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好日子還有多久?最為悲觀的論調認為,或許不到一年。
“等補貼取消,擁有足夠技術儲備的合資車、進口車就要來割韭菜了。”在一次新能源汽車交流論壇上,有從業者這樣表示。這樣的論調有大批擁躉。
當然,這樣的觀點并非空穴來風。按照目前的政策指向,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財政補貼將全部取消。與此同時,特斯拉等外資、合資品牌已磨刀霍霍,開始在中國市場大規模排兵布陣。
“這個韭菜他們(外資品牌)割不了。”2019年農歷新年前夕,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在北汽新能源“衛藍夜話”媒體溝通會上這樣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他認為,沒有補貼的時候,就是考驗一個企業的產業鏈體系能力、產品開發能力以及市場運作能力的時候。
無論是否做好準備,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將迎來更為嚴峻的考驗。
此前,在政策的引導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數據,2018年汽車銷量2808.1萬輛,同比下降2.8%,而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萬輛,同比增長高達61.7%。中汽協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60萬輛。
但如今,政策的“拐杖”正逐步被撤去。
“我們將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2019年1月舉辦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再次證實了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取消的說法。他表示:“大家擔心補貼的政策會調整,實際上這個調整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我們都堆到2020年底一次性調整,還不如分段釋放調整的壓力。”
事實上,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一直在有序推進。早在2017年9月,工信部和財政部等五部委就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油耗積分考核于2018年4月開始,新能源汽車積分考核于2019年開始,并于2020年結算。
在“雙積分”管理辦法的倒逼及新能源汽車市場漸成規模的發展態勢下,一眾車企或出于壓力,或為尋求發展機會,紛紛開始向新能源汽車市場轉型。目前,大批外資新能源企業正以各種方式涌入中國市場,傳統汽車企業亦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覬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
“狼”真的來了。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舉行了奠基儀式。當日,上海迄今為止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認為,特斯拉需要中國工廠,以幫助保持盈利狀態。
而寶馬、奔馳、奧迪等汽車企業的規劃中,均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布局的內容。據悉,奔馳EQC有望于2019年實現國產,奧迪e-tron也將引入中國市場。而寶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早已進行布局。2018年,寶馬還宣布與長城汽車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在江蘇省張家港市生產MINI品牌的電動汽車。此外,根據大眾集團計劃,在2020年前其將投資8.7億歐元開發電動車零部件。

2019年1月7日,上海迄今為止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在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
近年來,盡管中國汽車企業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外資品牌相比依然存在明顯差距。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為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了“換道超車”的機會。
“北汽就是走全面新能源化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直言不諱。
不過,在財政補貼取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狼”來了的內外壓力下,此前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份額的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車企又是否做好了足夠的準備面對更為復雜的競爭形勢?
“如果沒有取得相應的主動權,中國電動車目前在全球的領先優勢我認為只是暫時的,未來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傳統汽車所面臨的狀況。這一點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而且要早做謀劃。”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松說。
“我們見高層很難,特斯拉誰都可以見。”吳松感嘆。他認為,開放必將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新一輪的洗牌。“但是我支持,越開放越有機會,越競爭,中國新能源汽車才越有可能產生世界品牌。”
李一秀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已有足夠積累。他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其個性特征,如國家補貼政策多變化、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需要跨境資源深度整合的能力。“經過前幾年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已是產業鏈相互融合的生態,此外中國互聯網的領先發展也給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創造了很大的機會,因而很難被復制和超越。”李一秀說。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甚至作出預測,中國汽車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是完全可能的。按照目前形勢,2025年左右,電動車不管是從價格還是續航里程都完全可以PK 掉傳統燃油車。不過他表示,私家車因為涉及購車成本、基礎設施、不同地區消費理念和接受程度不同等因素,會在最后實現全面電動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則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汽車總銷量的40%~50%,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到1億輛。
這樣的預測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描繪出了美好藍圖。不過,中國汽車企業能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換道超車”,恐怕不是打打嘴仗就可以的。只有生產出令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才是最終出路。在一擁而上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潮退去后,才知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