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艷,黃俊婷,李朵朵,王凌,姚晚俠
作者單位: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a門診換藥中心,b體檢部,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3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人口的增加、醫院的擴大及人口的老齡化,醫院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頻率勢不可擋,用藥差錯是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之一,而高危藥品是用藥管理的重中之重。因高危藥品使用不當造成病人身體嚴重損傷的醫療差錯和事故在全世界的藥事管理和醫院的風險事件管理中都越來越受到關注,醫護人員對高危藥品知識的掌握程度與醫療安全密切相關[1]。早在2007年,Tang等[2]研究發現,臨床用藥錯誤的主因為“個人疏忽”“超負荷工作”和“新入職人員”三個因素,其中“個人疏忽”也就是說個人原因占的比例最高,為86%。Phillips等[2]在2001年回顧性分析了469件與護理人員相關的醫療差錯和風險的發生情況,研究結果認為,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缺乏是造成醫療事故的首要原因。其他有關研究也證明護理人員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缺乏是使其發生用藥差錯和事故的重要因素[4-5]。2017年以前中國國內沒有高危藥品管理相關的文獻報道和管理條例,隨著國內外對高危藥品管理的重視,2017年以后陸續有研究對醫院護理人員進行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教育的報道。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在臨床實習階段,他們要處理和執行醫囑,就必須參與到病人的用藥過程,特別是高危藥品的使用過程。而對這些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的進院前的用藥安全和高危藥品相關研究鮮見報道。由于護生高危藥品相關知識儲備量不足,如果臨床帶教老師有任何環節疏忽,都有可能增加用藥差錯和事故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高危藥品知識的掌握情況與病人安全用藥及醫療安全息息相關。
本研究通過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在臨床實習前對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掌握現狀行問卷調查研究,為護生進入實習前的培訓和學校教育提供參考依據,為臨床安全用藥奠定基礎,避免及降低用藥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取樣法,選取2017年7月進入某三甲醫院臨床實習的554名來自8所定點學校的護生作為調查對象,其納入標準:①護生來自醫院規定的定點實習學校;②按照教學計劃首次在本院進行臨床實習的護生。排除標準:①首次在本院實習的個人自己聯系的護生;②在該院已行臨床實習的護生。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經醫院同意;所有調查對象先填寫知情同意書,表明自愿參加本調查研究。先統一培訓調查員,然后確立研究計劃,最后按計劃標準實施。
2.1 研究工具參閱有關文獻[6-8]確立自行設計相關調查問卷,在調查開始前,先對問卷進行預測試,采用隨機采樣法選取己聯系實習醫院的25名護生進行問卷預測試,測試結果為該調查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42;內容效度為0.832;重測信度為0.962。調查訪談內容應用Delphi法確定,訪談人員總共有10名相關醫務人員,包括臨床護士2名(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人);臨床醫師2名(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護理管理者4名(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人);藥師2名(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根據訪談意見和/及建議先后行為期三輪的修訂,確定最終稿的問卷行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包括護生的一般資料和高危藥品知識兩大部分:(1)一般資料內容包括調查護生性別、年齡、就讀的學校、學歷、學制共5個條目;(2)高危藥品知識相關條目有高危藥品的儲存、用法、識別、發放、用量、配伍禁忌等共六個主要方面的20個子條目,高危藥品問卷中的條目確定先參照《高危藥品分級管理策略及推薦目錄》(該文件是2012年3月由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等相關文件,然后參考相關文獻,參考含有報道的高危藥品用藥差錯的典型案例,最后結合臨床工作中使用頻率最高、最常見、最容易發生用藥差錯的高危藥品相關內容自行設計并確立最終調查問卷。
2.2 調查方法由經過特殊培訓的指定調查員發放調查問卷,在護生進入實習前統一進行問卷發放,問卷填寫完成后及時收回。發放時說明填寫要求,要求護生獨立完成,單人單桌,不許商量,采取匿名方式填寫。本次發放問卷562份,回收562份,回收率100%,剔除8份有空項及有規律填寫的不合格問卷,有效問卷554份,有效回收率為98.58%。
2.3 評價方法除年齡需要填寫具體數字外,其余均為單選題。“錯誤”率和“不確定”率用來表示調查對象對改條目回答的全局情況;正確率表示答“對”結果的結局。本量表為賦值問卷量表,累計分值越高,表明回答條目正確的數量越多,說明護生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度越到位,更有利于降低臨床高危藥品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藥物知識部分備選答案采用“不確定”“否”和“是”三個備選項。回答“錯誤”和“不確定”賦值為“0”分;回答“是”,賦值為“1”分。
2.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及比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經檢驗均為正態或輕微偏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均為0.05。
3.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在本研究的8所學校554名護生中,中專生有112人,占20.22%;大專生有281人,占50.72%;本科生有161人,占29.06%。女生有529人,占95.49%;男生有25人,占4.51%。平均年齡為20.65歲,年齡范圍為16~24歲。其中:中專、大專、本科護生的平均年齡分別為17.65歲、20.48歲和22.13歲。4年制的護生有259人,占46.75%;3年制的護生有258人,占46.57%;5年制的護生有37人,占6.68%。

