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5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商事制度改革、簡政放權等極大激發了民間創業熱情,大量民營企業應運而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雖然我國民營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上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中最為活躍且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關鍵詞 改革開放 民營企業 發展與前景
一、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發展
(一)對外開放對民營企業的影響
新形勢下,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成為進一步提升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緩解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一項戰略舉措,也是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而且中國逐步放寬了市場準入的限制,民營企業可以經營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國政府還頒布了相關法律文件,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入世后中國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積極融入全球化的進程,民營企業借此機會實現了大發展。
(二)新常態下民營企業的發展
隨著拉開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中國進入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改革全方位時代,民營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史無前例受到國家重視,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財稅、投融資體制、市場準入、信貸融資方面、支持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等多方面出臺政策,優化、改善營商環境,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二、民營企業的未來展望
當今民營企業遇到的問題:
我國整個經濟體系中,民營經濟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成長,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
一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當今中國的民營企業還是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缺乏創新的產品,只局限于模仿再改進,培養企業的創新精神是關鍵,而創新精神又與知識產權的保護離不開關系,只有對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進一步完善才能使企業真正響應創新,做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是融資困難,投資盲目。這在中小企業中尤為嚴重,小微民營企業很大一部分沒有自身優勢,在爭取天使投資人投資時容易占下風,同時又由于企業自身規模較小,在市場競爭中也處于劣勢地位,長期發展存在極大的風險,銀行也不愿投資,而把貸款優先放給更穩定的國有企業。在投資方面,企業自身也缺乏前瞻性,沒有理智考量投資的風險,盲目將資金投入泡沫高柱的行業,在國家管控政策出臺后損失慘重,特別是在國家大力開展去杠桿后,許多企業遇到發債難、償債難的難題,首當其沖的就是民營企業。因此民營企業因為資金不足而倒閉的現象層出不窮。
三、解決對策
(一)解決投融資困難
繼續發揮政府在發展民營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又快又好發展的良好環境。主要是從解決民營企業投融資問題上給予大力支持。一方面成立專項建設基金,比如給政策性擔保公司注入一定資本,讓它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提供擔保、增信,使其能夠得到商業銀行貸款,具有投資能力。鼓勵地方設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那些針對民間資本準入的不合理限制進一步清理,逐步降低直至消除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各類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一系列附加條件,破除各類隱形壁壘,解決好民營企業“不能投”“無處投”的問題。
(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民營企業多以傳統產業為主,需要產業為升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杠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對民營企業自身來說,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加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系,吸收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
四、結語
面向新階段、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反思改革開放40年以來民營企業的發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在此基礎上,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就能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推動作用,謀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作者單位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作者簡介:程逸璐(1998—),女,福建莆田人,2016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在讀。]
參考文獻
[1] 馬強.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特點、問題和展望[J].對外經貿實務,2010(2):11-14.
[2] 李靜.試論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經濟,2014(23):43.
[3] 杜暢.我國將大力解決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難及融資難問題[DB/OL].新華社,2016-05-13.
[4] 趙德江.我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