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潔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02-01
暢濤,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腦外科醫生,妻子王莉也在醫院工作。2012年11月22日,暢濤的女兒豆兵出生。
沒時間陪孩子
可是,無數個周六、周日,夫妻倆都會去單位加班或做急診手術,根本沒法陪伴孩子。一個周日晚上,王莉對暢濤說:“今天有個病人剛住院,病情比較嚴重,我不放心,去看看他。”暢濤點頭:“去
吧,我陪著豆兵。”王莉剛走一會,暢濤就接到單位電話,說有急診手術,讓他趕緊過去。
暢濤立即打電話給妻子,讓她趕緊回來陪孩子。王莉說:“我還有要緊事,回不去。”暢濤只好把女兒帶到醫院,交給護士照看。
這種狀況變成常態后,夫妻倆時常在“誰帶孩子”的問題上互相埋怨和爭執,特別當豆兵哭鬧著拽他們、不讓他們走時,彼此間的怨懟情緒更甚。
2017年,王莉被單位派到北京進修。
自從媽媽去北京進修后,豆兵更加依戀爸爸。每次暢濤出門上班,豆兵總是追著他問:“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一次,暢濤去上班,豆兵不讓他換鞋。他對女兒說:“豆兵乖,爸爸要去掙錢養你呀。”誰知,豆兵掏出自己的兩百元壓歲錢塞給他,說:“爸爸,我給你錢,你就不用去上班了。”
孩子是不是懂事太早?漸漸地,暢濤發現豆兵變了。
豆兵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給洋娃娃“治病”
女兒在風中長大
一天晚上,暢濤哄豆兵睡覺。豆兵對他說:“爸爸,你去小房間睡覺吧,我一個人睡。”暢濤聽了特別失落,問豆兵:“你不愛爸爸了嗎?”豆兵說:“我當然愛你啊,可是你騙我的時候,我就不喜歡你了。”
女兒的話一下刺痛暢濤。“爸爸一會兒就回來”這句話,他跟女兒講了無數次,卻從沒兌現過,女兒心里會多么失望。暢濤多想告訴女兒:爸爸每次都想盡快趕回來,爸爸不是故意騙你的。這個世
界上,再也沒有比爸爸媽媽更愛你的人。
但是,爸爸媽媽穿著這一身白大褂,就不能只為你一人遮風擋雨。
一個周末,暢濤在家休息。因為要準備學術論文答辯,他對豆兵說:“寶貝,你先自己玩,爸爸要工作。”豆兵爽快地說:“我跟小熊和洋娃娃玩。”
豆兵一邊饒有興致地看著一本《人體解剖學》,一邊問小熊:“你知道你的心臟、肝臟、胃在哪里嗎?”見小熊不回答,她就指著它肚子的不同部位說:“這是你的心臟,這是你的肝臟,這是你的胃,懂了嗎?”
一個多小時里,豆兵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客廳里給洋娃娃“治病”。暢濤既心酸又欣慰:雙醫家庭的孩子身處特殊環境,就像被風吹大的孩子,他們必須像小草一樣頑強生長,不嬌縱,且自律,最終才可能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2018年元旦過后,王莉進修結束回來了。1月6日是周六,晚上,她去單位值夜班,暢濤在家陪女兒。深夜1時許,他忽然接到單位電話,讓他去做急診手術。暢濤一邊匆忙穿衣,一邊把睡夢中的豆兵搖醒,焦急地說:“寶貝,趕快醒醒,爸爸馬上要走,我帶你去醫院。”
豆兵被搖醒后,并沒像以前那樣磨蹭、哭鬧,而是乖乖地爬起來自己穿衣服。暢濤帶著女兒火速趕到醫院,把豆兵交給護士照看。他對豆兵說:“你繼續在值班室睡覺,爸爸做完手術就來找你。”
豆兵追出來說:“爸爸,你做手術要小心哦,不要劃傷了手。”這段時間,女兒說出來的話總讓暢濤動容、心疼。如果不理解父母,她怎會說出這些不符合她年齡的話呢?
暢濤談及女兒直抹眼淚
和你一起成長
一天,暢濤下班剛推開家門,豆兵就給暢濤遞了雙新拖鞋過來,問:“爸爸,你喜歡這雙鞋嗎?我給你買的。”暢濤內心又是一陣感動,他抱起豆兵,親了親她。
暢濤意識到:孩子在成長,自己也需要和她一起成長。此后,夫妻倆努力改變生活方式,他們每天都非常珍惜和豆兵在一起的時光。
2018年3月8日晚上,暢濤拿起手機,把一直想寫給豆兵的信寫了出來,一氣呵成,寫了一千多字,然后發到朋友圈。他寫道:“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被窩里做著香甜美夢的時候,五歲的小家伙已經在當醫生的父親催促下不到兩點就起床了,不為別的,只是因為當醫生的媽媽在醫院值班,當醫生的爸爸也要去醫院加班做急診手術……當別的孩子哭著鬧著要看奧特曼連環畫的時候,五歲的小家伙卻拿著爸爸的那本非醫學人士‘不忍直視的《人體解剖學》翻得起勁兒……”
沒想到,這封信很快就被兩百多位醫生和護士朋友點贊、留言、轉發,很多人直呼,這封信說出醫務工作者的心聲。
暢濤把這封信讀給豆兵時,豆兵一直趴在他懷里安靜地聽。聽著聽著,豆兵哭了,她說:“爸爸,我終于知道,你和媽媽一直是愛我的。”
確認了父母的愛后,豆兵不再像小大人那么懂事了,有時,她會在爸爸媽媽上班時撒嬌,讓他們親一個才放行。暢濤和王莉很開心,因為這才是一個孩子最真實的模樣。
暢濤說:“我想通過改變和努力,讓豆兵不再是那個‘風吹大的孩子,而是一個被父母陪伴著,在愛中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