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2月11日,白宮官網連發三條消息,除了一份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美國人工智能倡議”,另外兩條推送的標題分別為《特朗普總統正在加速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加速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
延續著特朗普政府一貫的直白文風,倡議書中寫道:美國是人工智能研發和部署的全球領導者。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領導,對于維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以及塑造人工智能的全球演變——以符合美國的價值觀、政策和優先事項的方式——至關重要。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蔓延,國家間人工智能(AI)實力的競爭愈演愈烈。在2016年之前,谷歌引擎上涉及“AI 競賽”的搜索還不到300個,三年后,搜索量已經劇增到5萬。《紐約時報》曾援引相關匿名業內人士的話指出,目前的國際形勢為“AI 冷戰”。
自2017年以來,已經有中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歐盟等18個國家和地區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國家級人工智能戰略計劃。
現在,美國成為了第19個。特朗普簽署的這份倡議書題為《維護美國人工智能領導力的行政命令》,成為美國首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國家級戰略。雖然看似起步有些晚,但特朗普政府在這一年多來“步履匆忙”。
“隨著AI創新的步伐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加快,美國不能袖手旁觀。”倡議書中毫不諱言地指出。
2018年5月10日,特朗普政府在白宮舉行了其上任以來的第一場人工智能峰會。共有超過100名科技企業高管和政商高層到場,與會的巨頭來自亞馬遜、臉書、谷歌、英特爾和微軟等企業。
開場演講中,白宮負責科技政策制定的總統特別助理邁克爾·克拉茨奧斯在說到“要保持住美國AI實力在全球的領先水平”時,用了一個詞:勢在必行。

圖/視覺中國
根據計劃,聯邦機構被要求在研發經費中“優先考慮”人工智能的投資。但計劃沒有提及具體的數字,也沒有談及具體的機構配置。
這次會議已經透露出此后計劃的一些核心內容。克拉茨奧斯在會上表示,特朗普政府目前制定了四大目標:保持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導地位;支持美國工人;推動政府資助的研發;消除創新的障礙。
他還特意提出,由于人工智能發展對大數據的高度依賴,白宮已經在考慮對企業開放部分聯邦機構的數據。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白宮將成立一個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由各政府部門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研究者組成,負責向白宮提供一切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政府層面的建議,并幫助政府、私企和獨立研究者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會后,白宮還發布了一份總統公開信,展示了特朗普上任以來各項對 AI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資金、教育、職業培訓、監管松綁等。公開信首次披露,在2019財年,特朗普政府決定將人工智能、自動化系統和無人系統指定為政府研發優先事項的預算請求。這在美國屬首創,雖然沒有說明具體的分配額度。
2017年6月,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建立業界公認的學徒制度,以幫助逐漸被機器取代了的工人們;9月,簽署總統備忘錄,決定優先發展高質量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尤其關注計算機科學的教育,并主動承諾撥款 2 億美元,附帶私人工業委員會資助的 3 億美元。

2019年2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份行政令,啟動“美國人工智能倡議”。
現在來看,2019年2月發布的AI計劃,與這份公開信的內容相比沒有太大變化。
第一場人工智能峰會結束僅僅幾天后,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向白宮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請求總統制定一個“統合了全國的”國家級人工智能戰略。
2019年2月5日,特朗普在第二次國情咨文演講中強調,要投資“未來最前沿的行業”。他的助手馬上補充道,比如AI、5G、量子物理、先進的、制造業等。
演講結束后,白宮的意思已經頗為明確,雖然特朗普自己在演講中沒有提及任何具體的技術,但是AI戰略的出臺迫在眉睫。
不到一周后,被稱為是美國“國家AI計劃”的這一戰略宣告啟動。
多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計劃包含了所有正確的要素,但是沒有任何細節,這讓很多人憂慮其落地和執行的難度。
據了解,硅谷的科技巨頭一直在向政府施壓,要求提供更多的研發資金。2018年 12 月,谷歌、IBM 、微軟等公司的 CEO 曾在白宮與官員會面,討論這一話題。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倡議書中單列這條,算是官方對這個問題的一次正式公開回應。
根據計劃,聯邦機構被要求在研發經費中“優先考慮”人工智能的投資。但計劃沒有提及具體的數字,也沒有談及具體的機構配置。
而且,制定政府預算的是美國國會,目前眾議院掌握多數席位的是民主黨,因此民主黨在這方面是否足夠合作,也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特朗普政府計劃將聯邦政府的數據、算法和處理能力向更多研究人員開放,為交通和醫療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數據庫的部分開放,對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技術的發展的確大有裨益,但隨之而來的隱私和倫理問題,仍然難以解決。
紐約大學研究小組 AI Now 的聯合主任凱特·克勞福德表示,雖然這次計劃將人工智能作為優先考慮的發展方向本身是正確的,但由于計劃制定過程缺乏學者和公民領袖的意見,再加上美國政府在侵犯公民隱私上有過糟糕的記錄,像面部識別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對公民自由和隱私造成影響。克勞福德曾呼吁各國政府對面部識別技術進行嚴格監管,以保護公眾權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