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濤

【摘要】目的:中醫辨證護理促進自然分娩鎮痛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中醫辨證護理,對比兩組疼痛評分、分娩時間、新生兒阿普加評分、產婦順產率和剖宮產率。結果:觀察組分娩時間、疼痛評分和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阿普加評分、產婦順產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辨證護理具有促進自然分娩鎮痛的作用,也能提升新生兒結局、減少分娩時間。
【關鍵詞】中醫辨證護理;自然分娩;疼痛評分;分娩時間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74-01
前言:自然分娩(Natural childbirth)是一種分娩方式,可分為足月產、過期產、早產等,產婦往往面臨較為明顯的疼痛困擾,這也對鎮痛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此前各地產科工作的鎮痛方式雖然多樣,但總體效果參差不齊,無法保證分娩過程中的鎮痛效果。分析認為中醫辯證理論的價值較為理想,我院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自然分娩產婦中,隨機選取1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50例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6.7±1.6)歲。初產婦31例,經產婦19例。足月產40例,其他10例。觀察組50例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6.9±1.5)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20例。足月產41例,其他1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為前瞻性,產婦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指導、體位變更、利用宮縮規律等。產婦宮口開值2-4cm時,需建立靜脈通道,推注安定8-10mg,持續給予催產素靜脈滴注。產房環境方面,要求維持其溫度在24-26攝氏度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50%以下。觀察組行中醫辨證護理,在上述護理基礎上,額外擬定產婦分型、情志護理、穴位護理三條措施。
①產婦分型。術前收集產婦信息,根據其臨床表現進行分型,產婦食納情況理想,休息質量高,舌苔黃厚、脈象有力,腹部有墜痛感,為實證。產婦食納情況較差,休息不佳,舌苔白厚、畏寒,小腹有脹痛感,為虛癥。完成分型后記錄產婦資料,作為后續中醫辯證護理的基礎。②情志護理。產婦出于種種原因,可能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緊張甚至畏產情緒。對實證產婦,情志護理以疏導宣泄為主,建議產婦以自身喜好嘗試宣泄肝火,對虛癥產婦,情志護理以安撫鼓勵為主,以柔性語言進行引導,使其情志趨于緩和。③穴位護理是中醫辯證護理的重點,包括穴位針刺、穴位按摩兩個方面。穴位針刺方面,于產婦宮口開至2-4cm時,于產婦足三里穴、中極穴、關元穴、貼耳穴行針刺治療,虛癥患者額外于三陰交穴、合谷穴施針,實證患者額外于太沖穴、次髎穴施針。穴位按摩主要于阿是穴進行,產婦分娩期間,以1小時為間隔,于阿是穴處進行按壓,每分鐘5-6次。為保證護理效果,應于術前在產房內進行檢查,了解空氣質量、濕度信息等,使其達到標準要求。
調查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疼痛評分、分娩時間、新生兒阿普加評分、產婦順產率和剖宮產率。其中疼痛評分以VAS量表表達,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強。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評分、分娩時間、新生兒阿普加評分
觀察組疼痛評分、分娩時間低于對照組,新生兒阿普加評分較高,見表1:
2.2 兩組產婦順產率和剖宮產率 觀察組產婦順差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論
自然分娩模式下,產婦的疼痛感往往較強,而且分娩手術的特殊性不允許大量使用麻醉藥物,這增加了手術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此前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產婦個體差異可能影響疼痛等級,但多數產婦可能面臨9級以上疼痛困擾,對新生兒也具會產生不利影響。早期的分娩護理往往強調通過少量藥物進行鎮痛輔助,并以心理疏導和知識宣講的方式謀求提升鎮痛質量,效果則參差不齊。中醫辯證理論下,產婦可分為實證和虛癥兩種類型,實證產婦肝郁化火,虛癥產婦肝郁陰虛,這是開展護理工作的基本參考。
有學者在分析中指出,應用中醫辯證理論,可降低產婦分娩疼痛感。也有學者分析發現,中醫護理可增加自然分娩產婦的順產率10%-15%左右[1]。我院研究結果與此類似,觀察組產婦的疼痛評分平均為(6.1±1.4)分、分娩時間(6.2±0.6)h,順產率為84.00%,對照組相關指標結果為(7.3±1.6)分、(6.9±0.8)h、64.00%。我院在術前準備工作中,首先收集產婦信息進行分型,為后續的護理工作提供了基本參考,不同的護理措施也能針對實證、虛癥患者具體需求發揮鎮痛、促進分娩的作用。室內環境的創設以及促產素的應用,可保證分娩護理的基礎性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中醫辨證護理,提升了工作成效[2]。如針對穴位進行的針刺和按摩,可刺激患者機體功能,改善局部循環態勢,如阿是穴的按摩,我國中醫典籍記載,針對阿是穴進行的針刺和按揉,可使患者(包括產婦)產生瞬時疼痛感,停止按揉后產婦疼痛感將大大減輕,借以改善分娩疼痛問題。足三里、太沖等處穴位的功效雖不相同,但均著眼于改善分娩疼痛情況,這使綜合針刺、按摩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護理具有促進自然分娩鎮痛的作用,也能提升新生兒結局、減少分娩時間,應予以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明先,溫洪櫻,岑莉.中醫辨證護理促進自然分娩鎮痛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2018,18(04):607-609.
[2] 黃燕.剖腹產術后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產程的中醫護理效果[J].光明中醫,2017,32(22):3327-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