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旭



劃船在英國高校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今天在奧運會賽場上所看到的令人血脈僨張的賽艇運動其實起源于英國。為了慶祝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加冕,第一場載入史冊的賽艇比賽于1715年在泰晤士河上揭開了序幕。經相關人士反復協商后,相對完備的競賽規則在60年后出爐,并涌現了一批專業的賽艇俱樂部活躍在泰晤士河畔。悠久的劃船基因讓英國在這一項目上歷來有著不俗的實力。
國人們最熟知的莫過于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名校的劃船對抗賽了,該賽事從1829年起至今已近兩百年。相傳其源自一場青年人之間帶有賭約性質的挑戰,著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侄子查爾斯·華茲華斯代表牛津向自己的好友——劍橋的查爾斯·梅里瓦勒下戰書,在泰晤士河的亨利河段上進行八人皮劃艇挑戰賽,后者欣然應允。這場比賽吸引了眾多觀眾,民眾們都想知道英國最赫赫有名的兩所高校究竟在劃船上孰優孰劣。經過激烈的較量,備戰更充分的牛津贏下了首勝,但驕傲的劍橋自然不甘失敗,便以挑戰者的身份約定來年雪恥。當時的人們都沒有料到,雙方的一來一往竟讓賽事變成了傳統,甚至被冠名“皇家亨利杯”,也漸漸為全世界所關注,成為英國一年一度的國民盛事。
每逢賽事,泰晤士河兩岸都擠滿了圍觀的群眾,還有不計其數的人通過電視和網絡時刻關注比賽的進程。一些博彩公司還會專門開出相應的盤口,預測是深藍色的牛津贏,還是淺藍色的劍橋勝。民眾也會發起投票,投出心中最能代表泰晤士河的藍色。這場博弈不僅展示了名校的風貌,也體現了青年學子對精神與肉體的雙重超越,從小小的個人化挑戰演變為今天的文化盛宴。賽事的影響之大讓遠在美國的哈佛和耶魯、中國的清華和北大都未能免俗地舉辦了類似的活動。稍顯遺憾的是,從1999年開始的清華、北大賽艇賽僅僅維持了10屆。
在英國,還有一個高校間的劃船比賽同樣久負盛名,在當地的影響力并不輸前者。每年5月,約克大學與蘭開斯特大學都會舉辦玫瑰錦標賽,該項賽事從蘭開斯特大學1964年建校伊始延續至今。最初由時任約克大學副校長的詹姆斯男爵提議,比賽項目也僅僅限于皮劃艇,后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擴大為歷時3天涵蓋三十余個項目的系列賽,玫瑰錦標賽也因此成為歐洲范圍內最大的高校間體育競賽。


玫瑰錦標賽不帶有任何的玩笑色彩,它更加嚴肅,也更具歷史感。1455年至1485年,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后裔——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之間爆發了曠日持久的英格蘭王位爭奪戰,史稱薔薇戰爭或紅白玫瑰戰爭。戰火燃燒了30年,雙方互有攻守,死傷慘重。但它卻是以一種相對溫情的方式結束的——約克家族繼承人的伊麗莎白與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聯姻。這場戰爭不僅推翻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也確立了都鐸王朝對王權與土地的掌控,被歷史學家普遍視作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結束與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薔薇戰爭”之名并未在當時使用,而是源于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亨利六世》。劇中以倫敦坦普花園的兩朵玫瑰被拔作為戰爭開始的標志,莎氏用文字對兩個家族的圖騰——約克的白玫瑰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使之深入人心。自此,人們才逐漸開始用“薔薇戰爭”一詞來予以指涉。為了銘記那段歷史,從都鐸王朝伊始,英格蘭將玫瑰尊為國花,并將分別象征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大家族聯姻的紅白玫瑰納入了皇室徽章。如果你仔細留意的話,在今天英國國徽的下端,兩朵紅白鑲嵌的玫瑰正在綠地上綻放。基于對歷史的尊敬,當蘭開斯特大學建校時,約克大學便主動提出通過劃船競賽的方式紀念薔薇戰爭。
英國誕生了很多貴族運動,譬如馬術、板球、網球、斯諾克,賽艇也是其中之一。曾經的這些貴族運動有著很高的門檻,即便你是個中高手,但缺少貴族身份,都只得作壁上觀,連陪練的資格都撈不到。雖然直至今日,這些運動因造價不菲的設備設施等仍被視作貴族運動,但普通民眾已經擁有了參與其中的權利。你在這幾所大學讀書,不論是不是英籍,都可以報名參加選拔,各隊的參賽人員名單中時常可以看到外國留學生,比如曾起訴扎克伯格的文克萊沃克兄弟便曾是牛津隊的美國“外援”。但對在英的中國留學生來說,賽艇比賽更多的是作為觀眾列席的。雖然無緣成為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一展身手,但不妨礙中國留學生們在牛津的查威爾河或劍橋的康河上躍躍欲試。在暖暖的午后撐一只小船蕩在河中央,然后一邊望著兩岸的林蔭古樓,一邊品嘗準備好的小點心,絕對是件愜意的事了。人說一座有水的城市往往能夠增添幾分靈性,一所有水的大學同樣如此。順著粼粼波光的河水,你能將兩岸的學府盡收眼底,想象著年輕的華茲華斯或柯勒律治躺在河邊豐沃的草地上,醞釀最初的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