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晶 王燕 呂春蓮
【摘要】目的:觀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續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對2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控制以及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延續護理應用到糖尿病患者中,能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識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提升了糖尿病小組的管理能力。
【關鍵詞】糖尿病;延續護理;自我護理能力;血糖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46-01
近年來,糖尿病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問題[1]。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和優質護理的深入開展,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住院時間短,住院期間的宣教內容不足以滿足患者的需要,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對該病的認識不完全,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及血糖控制。傳統的醫療照護服務無法滿足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護理需求,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問題逐漸受到重視。[2],有效解決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問題。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組觀察以探討延續護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在21歲~70歲之間;病程為1年~14年;空腹血糖平均值為(15.52±1.6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為(22.91±1.41)mmol/L。觀察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在20歲~69歲之間;病程為0.8年~13年;空腹血糖平均值為(15.71±1.2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為(23.24±1.57)mmol/L。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降糖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向患者進行藥物治療、飲食和運動的指導、血糖監測、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進行延續護理,重點強化出院后跟蹤隨訪和個性化指導和心理護理
1.2.1 選擇專業素質強、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承擔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導、家庭隨訪工作,護士長不定期監督檢查,同時邀請資深主任及專科醫師擔任專家顧問,對回訪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給予專業解答。
1.2.2 建立延續護理信息登記對患者的基本情況、診斷、出入院時間、聯系電話、隨訪方式、出院后隨訪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并向患者解釋該小組的目的和護理方法,并簽訂患者知情同意書。
1.2.3 干預方法小組成員要結合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齡、心理、文化水平、生活習慣、家庭背景以及社會關系等進行統一分析,制定個體化的延續護理服務。執行延續護理的內容包括:按時服用降糖藥物并對患者詳細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根據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對其進行飲食、運動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指導;并發癥的預防;胰島素儲存;不同種類胰島素筆的正確拆裝方法;注射技術;下次隨訪應重點跟進的內容。
1.2.4 隨訪患者出院后半個月、1個月、3個月、6個月與患者進行溝通,小組成員要將隨訪到的內容、血糖水平、不良反應、患者有特殊需求進行評估匯總,給予具體指導,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護理措施。不定期為患者發放郵寄健康教育資料。6個月隨訪結束后,按照隨訪途徑以各種問卷方式了解患者對延續護理內容掌握程度及反饋意見。
1.3 觀察指標
①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ESCA量表評估,包括其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②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已成為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第3位危及人類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渴望得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指導、幫助。經試驗證明,延續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護理質量有顯著的提高[4]。在實施延續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為已經出院的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健康教育、疑難解答以及心理疏導等幫助,通過對患者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隨時調查,對患者的疑問、困惑、不解以及知識誤區及時進行解答和糾正。同時,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緩減、消除了患者悲觀失望、焦慮、恐懼和消極情緒,從醫護人員與他們的接觸、交流中,患者感受到被關心,增加了治療疾病的信心[5],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在進行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采用延續護理不僅能使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同時也促進了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曉敏,汪虹,許方蕾,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79-181.
[2] 余強,王冬華,劉東玲.支氣管哮喘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76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