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安宗
【摘 要】林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重要產業之一,雖然目前林業的發展并不樂觀,面臨諸多問題,但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工作卻一直在前進。通過應用先進技術可以準確辨別林業生產中存在的有害生物,及時定位生物種類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理。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
一、林業發展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
現今我國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工作中,為了有效地滿足社會生產需求,林業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林業建設中,解決物種方面的林業有害生物問題,是現今可持續生產發展中最為關鍵的部分。要想從根本上降低林業有害生物對森林資源帶來的破壞,就應該先掌握基礎生物防治技術,提升對林地資源的保護,合理運用新技術對現代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防治[1]。
二、現代防治技術策略分析
隨著現代科學的快速發展,在進行現代化的林業生產中,應用機械化的生產理念進行改良生產,可以更好的滿足科學化的生產需求。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并延續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其達到對現代林業生產的有效防護。在進行防治過程中,應當做到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的層次化管理,保證地方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而在進行無公害的防治過程中,需要結合如下幾點來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處理[2]。
1.提高民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意識
從現代的管理工作形式來看,生態體系的現代化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根本重心,而如何應用現代化的生產結構機制來促進戰略性的發展要領,則需要從最基礎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我國人民思想認識范疇方面的有效提升。只有基層勞動人民能夠采取最為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而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還要提防外來生物,應當嚴格檢疫執法程序,防止外來森林有害生物的入侵。從嚴格意義上講,種苗產地檢疫可從源頭上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擴散。與此同時,在植物調運過程中,要加強對外來森林有害生物檢疫措施,來實現國內森林的生態安全[3]。
2.以森防部門的預測預報作為最主要的防治依據
地方林業部門,應當做到以身作則,及時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監測調查,并通過監測數據提出相應防治措施,促進地方相關部門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及時防控。在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的預測分析上,可結合當地的預測結果,進行及時的預防治理,保證在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強對監測預報信息的現代化管理工作,實現林業信息的現代化,通過現有的精確性和時效性,擴大監測覆蓋面以及影響信息措施上的防護作用。從國家級測報點的發展形式來看,不同的應用基礎和針對性的結構使用環境,都可以從現代生物的預報促進對基礎性措施的防護應用,引導公眾加強對生物的監控預防處理。
3.深化現代化改革,促進科學有效地進行防治處理
在進行這一類工作的落實過程中,相應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工作的重心放在基礎建設上,并建設合理的統一管理規范。這樣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相應的研發機制,促進對規范化應用基礎上的有效建設,可以更好地滿足基本的行業管理措施,并以此促進現代化發展的規劃應用。以科技作為生產力,提高防護措施的現代化、科學化。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力爭做到科學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并合理利用農藥進行生物控制。例如在使用中,需要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日期來進行及時地噴霧防治,同時加強檢疫工作的監督管理,促進科學化管理的應用力度。而在實際的生產使用中,為更好的滿足基本的生產需求,就可以結合生物防治技術,加強檢疫工作的執行力度,并通過科技投入力度上的增加,從而確保對防治方法上的科學化推進.
三、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與推廣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雷達技術結合
雷達技術是我國近些年新興的一種技術,開始逐漸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社會生產中許多產業相結合。在國外,雷達技術早在20世紀就已經投入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中,其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顯而易見。雷達技術通過GPS定位,規定和掃描一定的區域,在這一片區域里可以區分各種生物,并且將掃描和探測到的所有物體都形成直觀的數據,最后將這些數據上傳到指定的終端,也就是林場的防治技術人員手中。雷達技術可以收集和保存探測區域內的生物信號,并有效觀測這些生物的運動趨勢和生存規律,從而幫助林場的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人員制定相關合理的防治策略和技術。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工作時,要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做到信息化和數字化,跟上時代的步伐,達到高效防治的目的。其中,遙感技術適用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與技術推廣的數字化技術模型。遙感技術可以將實際規定的觀測領域內的景象拍照制圖,將領域內的生物和景象進行圖片化和具體化。通過遙感技術所形成的畫面,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人員可以獲得關于樹木生長和有害生物發展狀態的有效信息。技術人員在得到準確信息后,根據具體的圖片采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技術,在有害生物的重災區進行高空藥物噴灑,在不嚴重的地區進行人工防治。目前我國的遙感技術已經極大地縮小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雖然還不能達到很高的水準,但能有效幫助我國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
營林技術主要包括森林生態系統的重建與更新、森林生態系統的維護與建立等,具體措施包括:篩選和培育抗性樹種,從而有效提高樹種的免疫能力。營造多樹種配置的混交林。由于油松刺槐混交林不僅可以增強對松毛蟲的承載能力,促進油松的生長,而且還可以自然控制松毛蟲,此時通過有效調整樹種結構,可以提高林分的穩定性,提高抗性免疫樹種的比例,促進生物多樣性。加強高干截頭、伐根嫁接、萌芽更新等措施。高干截頭可以有效降低有蟲株率、蟲口密度,快速恢復林分;伐根嫁接毛白楊抗性樹種,能夠更好地發揮伐根根系的優勢,減少造林工序,在短時間內恢復林分;萌芽更新一般是借助伐根的萌發特性,來對萌芽進行撫育管理和定干,以確保在短期內林分得到恢復,這些都可以達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目的。
4.轉基因技術
生物技術的不斷升級也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利用轉基因技術來改良原先的樹木品種,培養出環境適應性更強的樹苗,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般情況下,轉基因技術會通過抗蟲性植物基因或其他類似的基因比如昆蟲神經毒素等改良樹種基因。通過轉基因技術來防治有害生物是當前林業防治工作的一種新方法。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這項技術的應用雖然在國內普及度較低且起步較晚,經過多年的沉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過國內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技術基礎薄弱,導致該項防治技術還無法得到大范圍的應用,這也是當前林業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阻礙因素。但是作為未來技術進步的重要方向,各個地區應當對其引起重視,通過不斷實踐形成成熟的應用體系,為我國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論
本文對當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做了簡要概述,包括雷達技術、數字化技術、營林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等。由于各個地區的技術基礎不同,使得先進技術的普及度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因此相關部門應對此引起重視,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力度,為林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高愛軍,張志林,李生俊,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示范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8(1).
[2]宋莉昕.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8(1).
[3]于海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