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媛 袁晶晶 王連成 何艾琳 王清如
摘 ?要 ?公示語對城市形象的建設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首先對國內外對于公示語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并在實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呼和浩特市公示語傳播情況為例,分析了公示語與城市形象傳播的關系,呼和浩特市公示語中現存的問題以及就如何使公示語更好地展現城市形象提出建議。
關鍵詞 ?公示語;城市形象;呼和浩特市公示語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4-0109-04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內在歷史底蘊和外在特征的綜合表現,是城市總體的特征和風格。積極的城市形象能彰顯城市的內在實力、外顯活力及良好的發展前景。城市形象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城市形象傳播意識逐漸增強,傳播形式更為多樣。城市形象傳播包括許多方面,公示語傳播是城市形象傳播的一種外顯。公示語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公共信息的傳遞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眾多學者從多種角度對公示語進行了眾多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對公示語的規范與使用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從發文數量上看,筆者通過以“公示語”“標識語”“公共標牌”為關鍵詞對中國知網上的相關文章進行檢索發現,從2006年開始,發文量有明顯在增長;單一年度發文量的高潮在2012—2014年。其中單一年度發文量最多的是2014年。近些年,文章數量有所下降。在研究者方面,我國研究公示語的人越來越多,研究角度越來越廣。國內外的研究大致分為四類:第一,從語言特點的角度對公示語進行研究;第二,從翻譯現狀和譯學理據的角度對公示語進行研究;第三,從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對公示語規范進行研究;第四,跨文化傳播角度對公示語進行分析。
而目前,從公示語層面對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類:第一,探討城市形象與公示語翻譯規范的聯系;第二,探討公示語規范在國際化城市形象建設背景下的意義;第三,探討公示語規范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影響。
1 ?公示語是城市形象傳播內容之一
公示語作為一種較為獨特的應用文體,是社會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極其重要的社會功能。它向人們傳達提示、提醒、警告、請求等這樣一些意圖[1]。公示語及其翻譯作為一種語言景觀、作為一種城市的文化軟實力、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內容之一。
1.1 ?公示語是一種語言景觀
公示語是一種語言景觀,擁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是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載體。Landry和Bourhis認為,“出現在公共路牌、廣告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以及政府樓宇的公共標牌之上的語言共同構成某個屬地地區或城市群的語言景觀。”[1]公示語是語言景觀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擁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是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載體。
美國著名規劃師凱文·林奇把道路、節點、區域、邊界、標志物等定位為城市景觀形象的五大要素,并提出首要印象區、光環效應區、地標區等概念。以呼和浩特市為例,白塔國際機場、呼和浩特客運東站、呼和浩特火車站等地為呼和浩特市的首要印象區。這些區域影響著人們對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和人們離開后對城市的記憶,對城市形象的構建和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召、五塔寺等著名召廟集中在中山路、新華街以及玉泉區,此區域屬于呼和浩特光環效應區。城市光環效應區的歷史古跡中心、城市廣場等能夠增強游客對城市的印象。呼和浩特地標區則在南茶坊、多元文化景觀街、蒙古族建筑文化景觀街、伊斯蘭特色建筑文化景觀街等地。游客對于這些區域的印象會在很大程度的影響其對于整個城市形象的觀感。而在這些“關鍵區域”內,作為語言景觀的公示語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呼和浩特汽車站的“火警電話”寫成了“FIRE ALARRM”,應該為“FIRE ALARM”、路牌被樹枝嚴重遮擋,影響視線以及各種拼寫錯誤的問題,等等。這些不規范的現象,都會影響呼和浩特市城市形象的傳播。
1.2 ?公示語是一種文化軟實力
公示語作為一種軟文化,影響著城市發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是城市形象傳播的一種外顯。
公示語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一種軟文化,影響著城市形象的傳播。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傳播過程中的要素——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編碼解碼、媒介、手段、效果。從傳播信息來看,人們幾乎無時不在各種社會文化環境中對周圍事物進行感知和反應。因此,人們傳播什么信息會受到文化的影響。
以呼和浩特市為例,呼和浩特市一些城市公示語中有典型的民族元素,如“馬”“藍白色”“蒙古包”等。這些典型的形象和元素體現著內蒙古地區文化的影響,也彰顯和傳播著呼和浩特市的城市特色。
從傳播者和接受者來說,他們對于事物本身及其意義的關注與思考也接受著文化因素的影響和
制約。
從編碼解碼的方式來說,傳播方式和傳播效果會因不同的文化環境而有所不同,不同文化的傳統和特點會通過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體現出來。
從傳播效果來說,文化語境影響著傳播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影響著文化傳播模式和社會的整體運行。呼和浩特市公示語上具有多元的語種。英語、蒙語、拼音、漢語在公示語上的清晰展現,體現著呼和浩特市作為傳播者對于民族文化的愛護和對多種文化的尊重。城市的形象和氣質于是通過公示語得以更好的展現和傳播。
