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
摘 要 電視大型文藝晚會,不僅需要向受眾提供娛樂信息和服務,滿足受眾多元精神需求,而且需要對受眾進行思想引導和社會教育,以充分踐行媒介的社會職能。對此,文章在簡要闡述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具體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從3方面入手探討了具體的實現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思考。
關鍵詞 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基本內涵;實現對策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3-0080-02
新時代,在電視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電視文藝工作者的新聞意識越來越強,在保證文藝性的基礎上,加強新聞元素的融入,不僅增強了形式的多變性,而且增強了內容的開放性,有效提高了文藝晚會的吸引力和滲透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①就大型文藝晚會工作者來講,就是要以新聞創作的視角,自覺關注社會熱門話題和重大民生問題,增強內容的現實貼合性,充分滿足受眾在娛樂、審美、社教等方面的需求,這是新時代大型文藝晚會傳播的基本職責。
1 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的內涵
全媒體時代,輿論導向已經成為大眾傳媒的基本職能,大型文藝晚會作為重要的電視文藝類型,在政策解讀、思想宣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大型文藝晚會的導向功能,是時尚元素與新聞元素碰撞后形成的,能夠引發受眾共鳴、誘發受眾思考、引導受眾行為的柔性教育。
一方面,大型文藝晚會要在整體布局上做到“經濟綠色”,并通過文藝作品引領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具體來講,大型文藝晚會在服裝、道具、舞美等方面要避免鋪張浪費,當前許多大型文藝晚會的經費都源于地方政府,這就要求晚會創作者、參與者、管理者形成較強的自律意識,在相互約束中進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既要為受眾提供優質的視聽體驗,又要在行為上突出節儉品質。
另一方面,大型文藝晚會要充分發揮內容、形式、技術等各方面的優勢,全面弘揚正能量。大型文藝晚會的創辦不能單純地為了商業利潤而夸大宣傳、廣告紛飛、華而不實,而是要利用具有思想深度的優秀文藝作品,引發受眾深思,弘揚社會正能量。例如,央視春晚上曾經令人捧腹的“好人郝建”系列小品,讓人們在歡笑之余,對碰瓷、拍馬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傳達了助人為樂、腳踏實地、真誠為人等優秀品格。
總之,大型文藝晚會的導向功能,并非簡單的宣傳說教,而是要利用充滿娛樂性、藝術性、創新性的文藝表現方式,潛移默化地弘揚社會正能量,讓人們在捧腹大笑之余能夠獲得靈魂上的熏染和智慧上的啟迪。
2 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的實現
在明確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內涵的基礎上,相關創作主體要及時轉變理念,注重新聞元素的融入,確保大型文藝晚會導向功能的實現與生成,充分發揮大型文藝晚會在輿論導向、社會教育方面的優勢作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重要驅動。
2.1 凸顯主題,弘揚主旋律
大型文藝晚會,不管以何種形式呈現,都必須有一個鮮明的主體,節日慶典晚會要有節日的氣氛,行業晚會要有行業特色,紀念晚會要要脈絡清晰,如金雞獎頒獎晚會要充分凸顯影視行業的特點,主題要明確且富有時代性。最為重要的是,晚會上的所有節目都要服務于一個共同的主題,也就是說,不管是歌舞還是下品,不管是魔術還是雜技,都必須要與晚會主題相得益彰,內容上要與晚會主題形成充分互動。可以說,晚會主題作為根本指導思想,所有節目都要緊緊圍繞主題而創作和呈現,尤其是新時代,盡管大型文藝晚會的主題變得越來越多元,但必須要符合時代主旋律這一根本母題。所有不符合晚會主題的節目,要果斷將其“拿下”,否則不僅破壞晚會的結構,削弱晚會的導向功能,而且會造成受眾注意力分散和情感分離,造成晚會傳播效能的弱化。
例如,筆者曾經參與制作的“2014美麗之冠中國城市春晚”,整場晚會由美麗中國、平安中國和幸福中國3個板塊構成,盡管3個板塊的節目側重點不同,但共同組成了“幸福”這一主題與愿景,為受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可以說,只有當晚會節目與晚會主題完美結合后,才會形成1+1>2的傳播效應,而這種效應是任何單一文藝作品所無法達到的,也是大型文藝晚會達成導向功能的關鍵。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電視文藝晚會,都不是簡單的節目拼湊出來,而是要結合主題思想的要求進行精心策劃、嚴格篩選,只有如此,不同的節目才能被賦予更多的價值,才能成為晚會主題的重要表達手段,最終形成“1+1>2”的效果。
2.2 貼近現實,強化認同感
