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艷
【摘要】目的:探析依維莫司結合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均給予依維莫司、化療或靶向藥物聯合治療,分析其治療結果、副反應發生率。結果:50例患者疾病控制率為72.00%;8例出現Ⅲ/Ⅳ級副反應,嚴重副反應發生率為16.00%。結論:NSCLC晚期患者采用依維莫司與靶向或化療藥物聯合治療效果可靠,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靶向治療;依維莫司;非小細胞肺癌;化療
【中圖分類號】R197.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73-01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發生率與死亡率均較高,可嚴重危害人體生命健康。資料顯示,NSCLC占肺癌總數的80%[1],且患者臨床癥狀較為復雜,早期特征并不明顯,因此大部分患者病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五年生存率極低。化療是治療肺癌的常見方式,但其療效有效,外加耐藥性的出現,使得晚期NSCLC患者多療程治療后,無更理想的治療選擇。依維莫司屬于mTOR抑制劑,具有抗肝癌細胞增殖活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癌與卵巢癌等作用,可誘導癌細胞凋亡,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能起到協同作用。現探究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NSCLC晚期患者在依維莫司治療的基礎上聯用靶向或化療藥物治療的可行性,匯報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50例患者經組織細胞學或病理學診斷全部確診為NSCLC,納入起始時間為2016年3月,終止時間為2018年4月,男45例,女5例,年齡41-80歲,均值(54.86±6.95)歲;疾病類型:48例腺癌,2例鱗腺癌;轉移部位:24例肺,28例骨,18例腦,6例肝,4例腎上腺與26例其他。納入標準:(1)經診斷證實患有晚期NSCLC,符合WHO關于肺癌診療指南中的相關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可耐受本次治療方案;(3)治療配合度高,無精神疾病;(4)保留患者、家屬的知情權,自愿簽署同意書;(5)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治療配合度不高;(2)意識不清、聽力障礙與精神疾病者;(3)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為患者制定依維莫司(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71145;生產企業:Novartis Pharma Stein AG,Switzerland)與靶向或化療治療方案,內容如下:依維莫司口服治療,每日用藥劑量為5mg;化療藥物為多西他賽、吉西他濱與培美曲塞等;靶向藥物則包括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克唑替尼與埃克替尼。若患者治療期間出現不可耐受的Ⅲ級-Ⅳ級副反應,需終止用藥。
1.3 評價標準 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2]評價療效,所有靶病灶均消失提示完全緩解;靶病灶最長徑之和同基線狀態對比減少不低于30%提示部分緩解;靶病灶最長徑之和對比治療前的基線狀態,增加不低于20%,或者新病灶出現為進展;最長徑總和與治療時基線狀態對比處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提示穩定。(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例數/(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例數×100%=疾病控制率。
1.4 觀察指標 觀察用藥副反應,參考WHO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分度標準展開評價。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匯總處理研究所得數據,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分析 本組50例患者中,部分緩解2例,占比為4%;穩定34例,占比為68%;進展14例,占比為28%;未出現完全緩解病例。疾病控制率為72.00%。見表1.
或Ⅲ級副反應而停止用藥,其中Ⅱ級或Ⅲ級黏膜炎反應4例,占比為8%,其中2例合并間質性肺炎,占比為2%;2例嚴重胸悶不適停止服藥,占比為4%;2例由于重度腹瀉而停藥。其他42例患者中,18例口腔黏膜炎,占比為36%;8例腹瀉,占比為16%;4例出現肺部感染,占比為8%;2例皮疹,占比為4%;6例骨髓抑制,占比為12%;2例間質性肺炎,占比為4%;13例咳嗽,占比為26%;8例胸悶,占比為16%。
3 討論
NSCLC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含鉑兩藥與針對性分子靶向治療為主,但耐藥情況的出現導致化療失敗,促使患者病情進展后藥物的選擇成為了新的醫學難題。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開展,依維莫司被運用到臨床治療中,且臨床關于mTOR通路的研究也越來與多。經查閱文獻獲悉,晚期NSCLC患者采用依維莫司治療能達到逆轉化療耐藥以及靶向治療的目的。另外,經細胞實驗研究得出,依維莫司聯合吉非替尼能使mTOR與MAPK通路激活顯著減少,進而使腫瘤細胞生長受到抑制。朱華云,孫小峰,李薇等[3]研究發現,對mTOR通路進行抑制,可使AKT、mTOR磷酸化減少,并下調抗凋亡蛋白,加速肺癌細胞凋亡,最終起到逆轉順鉑耐藥的效果。上述研究均為化療或靶向藥物聯合依維莫司治療NSCLC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研究將納入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視為研究樣本,先給予依維莫司治療,其后采取靶向治療,或者給予患者化療藥物治療,結果提示患者病情控制率達72%,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提示本次研究采取的治療方案可行性高,能改良患者的臨床預后,且嚴重用藥不良反應處于可控范圍,與王鍵瑋,李愛潔,郭磊[4]研究結果顯示的疾病總控制率70%,Ⅲ-Ⅳ級嚴重副反應發生率19.05%十分接近。依維莫司在臨床Ⅰ期實驗中的效果已得到證實,其推薦安全用藥劑量為每日5mg,在本次研究中,考慮到此種藥物并不屬于細胞毒性藥物,因此首要觀察指標為疾病控制率,治療過程中輔助化療或者靶向治療,此舉能使患者病情進一步控制在穩定狀態。在用藥反應方面,口腔黏膜炎是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占比為36%,胸悶占16%,咳嗽占比為26%,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晚期患者肺功能較差造成肺部癥狀十分明顯;腹瀉占比為16%,可能與靶向藥物與化療藥物聯合使用有關。另有8例患者因嚴重不良反應而停止用藥治療,由此可見,在患者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須做好觀察監測工作,以便于有效預防不良反應,并及時給予處理。
總之,NSCLC患者采用依維莫司和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實用性高,可靠安全,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患者耐受性佳,值得采納。
參考文獻:
[1] 王楷峰,程躍,吳科榮,et al.轉移性腎細胞癌靶向藥物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7,36(10):573-578.
[2] 崔月倩,胡毅.依維莫司聯合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24):3920-3923.
[3] 朱華云,孫小峰,李薇,et al.依維莫司二線治療晚期腎細胞癌12例臨床觀察[J].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15,7(3):149-151.
[4] 王鍵瑋,李愛潔,郭磊,et al.依維莫司治療多線化療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5,36(7):66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