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磊 張元


【摘要】目的: 探討腦室出血相關微創治療的選擇方案。方法:篩選我院神經外科2016年3月~2018年10月的100例腦室出血患者,根據患者住院號碼分為二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開顱血腫清除術,研究組采取微創引流術。對比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兩組手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通過對比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術后3月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比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開顱血腫清除術,采取微創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更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開顱血腫清除術;微創引流術;腦室出血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50-01
目前對于腦室出血的治療方案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以脫水降顱壓為主要方案,但是該方案療效欠佳,外科手術治療主要分為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引流術,目前有關上述手術方案是研究的熱點[1-3]。為此本文擬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腦室出血的患者,分析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引流術的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我院神經外科2016年3月~2018年10月的100例腦室出血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齡29~72歲;疾病中:合并高血壓24例;合并冠心病25例,其中13人有心絞痛病史;19例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根據患者住院號碼分為二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開顱血腫清除術,研究組采取微創引流術。二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1.2 納入標準 納入的病例共同臨床癥狀特點:患者家屬愿意配合醫生醫囑;屬于原發性腦室出血者。
1.3 排除標準 合并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嚴重肥胖者;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造成腦室出血者。
1.4 手術方法
1.4.1 對照組 在手術前進入CT檢查室中拍攝顱腦CT片,定位出血病灶、明確大小、范圍,隨后在全麻狀態下切開進入腦室,施行常規血腫清除術,硬膜外引流,去骨瓣減壓,手術后常規生命體征觀察,保證顱壓、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穩定,抗感染,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定期復查 CT 了解血腫清除情況。
1.4.2 研究組 下安裝好定向框架行CT 定位掃描,從不同角度和方向觀察血腫形態后,以較多側的側腦室前角為靶點,核對坐標后將定位弓與導向器安裝好穿刺,從穿刺點實施局麻,做小切口,插入顱鉆,刺破腦膜,置入引流管,腦膜針穿刺慢慢刺入血腫腔,確認深度達到血腫腔中心后將針退出,固定引流管及引流器,注射尿激酶軟化血腫塊。術后治療同對照組。
1.5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兩組手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 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 通過對比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2.2 兩組手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兩組手術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術后3月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2.3 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 通過對比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 討論
腦室出血為臨床上常見的顱腦血管性疾病之一,發病原因與外傷、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密切關系,相關研究統計腦室出血約占全部腦出血病例的2.6%-5.7%,發病部位多脈絡叢、室管膜為主[4]。腦室出血一旦發病,出血量多,病情發展快,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通過文獻相關報道,一般腦室出血的死亡率可以達到55%以上,可以看出腦室出血起病急驟、預后差[5]。
本次研究中重點分析兩組不同手術方案對于腦室出血出血患者預后的價值,結果發現兩組術后3月格拉斯哥預后量表評分,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3月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手術后相關不良并發癥,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可以看出微創治療方案更優,具體體現在①內鏡輔助下手術可獲得清晰視野,有利于清除更深部位血腫[6]。②內鏡下照明充分、視野清晰,可無死角觀察腦室系統的每一個側壁[7]。③由于血腫清除徹底、更早地拔出腦室外引流管、使用更少的尿激酶,腦細胞損傷更少,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更佳[8]。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相對于開顱血腫清除術,采取微創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更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小衛,王榮輝,馮鈺珉,等.微創錐顱軟通道引流治療腦室出血的療效及安全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8,32(12):129-132.
[2] 陳尚軍,王海燕,左毅,等.微創大劑量UK雙向注入治療重癥腦室出血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8,17(01):68-70.
[3] 郭強,李斌.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與顱骨鉆孔腦室外引流治療腦室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08):1211-1214.
[4] 李漢城,邱平華,謝樂輝.微創側腦室引流聯合尿激酶灌注治療自發性腦室出血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7,28(07):1150-1152.
[5] 茍志勇,譚華,袁淼,等.小骨窗微創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室出血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15(05):440-441.
[6] 楊麗影.研究微創側腦室穿刺引流與腰大池置管腦脊液置換應用于腦室出血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7):136-137.
[7] 劉聰林,孟秀娜,劉博,等.微創側腦室引流加腰穿腦脊液置換對腦室出血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1+64.
[8] 楊平來,張源源,周立田,等.微創腦室外引流術治療39例腦室出血體會[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5,12(05):378-380.
[9] 李震宇,徐蔭,顏斌.微創清除術結合蛛網膜下腔置管治療重度腦室出血的[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