觀,使技能型人才能夠有尊嚴、有感情地工作和成長。
四、結語
水力發電企業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企業,如何做好其技能人才的發展規劃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其發展現狀的不足做出一定的探討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對水力發電企業技能人才的培育和規劃作出一定的貢獻。
(作者單位為大唐雅安電力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朱長車.人力資源管理[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 黃立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事務[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3] 周作斌.水力發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前瞻性研究[C].人才理論研究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