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問題,闡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的作用和必要性,針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面臨的缺乏具體的診改依據、缺乏與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相關的信息管理平臺等問題,提出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的措施:結合高職教育的目的性確定會計專業診改的標準;建立金字塔結構的立體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屬于會計專業的教學信息管理平臺。
【關鍵詞】高職? 會計專業? 教學診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170-02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對高職教育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如何培養技術過硬的技能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鑒于此,教育部于2015年6月在全國的職業院校實施了教學診改制度,即以理論為先決條件對實踐活動展開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學環節所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使教學診改工作成為推動職業院校進一步發展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匯聚行業專家以及院校會計專業團隊之力為會計專業教學“把脈問診”,并針對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謀劃策,為會計人才的培養補齊短板,這有助于高職院校找準發展方向,進行有效率的深化改革,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實現高質量的人才輸出,對于高職院校實現自主和可持續性的發展,與時俱進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都有著長遠的意義。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的作用和必要性
(一)教學診改的作用。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專業技能運用不熟練,這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提升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這也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由于傳統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評價的側重點在于課堂教學的價值,而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指向性不足,因此,會計專業教學評價對于教學的改進并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與會計專業教學評價不同的是,會計專業教學診改主要是圍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其主要目的在于革新教學理念以及完善教學行為,對于強化專業學習、排除教學障礙,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指導意義。發揮教學診改在教學活動中的調節和質量保障作用,有效引導和督促學生的學習行為,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獲得診改信息,在進一步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同時,為明確執教方向提供參考。教學診改是對教學過程進行逆向的探索以尋求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學習方法,既明確了教學的方向,也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性,讓師生能夠以更科學合理的方式,參與到會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提升了會計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診改的必要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效果不佳且缺乏職業的前瞻性。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底子不是很好,加上會計課程涉及的原理和規則比較多,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課程結束后很容易出現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實踐技能不到位的情況,使得會計專業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加之缺乏教學監控衡量體系,導致高職會計教學出現約束性不強、評定尺度過低、評價形式化等問題。從教學目的上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一門專業課,而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規劃則缺乏足夠的引導。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退出歷史舞臺,從事會計崗位工作的要求將更強調職業能力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會計用人單位將更注重求職者展現出的職業技能,其中衡量會計專業能力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取得初級會計職稱,而與考取會計資格證相比,高職院校的在校生要獲得初級會計職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也意味著從事會計工作的門檻提高了。由此可見,對于既沒有會計職稱又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高職學生而言,僅僅是靠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實操技能,顯然難以滿足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需要,而這樣的情形也無法真正意義上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初衷。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計專業教學診改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面臨的問題
(一)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缺乏具體的診改依據。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人才培養過程的具體環節入手,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評價標準、監管制度做好診改工作。然而,就當前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而言,既沒有具體的教學診改依據,也沒有可參照的診改案例提供借鑒,以至于很容易混淆“教學評價”和“教學診改”這兩個既相似又不同的概念。所以,要充分利用會計教學的課堂平臺,仔細揣摩研究“教學評價”與“教學診改”內在含義的不同之處,深入發掘教學過程中潛在的問題;將會計教學環節分成若干要素,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內容的實施再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通過有針對性的逆向分析和研究找出原因做出診斷,并把這些診斷過程數據化具體化,再以量表的形式呈現出來,進而體系化制度化,最后應用于實踐教學,通過不斷的改良完善加以驗證。
(二)缺乏與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相關的信息管理平臺。與會計專業教學相關的信息化設備匱乏,涉及診改的信息平臺缺失。盡管很多高職院校在會計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已經投入了相應的模擬設施和軟件,但是在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息息相關的會計專業教學信息化建設上卻依然停滯不前,與會計教學相關的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則更為有限。雖然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平臺,但是從中反映的只是一個匯總結果,這與會計專業教學診改所要收集和分析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體現出的行為狀態數據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信息,畢竟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狀態以及教學的效果難以通過現有數據真實地體現出來。所以,要想通過信息手段直觀體現教學效果從開始到進程再到結束的動態分析過程,必須有與之相關的數據分析平臺或是行之有效的診改體系,然而這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暫時還是空白。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高或受制于財力,大多數高職院校很難通過其他數據平臺對會計專業教學實施評價和診改,而關于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和效果的評估,也僅僅是平常的教學監督以及學生對上課情況的評價,這對于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并沒有發揮太大作用。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的措施
教學診改的關鍵是通過收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行為狀態數據,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診改體系。教學診改是高職院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關注學生職業發展的蛻變過程,通過對教學環節的自查、尋因、診改、實施、驗證,建立起完善的教學診改制度,是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教學診改也是督促師生共同發展和提升的過程,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當盡快建立相應診改機制,落實診改措施,使診改有條不紊地推進,以保障人才培養成效。
(一)結合高職教育的目的性確定會計專業診改的標準。高職教育的重心是培養和塑造學生與職業相關的能力和技能,因此會計專業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社會的用人方向注重學生各種職業能力的生成。充分利用高職會計課堂教學平臺,以教學評價為依托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要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查明原因再實施教學診改。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以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為前提,請行業資深人士與院校的會計專業團隊一起出謀劃策,采取專家“會診”的方式,從課程一體化的設計、項目的載入、職業活動的導向、項目任務的模擬實施、職業能力目標的設定對課堂教學過程采取逆向分析,做好歸因診斷以確保診斷的精準度。通過對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各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研究,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建立具有實踐改進效果的會計專業教學診改體系標準,為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和發展。
(二)建立金字塔結構的立體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高職院校應把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確立為頂點,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團隊建設、學生發展定為基點,明晰不同管理體系之間的質量依存關系。頂點是塔尖,四個基點為底座;質量管理從頂點輻射到四個基點,基點之間環環相扣,建立起一個頂點與四個基點緊密相連的立體金字塔結構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學校應設立質量保障辦公室,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制定會計專業建設標準,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并全權負責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的考量工作。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結合“產、教、研”的內在聯系為教師制訂成長規劃和對應的績效考核標準,并把會計專業教學過程的質量以數據形式呈現出來,督促教師自主診斷,自我鞭策,不斷進取。力求在會計教學環節實現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塑造,除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要有選擇地把職業技能競賽和初級會計職稱的題型作為靶標鍛煉學生,拓寬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的渠道。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制定會計專業人才成長標準,從專業成績、職業規劃、個人成長三個方面為會計專業學生建立自測體系,在專業教師的輔導下讓會計專業學生自我監督自我改進,推動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自上而下全方位布局,形成各要素點對點與點面結合的立體化配合,實現教學管理與人才培養的共同提高。
(三)建設屬于會計專業的教學信息管理平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是信息化數據管理的基礎,也是推動會計專業教學診改和內部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影響著會計教學診改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將制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實施。所以,高職院校應根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打造相應的人才培養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通過及時有效地采集數據,科學客觀地分析數據,系統地了解會計人才的培養信息。利用會計教學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監督,有利于進行數據分析,形成常態化的診改信息反饋,進一步提升診改效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這個動態過程的數據收集在診改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加強數據平臺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加強質量監控和考核,為院校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提供數據支持。
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會計專業教學診改作為人才培養方式的一種舉措,其目的在于找出會計專業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加以修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通過建立有效的會計教學診改機制,充分發揮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積極作用,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質量和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呂路平,童國通.基于五位視角的高職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20)
[2]方娟.基于質量提升的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
[3]涂瑛輝.淺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診改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6)
【作者簡介】黃吉豐(1981— ),男,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