大型文藝文化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真實性無疑是其內容生產的基本原則,同時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客觀反映社會問題和時代風貌,則是其首要職能。但客觀來講,許多大型文藝晚會一味地追求外在美,最終忽略了內容的真實美,不僅無法達到相應的導向作用,反而會引發受眾的反感與質疑。例如,2017年央視春晚某小品中,畫面背景是北京湛藍的天空,隨后受眾紛紛吐槽這是不真實的,現實中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完美天空”。可以說,大型文藝晚會主要是愉悅受眾、鼓舞受眾、教育受眾,而優秀的晚會必須要貼近現實、貼近百姓,才能引發受眾廣泛共鳴,強化受眾心理認同感。
例如,在2019央視春晚中,《兒子來了》講述了騙子“兒子”忽悠老年人,差點將房產證都騙走,到最后真正的警察兒子出現,將騙子“兒子”帶走的故事。這一小品實際上就是現實的“縮影”,反映的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老年人各種受騙現象,如保健品詐騙、電信詐騙等,具有非常強的現實貼近性,最重要的是,小品在為受眾提供各種笑料的同時,提醒了廣大老年人謹慎消費。不管就思想性來講,還是就藝術性來講,都強化了受眾認同感,為受眾提供了優質的晚會體驗。
2.3 講好故事,增強滲透性
對于受眾來講,大型文藝晚會是記憶的承載者,因此會對其形成強烈的審美期待,這就要求晚會創作者不斷開拓思路,為受眾呈現優秀的文藝作品,而講述民族故事、百姓故事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僅能夠增強節目內容的可看性,而且能夠增強節目傳播的滲透性。例如,曾經央視春晚曾推出一首《六尺巷》的歌曲,演唱者趙薇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曾發生于家鄉安徽著名的六尺巷故事,節奏明快,受眾不僅能夠欣賞到明星的精彩演繹,而且能夠感受到文化傳承,在故事畫面中自覺感悟鄰里關系處理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包容禮讓的民族思想。
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焦慮的心理,碎片化的時間很難讓人們靜下心來去讀一個完整故事。因此,大型文藝晚會要深入了解受眾需求,用形式豐富的文藝作品講述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講述百姓故事,引發情感共鳴。近年來,央視春晚的語言類節目,越來越重視風格的多變,強調緊扣民生熱點、緊接時代地氣,堅持平時樸素的敘事原則,善于通過挖掘普通受眾身上的精彩故事來凸顯節目特色,描繪百姓幸福生活,并贏得了受眾的廣泛好評。2019年央視春晚的小品《站臺》,講述了一對鐵路夫妻聚少離多,只能在大年三十實現兩分鐘的站臺相聚,而這一故事就是源于來自于成都局集團公司重慶客運段劉建麗、郭強夫妻倆的真實故事,感動了無數受眾,正能量滿滿。
可以說,人類始終對故事存在較強的心理渴望,這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存在,無論何時都不會消失。因此,大型文藝晚會要從民族文化、百姓日常中挖掘故事點,并進行巧妙的文藝包裝與呈現,這是實現其導向功能的重要路徑。
3 結論
總而言之,全媒體時代,面對受眾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日益復雜的信息傳播環境,大型文藝晚會的創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加強時尚元素與新聞元素的創新應用,同時要堅持貼近現實、貼近群眾,選材不僅要源于生活,同時要高于生活,確保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深度整合,全面發揮大型文藝晚會的社會教育作用。具體來講,大型文藝晚會的創作,不僅要凸顯主題,弘揚主旋律,而且要貼近現實,強化認同感,同時要講好故事,增強滲透性。只有如此,才能拓展大型文藝晚會的社會效益空間,才能全面把握和反映時代精神,才能向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主旋律文藝作品。
注釋
①央廣網.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堅守藝術理想 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EB/OL].http://news.cnr.cn/ dj/20161208/t20161208_523312584.shtml.
參考文獻
[1]袁冶,張師迅.狂歡美學視閾下電視文藝晚會的審美與發展[J].當代電視,2019(1):39-41.
[2]周志紅.新形勢下電視文藝晚會的策劃與編導[J].傳媒論壇,2018,1(23):105.
[3]陸雙鳳.關于電視文藝晚會導演應把握問題的思考[J].視聽,2018(11):45-46.
[4]趙東宇.新媒體時代下主旋律文藝晚會的社會價值[J].傳媒論壇,2018,1(7):24,27.
[5]趙維,張志斌.有關大型文藝晚會及其社會功能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7,8(3):180.
[6]呂朋,孫楠.《千年之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圓滿直播[J].電視研究,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