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倩倩 趙瑞平
【摘要】冠心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其高發病率及死亡率,長期以來一直為心血管疾病領域的研究熱點。近年,國內外研究顯示:冠狀動脈鈣化作為一種可靠的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指標不僅與心血管疾病顯著相關,而且能夠很好的評價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本文就冠狀動脈鈣化在冠心病診療中的意義進行綜述。
【關鍵詞】冠心病;冠狀動脈鈣化;冠狀動脈鈣化積分
【中圖分類號】R821.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215-01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目前,一些傳統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在臨床中已經引起足夠重視并被干預。但近些年研究表明一些患者不具有這些傳統的危險因素,而與一些新的危險因素如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有關。本文現將該領域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冠狀動脈鈣化(CAC)基礎
CAC多數是在粥樣病變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動脈內膜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主要部位。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免疫組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認為冠脈鈣化是一種有組織、有調控的復雜過程,該過程與新骨形成極為相似。CAC不僅是冠脈粥樣硬化的特異性標志,也是粥樣斑塊負荷程度的主要標志。因而,檢出鈣化對早期冠心病的診斷有重大意義。
2 CAC檢測方法
冠脈鈣化檢測方法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冠狀動脈的造影檢查(CAG),血管內超聲的成像(IVUS)和光學相干的斷層掃描(OCT)為有創檢查,電子束CT(EBCT)及多層螺旋CT(MSCT)為無創檢查。MSCT具有掃描速度快、時間和空間分辨率較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測方法包括Agaston積分,體積積分及質量積分。Agatston 積分法位最常用方法,即將CT值> 130 HU、鈣化面積>1mm2的斑塊納入計算范圍,根據斑塊的密度值進行加權,將斑塊的面積與密度加權指數相乘即為該斑塊的鈣化積分,將三支冠狀動脈的所有鈣化積分相加即為該患者冠狀動脈總鈣化積分。
3 CACS臨床應用
3.1 CACS與冠狀動脈狹窄的關系
Thorsten RC等研究表明,冠狀動脈存在鈣化,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存在官腔的狹窄、嚴重狹窄甚至閉塞。但是,CAC檢查結果顯示陰性并不能排除冠心病,如鈣化的早期及非鈣化易損斑塊在此項檢查時均顯示為陰性。崔煒研究表明如果冠脈存在三支病變,其鈣化積分則明顯高于僅存在一支、或兩支血管病變的患者[2]。這間接說明當鈣化積分較低時,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較低。Budoff等證實,如若鈣化血管的支數增多,出現冠狀動脈官腔阻塞的可能性增大。當三支冠狀動脈均存在鈣化時,經造影檢查90%都存在冠狀動脈狹窄。但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雖然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冠脈鈣化,但是并沒有明顯的冠脈狹窄,說明鈣化積分對冠脈狹窄的評估存在局限性。邵燕惠發現管腔狹窄<50%的血管段積分均值明顯低于狹窄>75%的血管段。但對于狹窄為50% ~75%及>75%的血管段,其積分無明顯差異[3]。由此可以看出,CACS與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具有相關性,但無明確正相關。
3.2 CACS對CHD診斷的價值
目前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中診斷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所接受。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研究表明CACS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性。CACS 可分為<10、11-400、>400。當CACS <10,CHD發生率很低;CACS>400 時,提示存在冠心病,且處于高危期;CACS在ll-400,表明CHD風險高,臨床需加以重視。國內外大量文獻報道CACS對預測CHD的敏感性較高;正常人和冠心病人之間CACS值存在明顯的差異[4]。
3.3 CACS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
目前,有學者認為,當患者鈣化積分為零時,患冠心病的概率較低。然而,Doherty等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較低或等于零的CACS,不能排除冠心病發生的可能性。Greenland等學者隨訪了316例CACS為零的患者,結果顯示,7年之中發現了14例心血管事件患者。易損斑塊很有可能是引起CACS為零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因此,對于CACS為零的患者,我們還應關注傳統危險因素。
Greenland等學者研究表明,CACS>300分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度是CACS =0的患者的3.9倍。這就說明,對于高鈣化積分人群來說,依據CACS預測患者預后比較可靠。目前研究表明無論在有癥狀冠心病人群還是在無癥狀冠心病人群,鈣化積分對其心血管事件都有很好的預測作用,ACS值較越高,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較大。CAC在心血管事件方面的預測作用是傳統的危險因素的7倍,作為冠脈粥樣硬化的特異性標志,它能夠很好地反映斑塊的具體情況,比如斑塊的分布、負荷等。因此定量、定性分析CAC,可以更好的評估和預測未來心血管事件。
綜上所述,CACS分作為一種新的危險因素,對CHD的預測作用較傳統的危險因素高,能夠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冠脈鈣化積分具有操作簡便,經濟、無創、靈敏度、特異度高、可重復性好等諸多有點,因此對于CHD的早期識別、早期診斷、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刁曉艷,王波.無創評價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范圍與鈣化積分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87-8.
[2] 崔煒,戴汝平,高潤霖等.電子束計算機斷層攝影術檢出冠狀動脈鈣化診斷冠心病的再評價[J].中國循環雜志,1998,13(5):259-261.
[3] 邵燕惠,錢農,薛躍君.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比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4(9):1105-1107.
[4] 胡承恒,杜志民,羅初凡等.年齡與性別在冠狀動脈鈣化程度和冠心病診斷價值中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1):66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