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雄安新區自2017年4月1日設立以來,備受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們關注。通過1年多的規劃和建設,雄安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影響力逐漸輻射到周邊多個區域。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綱要》中提出了雄安新區應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和高點定位為目標,創造“雄安質量”,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并再次強調了雄安新區緩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
雄安新區、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的設立都承載著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三大特區的規劃都體現了國家意志、產業轉移及區域一體化發展。雄安新區的規劃與建設被稱為千年大計和國家大事,其發展模式相比于其余兩者又有所不同。
深圳特區被譽為改革開放試驗田,浦東新區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而雄安新區將致力于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對進一步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有著積極的意義[1]。
雄安新區設立絕非偶然,其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據統計,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 170.7萬人,非常接近2020年的2 300萬人口調控目標。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為1 323人/km2,隨之而來的是交通擁堵、房價居高不下、社會資源嚴重超負荷等大城市病,對城市發展帶來很多消極影響。
雄安新區的設立,可以緩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京津冀交通、生態及產業等協同發展,對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影響力。
雄安新區包括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其地理位置處于京津保的腹地。雄安新區生態環境良好、交通順暢,有著明顯區位優勢。雄安新區現有開發程度低,水資源豐富,具有較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擁有廣闊發展空間,具備著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黨中央和國務院給雄安新區建設提出了7大戰略任務: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構建生態城市、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創建城市管理新樣板、打造綠色交通體系、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和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不同的是,雄安新區并不是為了建設一般意義上的特區,而是在保證生態環境良好的前提下,推進各領域改革與創新。
雄安新區功能規劃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善京津冀產業空間布局以及推動產業創新與發展,從而打造生態型、創新型城市。
自雄安新區成立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將其與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進行類比。其一,三者成立對地區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二,在成立之初,三者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都較為落后。經過幾十年發展,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一躍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的繁華區域。兩個特區發展在前,人們堅信雄安新區的美好未來。
2016年各經濟區部分經濟社會指標對比,如表1所示。就目前而言,雄安新區成立之初的經濟規模,遠遠比不上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對雄安新區經濟發展起著較大的拉動作用。雄安新區初期發展面積約100 km2,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 km2,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 000 km2。也就是說,至2050年前后,雄安新區轄區面積相當于如今的深圳特區[2]。

表1 2016年各經濟區部分經濟社會指標對比
從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增加財政支出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對雄安新區前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圖1 深圳特區與上海浦東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額變動情況
雄安新區成立時間較短,根據現有指標數據對未來發展情況進行預測是不準確的。結合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的建設歷程[3],對雄安新區2017—2027年部分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進行預測并分析。
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設立以來,每年地區生產總值與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速變動情況,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從設立之初到發展成熟,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經濟增長水平都經歷了最初的高速增長到后來的緩慢發展階段。深圳特區與浦東新區在發展近20年后,其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均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在這期間,兩者也都經歷了“激增”和“激減”的發展過程,這與當時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密切關系。
根據深圳、浦東兩經濟特區的歷史發展情況,以雄安新區2016年經濟指標為期初數據,設定雄安新區的年增長率為深圳、浦東兩經濟區平均水平,從而計算出雄安新區2017—2030年的預測數據,如表2所示。
對預測結果,以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對全國的拉動程度作為衡量雄安新區發展對全國經濟的影響指標。

表2 2017—2030年雄安新區部分經濟指標預測值(億元)

表3 2017—2030年雄安新區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對全國的拉動系數(%)
以GDP的拉動作用為例,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λn+1表示第n+1年雄安新區GDP對全國GDP的拉動系數,△Hn+1表示第n+1年的雄安新區GDP增量,Mn表示第n年的全國GDP,αn表示第n年雄安新區GDP占全國GDP的比重,βn+1表示第n+1年雄安新區GDP的增速。

其中,mn表示第n年雄安新區的GDP,μn+1表示第n+1年的全國GDP增速。
以雄安新區2016年的指標數據作為基期數據,由于近年來全國GDP增速變動不大,取μn+1=6.8%,計算出雄安新區未來對全國經濟的拉動作用,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雄安新區不斷發展,其對全國經濟指標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按照預測結果,至2030年雄安新區對于全國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拉升0.13和0.14個百分點,其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上述預測結果的實現,離不開政府和社會支持。政府在其中起著引導作用,通過各種政策扶持,將雄安新區發展逐層推進。
首先,按照雄安新區規劃,未來常住人口數量將會達到900萬~1 200萬人,因此政府必須出臺一系列政策來吸引高端人才和優質企業,從而達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善京津冀產業空間布局及推動產業創新與發展的目的。
其次,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應綜合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服務等技術,打造科技新區。
再次,要堅持“綠色”“環保”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打造美麗、富饒、和諧健康的生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