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走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先明確靠誰來具體組織、推進的問題。通過加強農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的“領頭雁”作用、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的構建等,助推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
[關鍵詞]鄉村振興;基層黨建;共建共享
[作者簡介]馬淑艷(1983-),女,回族,云南省玉溪市人,中共玉溪市委黨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層黨建。
[中圖分類號] D26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4-0037-02
黨的基層組織是保證黨的政策得以貫徹實施的基礎,農村黨組織在農村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國家政權在基層的延伸,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引領力量。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群眾宣傳、凝聚群眾是破解鄉村振興制約因素的關鍵所在。
一、影響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
鄉村振興的動力之一是村級集體經濟,部分村級集體經濟主要靠集體房屋出租,但是家底薄、可用資金少仍是大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產業“低小散”,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一是農業弱。特色農產品作為農民創收的主打產業,未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難以應對市場帶來的競爭。二是工業少。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鄉村的主要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粗加工和代加工企業,規模小、產業鏈短、利潤率較低。三是旅游業未成規模。鄉村具有獨特的自然和民俗資源,發展旅游業是創收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部分鄉村通過群眾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但是存在資金壓力大、運營管理薄弱、土地指標受限等問題,需要探索新型運營模式。
(二)村干部雙帶能力還不強
近年來,在中央和省市縣各級的政策幫扶和共同努力下,部分鄉村已經具備了邁向振興的基礎條件,村干部有發展經濟,共建共享的意愿,但是存在有想法、缺辦法,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能力薄弱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村干部隊伍文化水平不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足、后備力量匱乏、缺少前沿理念引領和專業知識等問題突出,導致在發展集體經濟、農民增收致富等工作中,思路還不夠清晰,舉措還不夠有效,專業能力素質方面有些“捉襟見肘”。如,旅游產業方面,部分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對本地資源優勢未能充分利用,處于“跟著感覺走”的狀態,缺乏完整的中長期的謀劃。
(三)鄉村振興缺少人才支撐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但是,鄉村人口外流、難吸引人才是一大現實問題。目前,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所加強,但交通區位劣勢仍是制約發展的重要瓶頸。從區位、交通條件看,部分鄉村處于市縣經濟發展輻射圈末端;鄉域面積較大的地方,山區道路多,部分行政村距離高速公路出口都較遠,通往縣城的主干道道路窄、彎道多,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和民生保障。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配套相對落后,影響鄉村振興人才的聚集。一是人口外流。受交通區位、就業機會等限制,許多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勞動力流失的同時也帶走了農村發展的活力。二是人才難引進和留住。由于鄉村條件所限,工作補助、創業資助、住房保障、教育醫療、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得不到保障,農技、教育、醫療等人才難以引進;部分致富能人、鄉土人才、優秀大學生村官扎不下根,僅把鄉村作為一個暫時的平臺,很難全心全意為鄉村謀發展。
二、強基層黨建,推進鄉村振興
面對鄉村振興的新形勢、新問題,亟需找到有效的解決路徑。習近平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這明確了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方向。
(一)建強紅色堡壘,聚焦“組織力”提升
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構架,必須先建強村黨組織。一是構建聯動機制,提升“組織力”。按照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的要求,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形成縱向的上下聯動機制;新形勢下,不斷探索“駐村企事業單位+集體經濟組織+新興領域黨組織”的橫向聯動機制,開展支部結對共建,融合資源,助推鄉村振興。二是不斷探索村黨組織設置的新模式。由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有部分村組外出打工人員多,難以形成一個核心領導力強的村黨組織。因此,需要打破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單一模式,探索符合實際的基層黨組織結構。三是加大力度,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要把村黨組織建成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首先要保持組織的先進性。加強思想武裝才能指導實踐,村黨組織要開展好三會一課制度,除了學習規定的主題外,要經常討論村組的事項,讓每一個黨員都能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起到帶頭模范作用。四是嚴格實施“三資”管理,實行村組財務開支限額授權和組、村、鄉三級領導逐級審批的“黨政聯審聯批”制度,在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和村組重大事項決策中發揮黨組織領導把關作用,提高黨員參與村(社區)、小組的民主決策和事務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二)建好干部隊伍,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
