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偉航



【摘要】目的:為了解廣州市荔灣區東沙街社區健康需求現狀,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步伐,并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管理,充分發揮其“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方法: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17年12月份籌備,于2018年1月啟動健康需求評估工作,通過開展大型義診問卷調查和入戶問卷調查并結合2017年社區門診診斷報告、全年死因報告分析、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等多方面數據綜合分析,撰寫2018年度東沙街社區需求報告。結果:東沙街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為85.7%,行為形成率為77.2%。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12.13%,死因順位前三位為心腦血管病占63.08%,呼吸系統疾病占15.38%,惡性腫瘤占12.31%。傳染病高發病主要是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等。結論:總體來看,東沙街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有待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需待建立。針對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為政府部門對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投入與配置提供基礎數據,也能促使居民提高健康素養,合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
【關鍵詞】社區;健康需求;評估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224-01
在廣東省《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工作技術指南》政策要求下,東沙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政策方針和荔灣區疾控中心的科學指導,有計劃的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服務項目。通過走進社區、學校開展健康宣教以及入戶問卷調查。注重于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根據2016年和2017年的健康素養調查問卷數據顯示,該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該社區的衛生需求。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整理和分析2017-2018年問卷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結合2017年社區門診診斷報告、全年死因報告分析、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等多方面數據綜合分析,擬確定2018年健康教育服務的工作方向及重點服務對象。具體的社區健康評估報告如下:
1 社區概況
1.1 社區一般情況 東沙街為城鄉結合街,轄內面積6.5平方公里,設有4個居委,3個村委,總戶數10047戶。有中學1所,小學4所,幼兒園4所。
1.2 人口學特征 轄區總人口44963人。常住居民數38963人,其中戶籍總人口有18604人,65歲以上常住居民數3144人,0-6歲兒童數2015人。
2 轄區資源
2.1 荔灣區東沙街街道辦、城管科、民政科、派出所、消殺站、人口和計劃生育辦等科室及部門,是本轄區的政府機關,負責本轄區黨政全面工作,在推進健康教育工作中緊密聯系,密切合作,資源共享,實現互聯互通,共同建設健康平安東沙。
2.2 轄區內有四個居委,每個居委都有健康教育專干,有會議室、每個會議室均有桌椅,金宇和東塱居委還配備有投影儀等設備,為我們推進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3 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資源豐富,可提供場地、物質、人員。社工與居民互動多,通過社工了解居民需求,與社工互相協助,服務居民。
2.4 轄區有1所中學,4所小學,4所幼兒園,每所學校都有衛生老師,通過與衛生老師溝通協助,可開展講座、派發印刷資料和海報,把健康知識送達每位學生的手中。
2.5 我中心有工作人員34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15人,大專9人,中專及以下9人;擁有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稱8人,初級職稱18人,輔助人員7人。我中心設有全科門診、中醫、康復理療、計劃免疫、兒童保健、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有心電圖機、血糖儀、血球分析儀等,基本能完成日常的檢驗工作。
2.6 我中心有戒煙門診1間,健康教育室1間,4個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欄,2個健康教育音像播放點,6個印刷資料放置架。有健康教育專職人員1名,每個科室均有健康教育宣傳責任人。健康教育組織架構建設完善,主任親自擔任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長,非常重視健康教育工作,將健康教育工作納入中心內工作計劃并保證健康教育經費投入。
2.7 我中心已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檔案約7686份,并對這些慢性病人進行定期的隨訪和健康指導,每年為轄區特殊人群免費體檢一次、并提供健康咨詢、健康宣教等工作。同時我們中心還開展了家庭病床和上門服務等。把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戶每人。
3 社區的主要健康問題
3.1 門診數據分析 根據2017年社區門診診斷數據顯示,東沙街社區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12.13%,主要疾病依次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高血脂。
3.2 主要死因分析 東沙社區共報告死亡病例68例。其中死因順位前三位為心腦血管病(占63.08%)、呼吸系統疾病(占15.38%)、惡性腫瘤(占12.31%)。(詳見表1)
3.3 傳染病監測系統資料分析 根據傳染病監測系統資料分析顯示,2017年傳染病發病前五位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詳見表2)
3.4 行為和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分析 2018年01月本中心組織在金宇花園小公園、南漖社區開展大型義診,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具體統計分析見下表3.1和3.2。
調查居民的總體知曉率為85.7%,相比2017年居民的健康知識素養有所提高。但是在個別題目的回答知曉率仍偏低,如:每日烹調用鹽多少?其知曉率為70%,每日烹調用油多少?其知曉率為65%。說明居民并不了解或者重視《中國膳食指南》,對每日的使用油鹽的多少沒有明確的概念,結合我們在義診現場檢出3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數據來看,檢出高血壓患者為25人,檢出率為25%。提示應在該區重點進行健康生活宣教,有針對性的對高血壓患者家庭進行控鹽控油指導,從而減少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調查居民的總的健康行為形成率為77.2%。從題目:“4.您有吸煙的習慣嗎?” 行為形成率為70%,“5.您有喝酒的習慣嗎?”行為形成率為68%,說明有較多居民有吸煙喝酒習慣,提示我們應該加強戒煙限酒的健康教育,改變居民的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和吸煙酗酒的釋壓方式。倡導居民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4 擬采取的措施
針對社區的主要健康問題擬定一系列的干預計劃,開展廣泛的健康教育活動,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知識宣教,如: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少年兒童家長。以多種多樣、群眾樂于接受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2]。具體措施如下:
1.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與吸煙、飲酒、肥胖有顯著性聯系[3][4]。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我們將加大對社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干預,確定重點教育家庭并制定個體化健康生活指南。在戒煙控酒方面,我們將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吸煙飲酒勸阻技巧,并尋求居委的協助加大戒煙控酒的宣傳力度。
2.首位死因為腦血管病,第二位為惡性腫瘤。從死因情況分析,對我社區居民健康影響較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根據疾病防治的特點,高血壓、糖尿病是本社區現階段重點干預與控制的,面向全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篩選和管理的重點是高危人群和老年人,而且我們將加大對患者人群的行為干預。
3.對于傳染性疾病,重點防控的是登革熱和手足口病;廣泛宣傳登革熱的預防、加強防蚊、滅蚊管理;手足口病針對兒童家長舉行咨詢,講座,派發宣傳資料等,宣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4.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調整和利用,加強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建設;以培養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為重點,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切實落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網底功能、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需求。
5.密切與轄區街道和居委合作,掌握社區衛生服務相關資料,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體檢、健康指導,了解社區居民健康情況,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并對居民進行戒煙限酒的行為干預,成立專門的由居委干部和社區衛生人員組成的勸阻戒煙限酒隊伍,并開展無煙社區活動等。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衛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大力開展家庭醫療保健工作。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優勢[5]。向其他社區學習,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配置,并加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朱秋明,葉旭琴.健康教育處方-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有效載體[J].中國教育,2000,3:150-151.
[2] 黃麗雯,曾超,潘楊等,珠海社區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評估[J].第八屆粵港澳臺預防醫學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2008,15:334-336.
[3] 高血壓、糖尿病患病對老年人吸煙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與態度的影響。
[4] 馮亞寧.高血壓患者及高危人群公共衛生服務研究[D].河北大學.2018.
[5] 黎欣,發達城市社區衛生資源配置研究[D].汕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