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萍, 孫蘭娟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大江東院區 1.內三科; 2. 外三科, 浙江 杭州 3112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負擔[1]。COPD病情遷延,患者易出現反復感染及病情進行性加重。COPD以藥物治療為主,以改善或減輕患者臨床表現、提高患者活動耐力、減少急性發作次數為治療目的[2]。有學者認為[3],除必要的藥物治療外,合理的康復鍛煉治療可以幫助改善穩定期COPD患者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大江東院區治療的COPD穩定期患者3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所選患者均符合2013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中COPD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意識清醒,能夠配合治療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排除合并良惡性腫瘤等其他系統疾病患者,距離上次COPD急性發作不足2周的患者,接受其他康復鍛煉的患者。對照組男103例、女47例,年齡63~75歲、平均69.73±3.06歲,COPD平均病史6.02±2.03年,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 25.06±6.03 kg/m2,合并冠心病42例、糖尿病43例、高血壓69例、陳舊性腦梗5例、其它15例,吸煙病史126例,COPD分級:A級66例、B級39例、C級30例、D級15例;觀察組男102例、女48例,年齡62~75歲、平均69.59±3.12歲,COPD平均病史6.11±2.23年,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 25.12±5.48 kg/m2,合并冠心病45例、糖尿病40例、高血壓72例、陳舊性腦梗4例、其它12例,吸煙病史129例,COPD分級:A級65例、B級42例、C級31例、D級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案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宣教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運動肺康復鍛煉護理干預方案:①成立運動肺康復鍛煉指導小組。由高年資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后擔任指導小組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及管理;其余小組成員依據既定方案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工作。在院期間依據肺康復鍛煉指導手冊(指導小組自擬)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講,講解內容利用圖片等方式進行簡化,方便患者及家屬理解。患者出院后依據檔案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每2周隨訪一次,對患者進行持續性的呼吸鍛煉以及運動鍛煉指導。②運動鍛煉。依據患者情況制定符合個人情況的有氧鍛煉方案,每周鍛煉5~7 d,每日可從鍛煉20~30 min起步,訓練時間可依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前需進行充分熱身,包括頸部活動、四肢關節伸展等。力量練習以簡單力量訓練為主,包括起立、扶墻俯臥撐、壓腿、踢腿以及模擬深蹲等。耐力練習以下肢鍛煉為主,包括慢走、騎自行車、爬樓梯等。運動鍛煉結束后需進行充分放松,包括關節活動以及肌肉按壓。③呼吸鍛煉。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以及腹式呼吸,訓練時需盡量保持安靜并充分放松心情與身體。縮唇呼吸鍛煉用鼻腔吸氣,然后縮唇(鼓腮縮唇)利用口腔呼氣,呼氣過程需緩慢,呼氣時間約是吸氣時間的2倍。腹式呼吸鍛煉時,左右手分別放在胸前以及肋下上腹部,吸氣時右手隨腹部膨隆抬起,呼氣時隨腹部塌陷,右手給予腹部一定壓力促進膈肌回復。兩組患者均干預至患者出院后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肺功能指標: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預計值,呼氣峰流速(PEF)以及最大呼吸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標。運動能力指標: 6 min步行距離(6MWT),Borg量表評分。生活能力指標:COPD患者生活質量(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評分、臨床衰弱水平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 CFS)評分等指標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3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肺功能各指標均提高,且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下同。
2.2 運動及生活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運動及生活能力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運動及生活能力各指標均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運動及生活能力各指標更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運動及生活能力比較
據流行病學不完全統計顯示[5],我國40歲以上人群COPD的發病率超過8%,且人群年齡越大COPD發病率越高。COPD患者肺部反復感染可導致肺功能降低,進而影響患者勞動力以及生活質量。患者運動能力受限可導致患者運動減少,肺部通氣量不足又影響患者肺功能,加重患者病情且進一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在COPD病情穩定期改善患者肺功能、延緩患者病情發展對于改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運動肺康復鍛煉護理干預有助于COPD穩定期患者的治療[6],其中的有氧運動鍛煉以及呼吸鍛煉均依據個體化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改善患者
的肺功能、運動以及生活能力。呼吸鍛煉中的縮唇呼吸鍛煉改變患者淺快的呼吸模式,減少肺泡殘氣量,增加患者肺內氣體交換,改善患者肺功能;腹式呼吸鍛煉減少無效呼吸腔,減少呼吸功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呼吸功能[7]。有氧鍛煉可以提高COPD穩定期患者的肌肉力量及運動耐力,增加機體能量消耗,促進機體營養攝入以達到能量平衡;同時有氧鍛煉可以改善機體肺泡通氣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輕患者功能衰弱[8]。本研究結果顯示,運動肺康復鍛煉護理干預可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