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2019年1月8日,參與中美磋商的部分美國代表從賓館出發前去參會。
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華進行2019年首訪的幾乎同一時間段,還有一撥來到北京的客人也格外受到關注,這群人包括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卡普蘭等。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出現,被一些媒體稱為“出人意料”,也抬高了外界對這次“中美副部級經貿磋商”的期望值。
1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對此作出的回應是“情理之中”。對于一些媒體報道了劉鶴副總理出席磋商開幕式的情況,他表示,“劉鶴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磋商中方的牽頭人,看望一下雙方的磋商代表也是情理之中的。”
1月10日一早,商務部對外發布了一條100來字的簡短消息:1月7日至9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致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系。
這意味著,原定于1月7日到8日開展的此番中美磋商,時間至少延長了半天。雖然具體的磋商結果不得而知,但不論是從此番磋商本身的延期,還是從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系的安排來看,這不是一條讓人悲觀的消息。畢竟,有得談總比談不下去好。
相比之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則直接、高調得多,他在1月8日磋商決定延期時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了一句話:同中國的磋商進展得非常好(Talks with China are going very well)!
如果事實上的磋商進程確如特朗普所言,那么接下來的40多天時間里,中美間的磋商還會密集進行,而且磋商的層級也會適時提高。
如今的中美經貿摩擦并不是一個“孤立的議題”,其磋商進展的取得和最終成果乃至是協議的達成,都不可能脫離中美關系整體積極發展的大背景,也需要著眼于區域和全球環境的演進。
約一個半月前,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晚,中美兩國元首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晤,共進晚餐,雙方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并就停止加征新的關稅達成共識。正是這次中美元首會晤,為雙方經貿團隊在此后90天內積極推進磋商工作,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去年12月11日上午,幾乎是在美國代表團返回美國后的第一時間,劉鶴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通電話。官方發布的消息稱,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會晤共識、推進下一步經貿磋商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交換了意見。
從現在開始算,中美經貿磋商的90天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以時間的緊迫和已取得的磋商進展來看,中美間再來一場級別更高的磋商已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