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
日本的一位90后設計師吉田隆大在twitter上火了。他的很多設計都讓人眼前一亮,比如秋葵垃圾桶、戳洞日歷、手機監獄等等。不久前,他還獲得了日本廣告制作協會頒發的學生廣告創意大獎。
這些設計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但由于問題太小,往往會被人們忽略。可能每個人都有小腳趾被撞到、壓到、踩到的經歷,會讓人痛徹心扉。吉田隆大仿照工人頭盔設計了一款迷你版的小腳趾頭盔。頭盔采用黃色的軟硅膠材料制成,套在小腳趾上,“再也不用擔心小腳趾被撞疼了。”
吉田隆大這種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關注,背后是由整個日本的生活理念所支撐。日本是個非常注重設計細節的國家,他們注重細微的感情,注重思考人、物、環境三者之間一個舒適自然的關系。
如果你不幸患有花粉過敏,或者是鼻炎,吉田隆大設計了一款左胸前帶有抽紙盒的T恤,它就可以讓你隨身攜帶紙巾,并且不占地方。同時,他還設計了一款日歷抽紙,每天只能用一張紙,這是為了倡導節約用紙的環保理念。
吉田隆大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透露,經常會思考一些日常用品背后的設計理念:一塊紙尿布,未用時平常無奇,一旦尿濕,一道彩虹圖案赫然出現在寶寶的小屁屁上,這個小細節很萌,又能提示父母寶寶該換紙尿褲了;一只杯子,握在手掌里,手彎曲成什么樣的弧度才最舒適,是關于一只杯子的設計關鍵;一雙筷子,包裝紙上印什么字,用什么字體方能凸顯食物的氣質;一處房子用多少盞燈、掛在哪里才是最恰當的;酒店今晚床上放的問候語選哪一首詩會讓在這里住到第三天的客人感到心曠神怡?

日本秋田縣大館市以制作便當盒和壽司盒聞名,這些木盒都用杉木制成,杉木能吸水,而且使食物不易腐爛。一名工匠能做到將一條木片彎成圓形至少要磨練5年,縫合木條用的是櫻花樹皮,每個工匠都有自己獨特的縫邊圖案。在最細節處有所標記,一分高下,這幾乎在日本的傳統產品及現代產品中隨處可見。
鏡子是每個人的必需品,但冬季洗澡后照鏡子時,會發現上面蒙了一層水霧。日本設計師考慮到這種生活小節,在浴鏡背后加裝了一個加熱裝置,讓浴鏡即便是在蒸騰氤氳的熱氣之中,中間核心部位也不會起霧。加裝這些部件的成本并不高,它們沒有亮麗的外觀、奢華的裝飾、昂貴的價格,卻在某些細節處給使用者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
對種種細節的精益求精使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精致感,而這種精致感和法國人充滿藝術氣息的精致不盡相同。“細節和整體對生活的意義是同樣的,而整體的品質和可靠則是基于每一個細節的精致,粗糙的細節不可能產生優質的整體。”吉田隆大對媒體說。
在吉田隆大的微博上,他的簽名是“喜歡做一些無用的東西”。他設計了一個書本形狀的眼罩,只是因為“把書蓋在臉上睡覺,這樣看起來很酷。”給門鏡加上小百葉窗,“裝上以后每次收快遞收外賣,都可以假裝霸道總裁檢查下屬工作。”給梵高設計的名片,剪一下耳朵,會發現里面裝著向日葵的種子。
除了這些,他還用插畫畫出了他的新作品。漫畫上,一位病人對大夫說,“大夫,我最近感覺心跳太快了。”大夫回答,“嗯,我聽出來了,你這心跳頻率是嘻哈的,我給你換首民謠冷靜下。”大夫的聽診器是一個iPad。

吉田隆大這些頗具違和感的設計將日常隨處可見的食物和生活中的小物件巧妙聯合起來,這與日本網紅設計師佐藤大作品中所表達的“違和感”如出一轍:伸縮書柜、可嵌入電子設備的抱枕、不用時可融為一體的筷子……佐藤大對違和感的解釋是,將廣告創意里的“戲劇性”運用到產品的設計中去。在看似普通的產品上加一絲戲劇沖突,讓消費者覺得有意思的同時,又會覺得印象深刻。“違和感”不是憋了很久的大創意,不是驚世駭俗的大視覺,就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改變。
“越努力越不容易捕捉到好創意,就是說假如我們目的性太強,運用的手段太多,就會不自覺地在自己面前樹立起一層屏障,而這會嚴重地阻礙我們的視野。一旦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就很容易忽略周圍其他東西。很多時候,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才隱藏著絕妙的靈感。保持享受平淡無奇的每一天,不要努力尋找創意,也不要將目光局限在某件事物上,保持空靈狀態,我們將會更容易吸引靈感的到來。”一位設計師在看到吉田隆大的作品后如此說。吉田隆大的“無用”與無印良品CD播放機的設計師深澤直人強調的“無意識設計”也有類似之處,即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
無論如何,設計都是為了滿足人的一種生活需求,而非顛覆,設計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將之復雜化。因此,“好的設計必須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生活細節,方便人的生活習慣,這也表達了大多數日本設計師對設計的看法與追求。”吉田隆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