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笑迎
摘要:20世紀60年代,波普設計以反對正統文化為主要指導思想席卷了西方國家,波普設計以其標新立異的風格帶領原本在設計上落后的應該趕上其它西方國家。本文就波普設計作簡要介紹,并探討波普設計為何廣泛受到追崇的原因。
關鍵詞:波普設計;大眾文化;風格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151-01
一、波普設計運動的興起
“波普”有“通俗”,“大眾化”,“流行”的意思。最早是英國美術家阿洛威使用,后與藝術文化和設計等結合,到后來,它不僅指大眾文化,更多的是反對正規,別具新意的含義。20世紀60年代,青少年追求大眾文化,非正統藝術,他們追尋生活中最通俗的形式,形成一種大眾化的風格,這就是波普設計風格。二戰之后,藝術的主流依然是現代主義,此時形式主義達到極致。二戰以后出生的一代人對于單調冷漠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極為反感,他們追求新穎時髦的設計,他們期望有新興的設計形式來體現他們的消費觀和社會文化,因此,波普設計運動在英國逐漸興起。
二、波普設計的特點
波普設計作品大多來自于商業主義的現代化社會,年輕一代的生活用品等方面是其發展的主要陣地。波普設計的主要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在設計中使用夸張大膽的色調對比,強調設計的奇特和新意。這些設計都帶有一種青少年的游戲心理,一種桀驁不遜的態度,類似于流行音樂,以其靈活變通和可消費性演變為一場世界性的設計運動;第二,在設計上,波普設計并不算是一場純粹的,統一的設計風格,它是一種對于嚴肅的現代主義的反抗,它更加追求大眾化的樂趣,強調設計的特點和新鮮,是一種獵奇的態度;第三,波普設計風格不是千篇一律的,它的特征變化莫測,追求新穎,稀奇,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三、波普設計何以受到廣泛關注
(一)波普設計的產生與其社會背景密切相關
波普設計的產生與當時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后迅速發展進入豐裕社會,波普設計其實是豐裕社會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富足的社會狀態使得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和消費觀念發生改變,大眾化,反主流,高消費等現象逐漸出現。戰后嬰兒潮一代成為了豐裕社會引領潮流的一代,也是波普設計的主力軍,他們熱衷于流行的,大眾的文化,并且追求新穎怪誕,以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個人追求特立獨行的想法。
(二)波普設計的審美趨勢對大眾產生了一定的審美效應
波普設計以其新奇獨特的特點滿足了當時年輕人的取向,這些年輕人具有叛逆,追求新穎,高消費等特點,同時,波普設計反對單調冷漠的現代設計也與年輕一代的心理相符合。所以,波普設計迅速發展,并引領西方設計界進入一個新階段,它涉及到時裝,家具,室內等各方面,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連。波普設計家們努力尋找新的視覺符號,用稀奇古怪的款式來吸引消費者,表現反常規的設計理念。
豐裕社會時期,在追求自我,沖破傳統約束的觀念指引下,波普時裝的設計受到了更多的重視。服裝是最能體現人們生活狀態和審美觀念的,因此服裝領域是波普設計運動中最先涉及到的領域?,旣悺だヌ厥钱敃r裝設計屆特別重要的設計師,她被譽為“迷你裙之母”,當時風靡的口號是“剪短你的裙子!”1965年,瑪麗·昆特進一步把裙子提高到膝蓋上四英寸。這種風格被譽為“倫敦造型,。昆特說,作為設計師,她只是把迷你裙變得更時髦了,真正使之盛行起來的是街頭的少女們。
(三)波普設計是對社會文化觀念的一場變革
二戰之后,西方世界進入工業化大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技術革新打造了西方世界以資本主義為核心的社會狀態?,F代主義的設計在設計領域獨占鰲頭達40年之久,使設計走向模式化,國際主義在此基礎上發展,設計風格更是單調化一,毫無人情味,長此以往,極則必反,波普設計的產生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具有了必然性。
二戰后西方豐裕社會的發展帶動了消費主義,大眾文化的傳播,此時的社會背景推動了這一設計運動的發展。當時的消費主力軍是戰后嬰兒潮一代的年輕人是當時消費的主力軍,這些年輕人與他們的父輩不同,他們沒有體會過戰時和重建時期的物質匱乏,率先對現代設計表示反叛。為了迎合這些年輕人,設計師們廣泛的將波普設計風格運用到各個方面。
四、結語
隨著波普藝術而產生的波普設計是當時社會的一大亮點,它的產生使得當時在設計上落后于其它國家的英國迎頭趕上,在設計界走上了一條快速趕超的道路。波普設計的產生是必然的,是對現代主義長期統治地位的一種反叛,但是波普設計是一場針對現代主義的一場設計運動,沒有理論的指導,就像年輕人的熱情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雖然在當時盛極一時,在設計史上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沒有理論的支撐,很快便退去了。
參考文獻:
[1]張承志.波普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2]高廣宇.標新立異的藝術風格——波普設計[J].美術大觀,2013.
[3]王受之.世界時裝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