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霞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166-01
摘 要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經濟在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文章以產業為視角,首先闡述了高質量發展與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之間的關系,然后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從構建和完善政府、企業的協同創新體系、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政府與企業內部創新激勵機制、政府要引導企業向“質”變進軍等方面探討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高質量 新動能 政府 企業
當前,我國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經濟增長動能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經濟發展階段,新產業動能的培育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經濟長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點改革內容之一。縱觀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形勢,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亟需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挖掘經濟發展的潛力。因此,企業方面要注重創新,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政府方面要積極推進有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導產業的培育、不斷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為優質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一、產業新動能培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新時代,全球各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尤其是發達國家,因此全世界各國掀起了新產業革命浪潮,高質量發展與產業新動能的培育就是我國要適應全球產業革命新趨勢的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新動能的培育與舊動能的轉型升級是我國制造業實現中高端發展的關鍵,以新產業、新發展模式為主的新經濟發展動能正在高速集聚,經濟發展活力得到激活,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關鍵力量,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增長極。
傳統的經濟增長動能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大都是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然而,伴隨著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稟賦的改變,以此為依托的產業動能帶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在于創新和不斷提高資源整合能力,通過創新和資源整合能力的提高不斷提高產業發展效率,進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二、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新動能培育策略
(一)構建和完善政府、企業的協同創新體系
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新動能的培育需要企業、政府雙方的協同創新。企業作為市場運營以及技術創新的主體,重點是要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提高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協同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聚合資本、信息等各種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另一方面還有助于解決產業新動能培育過程中的創新驅動問題。企業方面,能夠利用與科研院所的協同合作將相關技術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并借助金融機構解決優化、改造產業鏈需要的資金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層面的引導和支持,通過相關政策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通過各個部門的政策滲透,實現多領域、各部門的資源整合,政府在宏觀上對企業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進行優化配置。
(二)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政府與企業內部創新激勵機制
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激勵機制包括宏觀層面的政府激勵政策以及微觀主體企業的內部創新激勵措施。政府方面,要加強其對產業新動能培育的激勵和引導,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相關政策以及督促政策的落地,比如對于創新型企業的稅收適當減免,對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貸款項目的金融機構予以獎勵,不斷提高要素資源保障,為創新型企業新動能的培育與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此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企業方面,人才作為創新的載體,要提高吸引創新型人才的能力,與政府協同合作解決人才的子女教育、住房租房成本過高等問題,鼓勵創新型人才在企業扎根。另外,產品作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和關鍵,在通過高技術升級產品的基礎上,鼓勵經營與營銷方式的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在整個產業供應鏈上面的附加值,這是創新成果產業化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步驟,同時要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方式與科學的發展理念是企業實現現代化和新動能培育的重要著力點,唯有有效結合好政府和微觀企業主體這兩方面,才能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激勵機制。
(三)政府要引導企業向“質”變進軍
從政府角度要更加注重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而非表面合理化,不能盲目的追求第三產業比重的逐漸提高,要重視第二產業內部的“質”變。這不僅需要市場對企業的自發作用,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一方面,政府要引導與鼓勵第二產業相關企業向“質”的轉變,不能一味追求企業短期效益,要考慮企業長遠發展,利用高科技不斷提高企業效率,使得第二產業內部的企業以高科技含量、低污染、低耗能為目標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構建長期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第二產業內部相關企業的“質”的發展勢必要依托第三產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為第三產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帶來的強大需求可以使兩大產業形成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