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英國政府新規要求強奸受害者向警方提供私人信息,這一舉措引發巨大爭議。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9日報道,英國全國警察總監委員會和英國皇家檢控署日前披露新規,要求強奸受害者簽署書面同意書,允許警方獲取其手機或者社交賬號的數據信息。警方可以獲取受害者的短信、照片、電子郵件,這些信息可以在英全國各地警局共享,主要目的是防止因關鍵證據缺失而導致案件不能偵破,性侵者由此脫罪。如果受害者拒絕交出私人數據信息,將會被告知自己的強奸案可能不會被繼續處理。
《每日電訊報》稱,上述新規除了有利于獲得關鍵證據,給性侵者定罪,還有助于幫助一些被錯誤指控的嫌疑人洗白。因為找不到關鍵證據,一些性侵嫌疑人被保釋長達一兩年,直到警方從受害者那里獲得給案件定性的重要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
舉例說,英國一名女子因不滿男友離她而去,憤而誣告對方強奸,但遲遲沒有關鍵證據,令案件糾纏兩年。直至2017年,在法官的徹查下,男子才獲清白。其中的關鍵洗白證據是,原告發手機短信告訴閨蜜,希望被被告強奸。
不過,這一爭議性新規招致批評。英國隱私權和女性權利保護組織稱,新政把受害者當嫌犯看待,此舉無異于“數字裸體搜身”。英國強奸受害者奧利維婭說,“我手機上的信息時間跨度7年,記錄了我生活中的諸多時刻,但警方想下載并保存一個世紀。一想到這些信息可能被陌生人拿來針對我,就感覺再次被侵犯”。
反監控組織“監控觀察”負責人菲利斯28日對CNN表示,這些過度的檢查行為,是不經大腦的決定,會進一步延誤和妨礙司法公正,“將強奸受害者當作嫌犯,會拖延調查和審判,加劇受害者和加害者的痛苦,妨礙受害者舉報”。甚至英國警方內部都對這個新規提出批評。該國警察與犯罪專員協會領導人之一維拉·貝爾德28日表示,因為受害者擔心個人信息被曝光而不站出來指證,從而導致性侵者脫罪,這會造成公共安全問題。
在英國,每7名女性中就有一名遭遇性暴力,是世界性犯罪最多的國家之一。2017年至2018年,強奸訴訟案件數量一年內驟降1/4。英國《獨立報》認為,對大量手機數據信息的排查,正減慢強奸案的調查進度,導致受害者中途放棄起訴。英國婦女司法權益保護中心正在向政府發起司法挑戰,稱新規性別歧視,侵犯隱私權。該中心主任哈里特說,“多數強奸受害者充分理解公布與性侵嫌疑人通信的必要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她們過去的歷史也被公開?”英國檢察官麥克斯·希爾29日對《每日電訊報》表示,只有合理必要時,警方才能查看強奸受害者的電子設備,而且只會將相關材料作為證據在法庭上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