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岳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農業科學技術也逐漸迎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從而使得機械化生產與種植成為現實。把農業機械化的科技成果、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普及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可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以水稻機械化種植為主要研究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與分析,希望能為我鎮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進程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種植
1.前言
水稻是我鎮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大量的生產實踐活動表明,加快推進水稻的機械化種植進程不僅有助于勞動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時也為經濟效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我鎮的實際情況來看,水稻機械化種植雖然已經有了幾年的時間,但還面臨著不少的難題與困境,迫切需要加以解決。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鎮已經逐步用于水稻的種植與栽培中,從育秧、插秧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沒有完全實現水稻機械化種植與生產,需要加大推廣的力度。
2.水稻機械化種植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對機械化種植水稻的認可度不高。從了解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當地農民大多沒有受過教育,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充分意識到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優勢,思想觀念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2.2 ??薄弱的農業基礎設施嚴重限制了水稻機械化種植。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實現不僅僅需要當地政府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支持,同時需要科研與生產、農機與農藝同步進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落后的農業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的科研,都給當地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實現增加了不少困難。
無論任何一項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都需要領導的重視資金上支持。農機部門要廣泛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努力做好農機化推廣工作,以工作的成效得到領導重視,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推廣力度,使水稻機械化推廣走向良好的發展道路。
2.3 ??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嚴重脫節。理論研究是為了設計出真正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農業機械,以便節省更多的勞動力,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嚴重。所開發設計的農業機械地域性不明顯,尤其是對一些特殊地域,不具有適用性,這樣就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積極效用的發揮,同時也大大影響了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全面實現。
2.4 ??基層管理體系不健全,難以發揮作用。原來縣屬鄉鎮農機站合并后完全下放到鄉鎮,人員統一由鄉鎮管理,而鄉鎮農機技術人員長期頻繁地被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借用抽調至其他非業務崗位,比如脫貧攻堅、五退四還、程海湖保護等其他工作,很多農機人員存在一兼多職的現象,使得農機人員大量流失或不能全身投入本職工作中,基層職能難以履職。
2.5 ??農機推廣人員專業化水平較低。就目前人員配置情況,鄉鎮農機推廣人員老齡化趨向明顯,新老替換緩慢,人員配置不合理,高文化素質水平畢業生少。直接導致現有技術人才技術力量薄弱,專業知識支撐力度降低,農機推廣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受機構改革的影響,不好農機人員的積極性受到挫折,事業心受到影響,很難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農機推廣工作中去。多數人員將下達的任務做指標,只要完成即可,質量好壞無關緊要。
2.6 ??農機具的工藝制造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以水稻的機械化種植為例,不僅要在泥濘的田塊中作業,還要跨梗作業。如果工藝制造不過關的話,不僅無法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甚至還大大增加了水稻種植的成本,這樣就很難真正將農業機械化在水稻種植中加以推廣應用。
2.7 ??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以保證,田塊面積小,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溝,生地楞伐塊比例大,翻耕地塊一般需48小時浸透,增加泡田時間泡田用水量,旋耕整地一般約4-5小時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質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時間把握不準,耙地過細膩,滲水速度慢,延遲栽秧時間,高差大與灌溉都不同程度影響插秧作業質量。
3 ??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進程的對策
3.1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全面了解農業機械
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宣傳農機購機補貼的相關政策,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認知度。同時要定期進行農業機械的演練和培訓,為農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讓農民真切了解到農業機械的優勢。
3.2 ?以農民的實際需求為依托,研發農業機械
農民的實際需求就是研發農業機械的最高標準。為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研究,深入了解當地的環境條件,保證設計的農業機械符合當地的地域和環境條件,這樣很容易得到農民的青睞。
3.3 ??培養基層農機隊伍骨干
針對農機人員專業素養低,不能適應先進農機推廣的需求。建議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進修學習,提升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涉及到綜合素質提升的業務培訓,借助必要的鼓勵措施,鼓勵農機推廣人員學好各項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很好推廣水稻機械化種植奠定基礎,實現推動的源動力。
基層農機隊伍年齡普遍偏大,年輕的力量相對薄弱,年齡結構比例失調。為基層農機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年輕隊伍少的局面。
3.4 ??進一步提升農機具的工藝制造水平
農機具沒有好的工藝制造水平,很難受到農民的青睞,就不能發揮農業機械的潛能。這樣不僅增加勞動強度,很難提升種植的水平和產量,同時也影響到水稻栽培機械化的進程。
3.5 ??搞好信息和宣傳服務
通過新聞媒體、送科技下鄉、召開田間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宣傳水稻種植的新機具、新信息、新成果,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廣大農民和農機戶對水稻種植新農機、新技術的認知與了解,激發農民購機用機的熱情與積極性,使他們認知到只有科技才能興農才能富農。
4. ?總結
由于在我國農業機械化起步相對較晚,技術、設備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在真正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困境與難題。如果加以解決,勢必影響到農業機械積極效用的發揮。為此,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全面、準確、客觀地認識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重要意義,進而不斷努力、不斷探索,真正設計出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農業機械,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的進程,為我鎮水稻增產增收做出應有的貢獻。
農機化技術推廣是促進農業機械化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是農業機械化發揮最大效率,創造最大的效益。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村穩則社會安。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只有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才能有效推進、促進現代農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卓杰強,楊敏麗,鄭誠。廣東省水稻產業工程機械化會現狀與促進措施[J].中國農機化,2005,(6):11-14.
[2]袁釗和.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農機科技推廣,2002,(3):9-10.
[3]朱德峰,陳惠哲,徐一成.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前景與對策[J].北方水稻,2007,(5):13-18.
[4]張新玲,孫佰平.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更好地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服務[J].農村機械化,2012(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