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股票期權已經慢慢成為一種將公司利益與員工利益緊密結合的資本手段,這樣不僅能夠讓員工更加努力地為公司創造價值,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增強公司的凝聚力,讓公司上下一心,更加團結。這也說明了股票期權在企業中的位置相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股票期權這一塊的發展趨勢。同時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股票期權的稅收問題了,所以對于股票期權的納稅籌劃也就相應地變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 股票期權 個人所得稅 稅收籌劃
一、引言
由于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股票期權這種方式來激勵公司的員工,他們更加賣力地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所以國家也就出臺了相應的對于股票期權的稅收優惠政策。那么作為那納稅人,為了節省一部分的個人所得稅,我們對股票期權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納稅籌劃?用什么方式進行納稅籌劃?本文就上面的問題進行了論述。
二、相關稅收法律法規
按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征收的計算方法,用(行權股票的每股市場價-員工取得該股票期權支付的每股施權價)×股票數量算出應納稅所得額,再除以規定月份數,用算出的商數來確定相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再計算應納稅額。
注意:規定月份數最大按12個月來計算。
三、納稅籌劃的方法
依據國家相關稅法的規定,對于股票期權按照不同的方式來行權,那么應納稅所得額就會不同,相應的應納稅額也會產生差異。同時再結合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一定的稅收減免,最終計算出的應納稅額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這時我們再根據最終的計算結果來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發現股票期權稅收籌劃的原理和籌劃方式。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將應納稅額除以規定的月份,再按照稅法規定的稅率表乘以相對應的稅率,減去相應的速算扣除數。以及在涉及全年獎金一次性發放的計算時,要先將其除以12來確定相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以及其該月的工資薪金所得是否高于標準的費用扣除額,按照稅法規定,不同的情況其計算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四、案例分析
我國某境內某上市公司XXX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1日授予公司的員工小王20000股的股票期權,授予時股價為每股1元,行權期限是3年。現在有以下三種方案供員工小王選擇。第一,選擇全年一次性獎金。2018年12月31日,小王可以獲得公司發放的一次性獎金100000元(假設小王當月工資薪金為3000元);第二,選擇全年多次行權。如果到2018年6月30日,股票的價格上漲到每股5元,小王將他10000股的股票期權行權但是不立即轉讓給外面。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股票上漲到了每股6元,小王再將他剩余的10000股的股票進行行權,這時小王將股票全部賣出,可以獲得的收益為100000元;第三,選擇全年一次行權。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6元,小王沒有行使實際買賣股票的權利,而是直接從授權的企業收益其差價100000元。請問小王該選擇哪種方案才能達到節稅的最佳效果呢?
第一種:選擇全年一次性獎金。
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00000元,當月工資低于標準費用扣除額5000元,算出允許扣除的差額為:5000-3000=2000,再根據(100000-2000)/12算出商數約為8166.7確定出相應的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計算出的應納個人所得稅:(100000-2000)×10%-210=9590(元)
第二種:選擇全年多次行權。
小王股票期權形式的納稅所得額:10000×(5-1)+10000×(6-1)
=90000,2018年6月30日取得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
(40000×10%-210×6)=2740,2018年12月31日應納稅額:(50000×
10%-210×6)=3740,由此可得出轉讓股票應納稅額:2740+3740= 6480(元),按照相關稅法規定此項轉讓不收個人所得稅。
第三種:選擇全年一次行權。
納稅所得額為:(6-1)×20000= 100000,應納個人所得稅: 100000× 10%-210×12=7480(元)。
綜上,第三種方式獲利最大。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當納稅人選擇全年一次性行權時,稅后利益是最大的。對于股票期權的納稅籌劃,依據行權方式的不同,結合不同的優惠政策來分別計算,最后比較得出了最優的股票期權行權方式。而且我們可以發現當股票的市價越接近行權價時,應納稅額相較于其他時候會比較低。這樣我們就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從而實現納稅人在股票期權這一問題上最大程度的稅收減免。當然,我們在日常的納稅籌劃時,也應當注意合理合法地運用相關稅法的優惠政策。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作者單位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作者簡介:陽梅(1997—),女,四川南充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學。]
參考文獻
[1] 梁俊嬌.稅收籌劃[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2] 吳健.新個人所得稅實務與案例[M].中國市場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