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侏羅紀世界》里面有個肥胖的飼養員,發現恐龍逃籠時驚慌奔逃,但跑不快。英勇的男主角為了營救他,主動誘導恐龍攻擊自己,大胖子喘著、蠕動著、掙扎著,終于接近門口了——恐龍自后一口把他叨住,就像青蛙吃蚊子一樣。
我與一位年輕朋友重看這部電影。他剛剛哭過,鼻頭紅紅的樣子,像只有四五歲,但他十七歲了。
他是外婆帶大的,習慣了外婆的照顧。玩個游戲,外婆無數次推門:“你要不要喝酸奶?要不要吃蘋果?”他發脾氣大吼,摔鼠標砸鍵盤。他還沒來得及內疚,外婆已經端著切成小塊的蘋果進來了。
半夜他被人聲驚醒,看到爸爸和一位白衣大夫一道把外婆抬下來,媽媽沒工夫看他一眼,就匆忙收拾衣物與錢急急跟上。外婆怎么了?長這么大,這是他第一次一個人睡,是害怕,是想到可能與外婆生死永別。他哭了半夜,還是迷迷糊糊睡著了。

外婆的病情很快就穩定了,他也從驚恐慢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臟衣服、臭襪子扔在沙發上。可家里的情況并沒好轉。他咬一口飯就皺眉:“媽,這飯還是冷的。”媽媽:“你自己拿微波爐再熱個兩分鐘。”拿出來聞一下:“媽,這飯有怪味道,都發黃了。”媽媽:“不愛吃別吃。”
以前他喝牛奶就直接開冰箱,現在知道牛奶不會自動出現在冰箱里,已經買了好幾次了。但媽媽仍然說:“這不夠。你還得學著照顧外婆。你可以把作業帶到醫院去做,但別玩手機,盯著輸液,幫她上廁所,給她打飯。”他急了:“我不會呀。”媽媽斬釘截鐵地說:“學。你學會了,將來還得照顧我們呢。”
小朋友說:“我媽媽是不安全感作祟。愛是本能,我一定是盡我最大努力的。關于本能的東西,他們為什么不信任我,為什么要苛求我表現出來?”
我想:愛也是本能,相信你能被激發,但如果你的愛到了頂點,也是一步三喘的水平——像五年前的手機,也能開機,還能發出熟悉的音樂聲,但能派上用場嗎?走路是人類的本能,把嬰兒直立起來,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雙腿前后擺動,但如果一直不給嬰兒走路的環境和機會,他也不能學會走路。就像人類歷史上發現的那些狼孩。
我對他說:“從現在開始,回家洗第一只碗,這叫任勞,媽媽嘮叨的時候,緊閉嘴不與她沖突,這叫任怨。外婆住在醫院,問問她空調冷還是熱,這叫噓寒問暖。試著給爸爸煎塊牛排,給媽媽煮個銀耳湯,吃飽了才有力氣照顧外婆和你。一個愛,可以生出無數的字,每個字都是實實在在的付出。”
小朋友點頭又搖頭:“我做不好怎么辦?”“你外婆,你爸,你媽,全世界都曾經做不好過,后來他們都做好了。”恐龍隨時會來,我們必須得跑在它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