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苓
【摘要】目的:分析腸梗阻手術患者并發腸瘺的原因與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接受的86例腸梗阻手術并發腸瘺患者作為案例,按照編號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的是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護理后總結結果。結果: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瘺口愈合時間分析,觀察組的優勢更為明顯。結論:對于腸梗阻手術并發腸瘺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指導,效果明顯,能促進瘺口的愈合,提升整體滿意率。
【關鍵詞】腸梗阻;并發腸瘺;護理內容;護理結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nursing effects of intestinal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Methods: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s,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fter nursing.Results:in this study,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istula healing time analysis, the advanta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more obvious.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guidance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which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of fistula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Intestinal fistula;Nursing content;Results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197.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29-01
腸梗阻主要是由于腸內容物無法正常流動,在腸道內出現阻塞的一種情況,屬于一種常見的急腹癥。針對具體情況,在臨床研究中需要給予適當的護理服務指導,滿足患者自身要求。護理干預模式是臨床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醫院綜合實力的指標。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掌握具體護理指導的內容和要求,從現狀入手,發揮現有護理指導方案的最大化作用。為了分析腸梗阻手術患者并發腸瘺的原因與護理效果,選擇接受的86例腸梗阻手術并發腸瘺患者作為案例,分組后分別進行的是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護理后總結結果。概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6例腸梗阻手術并發腸瘺患者作為案例,按照編號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的是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護理后總結結果。兩組患者的案例數一致(n=43),對基本資料分析后可知,對照組中男女比例是23:20,本組年齡區間在45-72歲,平均年齡區間(55.5±0.5)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是30:13,最大患者年齡72歲,最小患者年齡45歲,平均年齡區間(56.6±0.5)歲。男女比例和年齡差等不具備明顯的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標,可對所有資料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進行的是常規護理方式,給予適當的護理幫助,告知患者常規注意事項,進行日常護理幫助和指導。觀察組進行的是綜合護理指導方式,如下:
(1)皮膚護理
腸梗阻術后,發生腸瘺大約1周,周圍可能存在發紅以及破潰等現象,護理階段需要注意對局部的皮膚進行護理指導,確保引流狀態良好。采用紗布或者棉球等進行擦拭,等到干后涂抹復方氧化鋅[1]。
(2)給予營養支持護理
由于患者可能存在營養流失的現象,腸管或者腸道等吸收面積減少,長時間接受治療后可能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護士需要結合醫囑進行胃腸外的營養支持,配合營養混合液,靜脈注入。護士需要觀察患者的血糖值變化,結合電解質變化和具體情況等進行用量調整,每日進行一次的檢查[2]。
(3)早期活動指導
腸瘺患者患病的期間,患者臥床休息,但是可能誘發其他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鼓勵積極參與到其中。定期按摩,避免出現壓瘡。此外護士需要輔助患者進行四肢的運動,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進行下床活動,促進胃腸蠕動,避免出現粘連的現象[3]。
1.3 指標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對滿意率情況和愈合時間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的瘺口愈合時間 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瘺口愈合時間分析,觀察組的愈合時間5.2±0.2周,對照組的愈合時間7.5±0.5周,數據對比后得知,觀察組的優勢更為明顯。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指標分析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情況,觀察組的滿意率93.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4%,對比后觀察組的滿意率高,對比結果如下:
3 討論
綜合護理方式是當前切實可行的一種護理方案,從多個方面進行問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堅持整體的理念。在后續應用中需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指導,促進患者恢復。腸梗阻術后可能存在腸瘺的現象,給予綜合護理指導后,可以促進患者恢復。出現異常反應后從各個方面給予護理指導,包括:心理護理、皮膚護理和營養護理等方面,需要完善現有的護理服務方式。在新時代護理的過程中,要求增強整體滿意率,綜合的護理方案和新時代的護理需求等相適應,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在綜合性評估的過程中,盡量滿足實際需求,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由于問題種類比較多,需取得患者的同意,建立良好的關系,增加整體依從性。營養支持護理指導很關鍵,需要嚴格按照醫囑給予營養支持,整個過程中配置全營養混合液。在監測管理中對血糖值變化分析,結合電解質的變化進行整體用量的調整。營養液的配置需要嚴格按照流程要求進行,由專人進行配置,只有完善無菌操作,才能減少污染。腸梗阻術后腸瘺現象的消極影響比較大,周圍可能存在破潰的情況,需要保持有一定的腹腔引流,確保周圍的干凈和干燥。采用紗布或者棉球等蘸溫水進行擦拭,等到干后,在周圍涂抹軟膏。如果局部存在糜爛或者其他異常反應等,配合采用紅外線進行理療,必須注意的是密切觀察輔料滲血情況,及時更換輔料,盡量采取半臥位姿勢,確保腹腔引流,減少局部炎癥,不斷促進患者康復。
在整個護理指導的階段,患者長期臥床休息,但是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并發癥,在整個期間要求進行臨床護理指導,積極指導進行被動和主動的活動。定期的按摩指導很重要,起到突出的協調作用,合適的干預和指導后能避免出現靜脈血栓,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鼓勵進行下床活動,促進蠕動,避免出現術后異常反應。
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瘺口愈合時間分析,觀察組的愈合時間5.2±0.2周,對照組的愈合時間7.5±0.5周,觀察組的優勢更為明顯。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情況,觀察組的滿意率93.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4%,對比后觀察組的滿意率高。說明對于腸梗阻手術患者并發腸瘺進行綜合護理指導,整體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綜合的護理指導后可以促進患者恢復,避免產生其他不良反應,整體可行性高。
參考文獻:
[1] 吳偉華,楊秋平.腸梗阻手術患者并發腸瘺的原因與護理效果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12):1884-1885.
[2] 郭應粉.10例腸梗阻手術患者并發腸瘺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1):225-226.
[3] 印義瓊,劉春娟,文曰,梁濤,鐘靜,劉麗容.Peutz-Jeghers綜合征腸套疊術后腸梗阻并發腸瘺妊娠患者護理一例[J].華西醫學,2015,30(03):59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