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偉德
一個初中尚未讀完的農村青年,能一路讀到博士,并實現由普通保安到高校講師的華麗轉身,勵志“勇哥”的奮斗經歷確實感人,也足以成為底層人士逆襲的范例。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為高校老師著實不易,農村輟學娃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更為不易。把常人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干成了就是成功,并且實現了人生的趕超與跨越。看似偶然的成功,實際上有著必然的因素,對“不斷接近目標就是成功”的精準理解與目標確立,于當下有極為重要的參照意義。
從保安到高校講師,對比成就更大者未必算得上“人生得意”,但確定了一個目標并最終實現,就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從勵志“勇哥”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并對如何實現成功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其間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目標確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有“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還有“大不了從頭再來”的勇氣。最重要的,還在于“心若在夢就在”,以“不斷接近目標就是成功”作為人生目標和奮斗坐標,以此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接近就是成功”淺顯而又深刻,實現成功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往往都由諸多小目標的累加,最終成為大目標。從成人專科到本科,再到考取碩士,最終成為名校的博士生,李明勇的成功之路都是逐步實現的。實現成功的目標也不會一帆風順,往往會經歷外人難以想象的挑戰與挫折,關鍵在于是選擇堅持還是放棄,是越挫越勇還是半途而廢。有人選擇猴子掰玉米的做法,掰了后者而丟了前者,結果一生中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有比較才有鑒別,放到浮夸和功利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現實語境中,“從保安到高校講師”的非典型案例才有了典型價值。
這種現實價值的意義,并不亞于“從平民到總統”“從貧民到富翁”的代表性。成功總是相似的,不成功各有各的不同。每個成功者都有相似的經歷,相同的過程,共同的人格特質。實現成功的關鍵因素很多,最核心之處在于你不僅要有確定目標的勇氣,更要有實現目標的韌勁與執著。現實最大的隱憂是確定成功的目標出現了問題,比如一些孩子在被提及個人理想時,稱要當官員或者做富商,而非科學家或者發明家,世俗化多一點,而理想化少一點,都無可厚非,但實現成功的過程變得功利、浮躁而極端,就嚴重背離了傳統成功學的軌道。
對于成功,有人選擇了放棄,有人選擇了抱怨,有人過于強調客觀,有人遷怒于運氣,結果離預定的目標漸行漸遠。很多人被質疑、不確定甚至厭惡的情緒所左右,被階層固化或者拼爹游戲之類的說法所影響,缺乏朝著目標奮斗的堅持而在隨波逐流中迷失了方向,讓現實社會增加了太多的失意者,而非接近成功的勵志人。沒有掌握成功的真諦和認清實現成功的路徑,個人就無法取得成功或者有成功的獲得感,整個社會也會因為拼勁的減少而失去前進的動力。
李明勇從保安到高校講師的勵志樣本,讓我們再次對成功有了觸及心底的思考。
(摘自“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