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術杰
【摘要】目的:探討在骨科老年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從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選擇12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個組別,其中60例患者按照常規模式護理,列為對照組,60例患者接受骨科護理風險管理,列為實驗組,對兩組中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比較。結果:經統計,實驗組中發生風險事件2例,占總人數的3.33%,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風險事件,占比為6.67%,兩組之間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人數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使骨科老年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情況顯著減少,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時,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骨科老年患者;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20-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老年患者共120例納入本研究,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有71例、49例,患者年齡63-81歲,平均(71.1±3.6)歲。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經比較,組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兩組患者對于治療以及護理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進行此次研究。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而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如下。1.進行護理風險評估,老年患者通常身體健康情況較差,身體機能逐漸退化,代謝減慢,組織修復能力減弱,且很多患者還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基礎性疾病,因此更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為此,在老年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全面收集整理,進行風險評估。如骨折后長期臥床,床單元不整潔、潮濕、不及時給患者翻身等,容易導致壓瘡發生;受到病情影響,活動受限,骨折部位反應遲鈍,容易發生跌倒、墜床等風險;下肢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暢,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果不及時處理導致血栓脫落,還可能引發肺栓塞等更為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糖尿病、高血壓等各類基礎性疾病會延緩骨折愈合,導致術后并發癥率升高;骨折后石膏外固定時間過長、過緊容易導致神經損傷、壓縮性潰瘍等,固定時間不足又容易導致鋼板或鋼釘斷裂。而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主動服務意識不強、護理技能及專科知識掌握不牢、健康教育不到位等與骨科老年患者風險事件的發生都有直接關系。2.護理風險管理措施,(1)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知識培訓: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對于提升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醫院需要安排護理風險管理知識培訓,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學習,使其風險防范意識、工作責任感、法律意識、職業道德、主動服務意識等均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加強專業培訓,督促護理人員主動進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素養,能夠在對老年患者護理中做好預見性護理。還應當培養護理人員學習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以及心理學知識,做好老年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安撫、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的依從性以及健康知識掌握水平。(2)成立風險質控管理小組:患者入院之后,風險質控管理小組成員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既往病史、現病史等進行詳細了解,綜合評估,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如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壓瘡風險較高,護理中應當勤翻身,掌握翻身角度,做到正確有效為患者翻身,保持床單元平整、潔凈、干燥,患者皮膚清潔干燥,以降低壓瘡風險。患者床欄應加高,保證床扶手固定良好,減少患者墜床風險。病房以及病區地面保持清潔干燥,無障礙,濕拖地面應當放置醒目的防滑標志,病區地面有醒目的防滑警示提醒,護理人員還應當不斷對患者進行防止跌倒、墜床等風險的宣傳教育,提升患者的重視程度。對于可接觸到熱源的位置均張貼有醒目的防燙警示標語。正確指導肢體功能活動和肌肉收縮運動,同時配合肢體氣壓泵治療,病情允許情況下早期下床活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血栓高風險存在患者,在物理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藥物預防。如果已經發生了血栓,禁止做物理治療(按摩、氣壓泵)等,患者應臥床休息,患肢制動。
1.3 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患者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情況,兩組患者進行對比。發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對各項統計數據進行收集整理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實施處理,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護理滿意情況相關計數資料應用%表示,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有2例(3.33%)發生護理風險事件,1例患者發生壓瘡,1例患者發生燙傷;對照組4例(6.67%)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其中壓瘡2例,跌倒1例,燙傷1例。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有58例,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護理滿意人數為49例,滿意度為81.6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骨科患者中有很多老年患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患者有較高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經過總結,導致骨科老年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原因主要包括骨科疾病因素、患者本身因素以及護理人員因素。要想使骨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更好的治療,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需要做好護理風險管理。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骨科老年患者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效降低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了患者滿意度,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對于保障患者安全,促進疾病治療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4 結論
本院加強了對骨科老年患者護理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的分析,并從多方面著手加強了護理風險管理,結果表明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均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和評價。因此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骨科老年患者中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雁群.骨科臨床護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與干預對策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7(11):139.
[2] 劉冬梅.老年患者在中醫骨科臨床護理中存在的護理風險與干預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9(04):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