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愛
幼兒園游戲的指導應該滲透并貫穿游戲。而自主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的游戲活動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之一,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等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角色游戲中,普遍存在著幼兒游戲興趣不持久、游戲情節單一、游戲難以深入發展等問題,使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教育和發展價值難以充分實現,而教師若能加強角色游戲的指導,就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一、滲透在環境中的隱性指導,突出指導重點。
教師要將教育意圖有機地滲透到環境中,以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來達到有效指導的目的。如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在角色游戲中,每位幼兒都扮演一個角色,想像這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并進行模仿和創造,反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教師要對于在游戲中處于被動地位的幼兒,要予以格外關注,幫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角色。教師要觀察幼兒是否明確并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
其次,要關注幼兒角色扮演的穩定性。幼兒在游戲中有時會忘記自己的角色身份或產生角色錯位,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常不自覺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身份進行游戲,這就需要教師的適當提醒。
再次要關注游戲過程,發現和解決問題。幼兒在游戲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作為游戲指導的主體,要自始至終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擴展游戲內容。
二、借助觀察的參與指導
(一)觀察游戲的流程
觀察游戲的流程,就是教師運用“掃描觀察法”、“定點觀察法”、“追蹤觀察法”、“綜合圖示法”等方法觀察幼兒游戲時所走的不同“路徑”。每次游戲由于觀察的主題和重點不同,“路徑”也有所不同。
1.“傘狀式”流程。教師以某一個區域為中心帶動周圍區域來實施觀察。新出現的主題或矛盾較多的區域是教師觀察的中心或重點,教師對這個區域實施定點觀察,同時對其他區域進行掃描觀察,可以避免顧此失彼的現象發生。
2.“鐘擺式”流程。教師以幾個相關主題為觀察重點,來回于既定的兩三個區域實施定點或追蹤觀察,而對其他區域只是遠距離掃描,這樣教師可以較為詳細地了解幼兒在相近經驗游戲中的互動情況,為幫助幼兒提升、分享游戲經驗做準備。
3.“卷地毯式”流程。教師對每個游戲區域都給予關注,巡回進行掃描或追蹤觀察。這種“路徑”常常在教師無觀察重點時使用,其特點是面面俱到,但可能出現蜻蜓點水的現象,使觀察結果流于表面。
4.“自由式”流程。教師觀察并無任何重點,可以不受線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這種觀察流程可能顧此失彼,卻能發現一些不尋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展趨勢。
(二)參與游戲中的指導方法
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語言指導法”來參與游戲,了解幼兒游戲的情況和需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游戲介入法是指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參與幼兒游戲,從而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師在幼兒的旁邊,和幼兒玩相同的材料或游戲情節,給幼兒提供榜樣,起示范作用,從而達到指導的目的;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師主動參與或接受幼兒邀請參與游戲,通過與幼兒的互動,來達到指導游戲的目的。
材料提供法是指通過提供材料來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教師可以視游戲的需要分別提供“替代材料”或“輔助材料”。提供替代材料——廢舊物品或半成品,可以解決幼兒因成品玩具不足而妨礙游戲順利開展的問題,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形成;輔助材料似乎可有可無,但有了它游戲情節會更加豐富,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幼兒進一步完善和遷移經驗,提高游戲的水平。
語言指導法是指教師在游戲中運用“建議式”、“鼓勵式”、“澄清式”、“邀請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語言,達到指導游戲的目的。
三、通過討論的建構指導
(一)幼兒的經驗需要整理
幼兒常常會把自己對真實社會局部的、片面的理解反映在游戲中。如幼兒會出現類似“警察吃飯不要錢”、“乘公共汽車認識熟人不用買票”、“銀行的錢可以隨便拿”、“只要生病就得打針”等情況,我們不能認為這不過是孩子玩玩而已,無傷大雅。有些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完善,而有些觀念是不合適的甚至是錯誤的,只有引導幼兒把凌亂的經驗梳理清楚,才能使游戲情節得以豐富,促進幼兒逐漸形成完整的經驗體系。教師要多引導幼兒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把孩子單一的點狀的知識串成線狀,使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學習適應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二)幼兒的經驗需要提升
在游戲進行中,有的幼兒不使用游戲材料,有的幼兒因不會使用而隨意擺弄游戲材料,教師應讓幼兒知道材料的用法,并能在游戲中正確、靈活地使用;有的幼兒沒有合作游戲的意識,具體表現為不參與游戲,或者游離于游戲情節之外,或者雖參加游戲但與別人缺乏交流,只顧著自己一個人玩等,教師應鼓勵幼兒和同伴合作游戲;還有的幼兒依賴性強,在游戲中一遇到問題(如“小吃店”沒有顧客怎么辦?)就束手無策,不積極想辦法,而是立刻向教師求救,教師應當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鼓勵幼兒動腦或通過與他人協商,想出解決辦法,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游戲的結束階段,教師應主要關注幼兒收拾整理物品、參與講評等情況。
(三)幼兒的經驗需要分享
游戲是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的最佳時機。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善于讓幼兒分享彼此的經驗,向教師學習、向同伴學習、向環境學習。游戲結束后的討論就是一個讓幼兒相互學習的機會。教師關注每個幼兒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全體幼兒在同一情景中學習彼此的經驗,而且節省了重復指導的時間和精力,達到了游戲與教學活動相融合的效果。角色游戲離不開想像和模仿,幼兒模仿和想像的素材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并運用到角色游戲中去,能夠豐富角色游戲的主題、情節和內容,反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積累的經驗也能對其適應生活、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所以,一方面,教師要采用參觀、討論、閱讀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促進游戲深入發展。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及時發現、歸納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如在游戲中如何與同伴合作、如何大方自信地表演等,引導幼兒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使游戲的功能得到更充分地發揮,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四、把握指導時機
1.在出現不安全因素時,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介入指導。幼兒如果使用危險物品進行游戲,或者在游戲時出現危險動作,都有可能受到傷害,教師應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制止,說明利害,確保幼兒的生命健康。
2.在幼兒興趣減弱時,教師要及時介入指導。有的幼兒剛參與一個新游戲時,興趣十足,但很快興趣就減弱了,細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游戲玩法單調重復,孩子覺得沒意思;二是孩子們不知道該怎么游戲了,游戲難以深入。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及時介入指導,激發幼兒進一步游戲的興趣。
3.在幼兒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發生糾紛、尋求幫助時,教師要及時介入指導。如,騎木馬時,“馬頭”掉到了地上,這個孩子被朋友們嘲笑而驚慌失措,這時就需要教師介入,協助幼兒解決問題,將游戲進行下去。
總之,自主游戲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采取適當的指導策略不僅能讓幼兒獲得強烈的游戲性體驗,情感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還能增強幼兒的社會性意識,提高語言表達、合作、創新、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研究實踐指導策略,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增強指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