表1 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高危藥品知識掌握情況/例(%)
3.2 調查對象對高危藥品相關知識掌握度情況
554名護生對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情況主要是從高危藥品的儲存、用量、發放、識別、用法、復合知識等六個面全方位來衡量和分析。結果見表1。
3.3 不同學歷、不同學制護生進院前高危藥品知識認知情況比較
3.3.1不同學歷護生進院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在不同學歷結構中,護生對高危藥品知識條目的應答正確率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是:中專、大專、本科。見表2。

表2 不同學歷護生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3.3.2不同學制護生進院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護生進院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度與其學制的長短密切相關,而且不同學制護生進院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度也不一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學制越長賦值得分越高。見表3。

表3 不同學制護生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4.1 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開展進院前相關高危藥品知識培訓勢在必行從本研究的結果整體來分析,各類別護生的應答準確率都沒有達到70%,對20個高危藥品的條目問卷調查,應答正確率大于60%的僅有3個條目,這就說明護生在校學習期間對高危藥品知識了解和掌握度遠遠不能達標,與有關學者[9-11]的結論大致相同,證明目前護生對高危藥品儲存、識別、發放、用量、用法及復合知識等方面知識很貧乏,護理教育及管理者及學校要加強
對護生在學校的高危用藥知識教育,尤其要重視及加強高危藥物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教育。把高危藥品知識教育和培訓貫穿到學校教學和臨床教學的每個細小環節。早在2013年嚴玲微等[12]對醫院重癥監護室的136位護士行高危藥品知識的調查研究,在所調查的用藥差錯中,分析結果為高危藥品使用不當的占61.50%,而在職工作的護士中能夠全面掌握高危藥品知識的僅僅占有3.67%,不全知曉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護士和護生高達96.33%。許晶晶等[13]2012年對護理人員藥品管理研究中發現并指出,護士藥物相關知識掌握度不夠是導致醫療事故發生的重要相關因素之一。Hicks及Becker[14]也在使用藥物差錯的相關研究中提出,護理人員缺乏使用藥物相關知識是導致醫療事故發生的單一重點因素,占所有醫療事故發生原因的48%以上。學校教育是護生和護士高危藥品教育的根基,對護士進行高危藥品相關知識教育要從學校的根基開始。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的高危藥品知識欠缺,證明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設置環節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盡管臨床實習中能夠提高藥物相關知識,但高危藥品基礎知識大部分應該從學校的基礎教育開始。
4.2 不同學制及不同學歷間護生高危藥品知識的掌握情況本研究顯示,不同學制、不同學歷的護生高危藥品知識的掌握度存在明顯不同。從表2和表3的結果中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出,不同學歷和/及不同學制護生間高危藥品知識的認知度有較大偏差:學歷較低、學制較短的護生應答問題的正確率相對較低。本研究的高學歷的本科學生均來自于985及211工程院校,他們的基本功扎實,智商高,學習努力,進取心強;四年制的護生基本上來自于二本及三本院校,從入學成績及綜合素質方面稍微差于五年制護生一些;三年制的護生基本全都來源于私立學校,生源的基礎相對于四年制及五年制,其差別很大,學校培養的要求和四年制及五年制的學生的要求也不同。這一現象提示醫院要建立與生源學校的溝通聯系機制,充分考慮生源基礎的差異,提倡素質教育和/及分類教育的護理教育模式,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生源素質及整體水平[15-16],重視和加強護理三年及四年制本科生教育,重視課堂基礎知識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來源,在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機制中提倡多樣化教育的分類臨床護士培養模式。
4.3 高危藥品基礎知識應單獨納入護生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中有研究表明[14-17],護士們大多數未接受過在學校正規的高危藥品知識相關教育,也沒有完整的在醫院繼續培訓項目為護士們提供高危藥品知識的學習機會。Lo等[17]在2013年對臺灣地區199名臨床護士們及136名護理老師們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規范化的學校知識教育和系統化的醫院繼續教育及培訓在護理人員們高危藥品的認知提升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中國尚未有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區及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及護生高危藥品相關知識教育的大范圍大規模的現況調查的文獻報道,但國內有統計過醫護人員獲取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專題培訓的報道[18]。本研究調查結果認為: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高危藥品知識掌握度相對較差,說明學校對護生藥理課程安排欠缺,假如能將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納入護生學歷教育的課堂課程設置中,根據護理專業的特殊性,在藥理學課程中單獨加強及重點強調高危藥品的重要性的章節,為護生提供足夠的有關高危藥品相關知識的學習機會,并通過系統的教學設計和嚴格的考核方式來確保護生高危藥品學習的效果,從學校抓起,通過在醫院強化和加強,定能改善目前護生高危藥品認知不足的現狀和未來,提高臨床上的用藥安全,減少用藥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總而言之,目前中國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對高危藥品知識的掌握度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對高危藥品識別、用法、發放、儲存、用量及復合知識等諸多方面,由于學制和學歷的不同,生源的來源不同及學校教育的先天不足,導致臨床護士和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對高危藥品的使用掌握不夠全面,為臨床用藥安全留下隱患。故改變護生高危藥品臨床用藥的知識不足現狀已經勢在必行,要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必須從學校教育抓起,從生源著手,提倡高質量,多渠道的院前教育和培訓的臨床護生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