1、明確村黨組織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定位。“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村黨組織書記是鄉村政治組織的帶頭人,農村經濟的發展、治理的有序很大程度都跟黨組織書記的能力成正比。緊抓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是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關鍵所在。一是村黨組織書記隸屬上級黨組織管理,能爭取到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傾斜和資金資源支持,能在多元治理的村體系中協調各方力量,集聚資源并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是村黨組織書記承擔著抓基層黨建、帶領干部群眾推動村經濟發展的責任。探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兼村民委員會主任,鼓勵“能人”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保障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
2、完善村黨組織書記選培機制。村黨組織書記是農村黨組織的帶頭人,鄉村振興能否很好的推進,選好、培養好黨組織書記是關鍵。一是拓寬選人用人視野。讓具有較高政治素質、敢于奮斗創新的致富能人、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等進入“兩委”班子,發揮帶頭作用。二是注重培養,建立后備力量人才庫。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唯賢”的標準,把一些行業的優秀人才進行儲備,培養成黨員,建立一支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人才庫,解決一些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后繼乏人的問題。據2018年首屆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人均農業經營純收入達2.78萬元。68.79%的新型職業農民對周邊農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平均每個新型職業農民帶動30戶農民。”三是用機制留住人才。解決村黨組織書記的待遇和發展空間問題,是讓其發揮“領頭雁”作用的重要保障。健全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補貼+村級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結構補貼制度,從正面激勵其干事的決心;提供上升的渠道,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加大選撥、考錄基層公務員和鎮(鄉)領導干部的力度,拓寬發展的平臺。四是加強全程培養的力度。分級分類開展基層黨支部書記全員輪訓工作,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等各種途徑,對村里的黨員干部進行宣傳和引導,使其具備承擔重任的綜合素質。
(三)融合各類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機制
1、以共建理念凝聚鄉村振興的人氣。鄉村“五大振興”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相互作用,又各有側重。“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振興當務之急必須解決農村缺人力、少人才的問題。一是形成人才回流機制。積極落實縣委人才引進相關政策,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出臺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實現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固本之策。把大批原來流失出去的人才,通過政策的吸引,感情的聯系,重新找回到鄉村,形成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二是要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緊抓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管理。深化“三講三評”,發揮好扶貧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黨建指導員的作用,通過“外來人才”的自身資源和優勢助內生動力的產生。
2、以共治理念聚集鄉村振興的資源。目前鄉村發展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難以滿足每一個個體的需求。所以,在鄉村振興中必須宣傳“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理念,并通過制度使之變為現實。一是村黨組織、村委會要廣泛吸納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群團組織、鄉賢等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形成共治的合力。村黨組織成員、村民委員會成員、農村合作社代表、村級各類組織代表、新鄉賢等類別人員作為多元議事共同體,可以不定時的利用議事會這一平臺,對村組重大事項進行充分協商,實現群策群力。
3、以共享理念提高鄉村振興的實效。一是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參與感。關鍵在于著力培育和擴大農村富強產業,繼續擴大“農村+產業”鏈。當前振興鄉村經濟,推動農民致富的工作依然要以村黨組織為主體,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村社一體”的合作社作為新型經營主體,推廣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旱田墾造水田、閑置房屋整體開發運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把集體可經營資源盤活;在農民自愿的情況下,以耕地、林地、宅基地、資金及其他資產折股入社變股民,把財政扶貧資金以量化折股變股金的方式投入合作社,通過“兜底收入、勞務收入、收益分紅”有效調整農村的生產關系。二是深入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讓群眾有獲得感。市縣成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以縣為單位逐村制定村級經濟發展規劃,開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庫組織編制和申報工作,研究制定村級集體經濟政策文件,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群眾有獲得感。三是緊抓服務,讓群眾有幸福感。幸福感的關鍵在村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基本功能是否發揮,真正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開展“好婆婆”“好兒子”“好媳婦”“五好文明家庭”“十大孝心”“善行義舉”“傳承好家風民風”等創建活動;組建愛護環境衛生共產黨員先鋒隊,層層劃分責任到片到人,明確片區責任人,通過主題黨日+的活動,開展各項服務,如,村容環境整治、醫療保健開展等,形成“黨員身份亮出來、集體事情干起來”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劉玉娟,丁威.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人才作用發揮探析[J].大連干部學刊,2018(08):11-17.
[2]黃文君.鄉村振興戰略下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3]寧組軒.村社一體謀發展抱團聚力同致富[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