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對于國內游戲業者來說,近日傳出的“游戲放號”消息,仿佛讓他們提前過了一個春節。
在2018年12月21日中國游戲產業年會上,負責版號審批工作的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暗示下月起或將逐步恢復網游審批,“首批部分游戲已經完成審核,在抓緊核發版號……”今年3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構調整,游戲的版號審核工作暫停。根據以往的節奏計算,目前有5000多款游戲在排隊等待版號審批。
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游戲行業。雖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對于已經停擺近9個月、握有大量開發完成的游戲無法上線游戲的企業來說,這番表態不亞于久旱后的一場甘霖。騰訊等游戲巨頭即刻表態支持,游戲股也集體逆勢上漲。之前,一些游戲公司甚至在過去一年里跌掉了2/3以上的市值。
但即便如此,游戲行業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12月7日,央視的一段新聞炸出一個驚雷:“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于近期成立,并對首批20款存在道德風險的網絡游戲進行了評議。”
道德委員會審核的標準是什么?樂觀猜測,它批判的是那些換皮、騙錢、假造預告、帶有賭博性質、甚至欺詐營銷的游戲糟粕,使命是凈化游戲圈,杜絕那些角色穿著過于暴露、動作血腥暴力的游戲。
然而,因為“道德”這一標準的模糊性和審查過程的非透明性,審核依然是一件讓人憂心的事情。游戲一直是富有爭議的,老一輩人認為玩游戲就是在墮落,而且容易導致網癮。但年輕一輩并不這么看。他們將游戲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今年中國電競隊榮獲世界競技大獎,更是鼓舞了一大撥躍躍欲試的年輕人。

在上述年會上,中宣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不會取代(原有版號發放工作中必經的)專家審核,只審議目前市場存在較大爭議、輿論反應較集中或預判上市后可能會引發較大爭議的游戲進行評議。這番表態也可以理解為:今后游戲管理將實行行業規范和道德規范并重。
《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表明,2018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144.4億元,同比增長5.3%,遠低于此前幾年的增長率。游戲業進入較大的盤整期將是個必然結局,其規則也將從緊從嚴。而業界的總體擔憂是:可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怎么辦?似乎唯有加強行業自律了。11月19日,《王者榮耀》比原定計劃提前12天完成了公安實名校驗在全國境內的覆蓋。騰訊目前已進行第二次測試的人臉識別驗證功能,將擴大應用規模,以后孩子冒用父母賬號登錄玩游戲的狀況將被杜絕。將要大力發展游戲產業的海南省未來也將對游戲進行人工智能審核,再進行專家審查,提高精準度。
對新世代而言,游戲是他們接觸這個世界的工具。如果這些工具能夠讓孩子得到有效、快速、有意義的成長,相信整個社會也會改變對游戲的感觀。當然,要首先解決游戲成癮問題,但這恐怕就不是游戲公司單方面能解決的問題了。
你會抵制“洋節”嗎?
圣誕節剛過,安徽一校長在升旗儀式上要求學生抵制“洋節”,稱過圣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