1.3 ?公示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傳播
公示語的翻譯,作為一種源語與譯語之間的溝通中介,是不同文化溝通的紐帶,是一種跨文化傳播。跨文化傳播是主體之間以符號為載體的精神交往和信息交流。符號構成了跨文化傳播的文本、信息和話語。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符號”的翻譯對于交流來說極其重要。在對于公示語的研究中,關于公示語翻譯的研究占到了極大的比例。
呼和浩特市作為少數民族地區,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公示語翻譯問題非常重要。
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蒙漢文化不斷碰撞,存在的審美障礙、文化理解障礙等逐漸減少,兩民族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蒙漢翻譯是促進蒙古族、漢族思想文化不斷交流的關鍵性工具。實地調查中筆者發現,蒙漢公示語翻譯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按照《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阿拉善南路”應轉寫為“ALAXAN NANLU”而非“ALASHAN NANLU”;再如等。這些情況對于塑造呼和浩特市城市形象和傳承蒙古族民族文化都是不利的。
其次,英漢公示語的建設是城市文化形象建設中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清晰而規范的英文公示語有助于擴大對外交流、展示城市的軟實力,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呼和浩特市轄區托克托縣的公示語大多只有中文和蒙語兩種形式,沒有英文。這些問題影響著跨文化傳播,不利于呼和浩特市對外交流與城市形象的傳播。
2 ?公示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公示語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內容之一,公示語的規范使用和承載信息的正確性都影響著“符號”的傳播效果,進而影響著城市形象傳播的效果。在實際中,公示語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筆者主要從公示語翻譯問題和公示語規范問題這兩方面來討論,并以呼和浩特市公示語問題實例來進行闡述。
2.1 ?公示語翻譯問題
公示語的翻譯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這里討論的是公示語中出現的漢語在被譯做英語、拼音、少數民族語言等時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2.1.1 ?英漢翻譯問題
漢語和英語存在很多不同,在進行翻譯時需要考慮很多方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翻譯中的詞匯存在很多的問題。
第一,英文拼寫錯誤。公共標志的目的之一是向公眾傳遞信息。受眾在閱讀符號后,符號的意義通過公共標志的喚起效應和表達效果起作用。但事實上,我們發現,符號中往往存在一些錯誤。英語單詞拼寫錯誤這類錯誤可能不會引起誤解,但會給外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損害中國的形象。例如在呼和浩特市通達南站火警電話就拼寫成了“FIRE ALARRM”,而正確翻譯為“FIRE ALARM”。
第二,英語翻譯錯誤。如“三順店東巷”對應的為“E SANSHUNDIAN Rd”,應為“E. SANSHUNDIAN Ln.”等。
2.1.2 ?漢語拼音拼寫錯誤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必須掌握用于讀寫的漢語拼音和漢字。但事實上,許多路標的母語拼音都存在錯誤。根據《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中第三篇“語音的依據”的第8條規定,漢語地名按普通話語音拼寫,地名中的多音字和方言字根據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審定的讀音拼寫[4]。實地調查發現仍存在拼音部分拼寫有誤的公示語。比如“新華西街 W. XINGHUA ?Ave.”應為“新華西街W. XINHUA Ave.”;“水磨街SHUIMO XIANG”應為“水磨街SHUIMO JIE”等。
2.2 ?少數民族語言翻譯問題——以蒙漢翻譯為例
2.2.1 ?蒙古語地名拼寫有誤
根據《呼和浩特市地名管理條例》第三章“地名譯寫與拼寫”中第十五條,漢語地名按《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拼寫,蒙古語地名按照《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轉寫。禁止使用外文拼寫地名[5]。在蒙漢翻譯最典型的地區,呼和浩特市就存在著蒙古語地名拼寫有誤的問題。比如“巴彥淖爾北路N. BAYANNAOER Rd.”按照《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轉寫應為“巴彥淖爾北路N. BAYANNAGOR Rd.”;“呼倫貝爾南路S HULUNBEIER Rd.”應為“呼倫貝爾南路S. HULUNBOIR Rd.”。
2.2.2 ?對應蒙文標注錯誤
根據《呼和浩特市地名管理條例》第三章“地名譯寫與拼寫”中第十四條規定,用漢語翻譯蒙古語地名,應當以蒙古族語言標準音為基礎,以蒙古語標準口語為主,用蒙古文字書面語與口語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音譯[5]。出現的問題例如“鄂爾多斯東街 E EERDUOSIDONG St.”應為“鄂爾多斯東街E. ORDOS St.”等。
2.3 ?公示語不規范問題
在翻譯問題外,由于環境和規則的復雜性,在公示語的實際設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也不容忽略。包括英語或蒙語缺失,公示語模糊、遮擋、損壞,無統一標準以及未設置應有的路牌等一些問題。
2.3.1 ?英語或蒙語缺失問題。
英語是國際交流的重要語言,而在內蒙古地區,蒙語是民族語言。呼和浩特市轄區托克托縣幾乎所有公示語都沒有英文標識,不過蒙語缺失的情況相對較少。
2.3.2 ?公示語模糊、遮擋、損壞問題
由于公示語處于露天的環境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公示語標牌常會出現模糊、遮擋、破損的情況,影響傳播的效果。《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51038-2015》中規定標志不得被“上跨道路結構、照明設施、監控設施、廣告構筑物以及樹木等遮擋”。但是實際上有公示語被很多樹枝或懸掛的小燈遮擋,如敕勒川大街、東影南路和興安南路交界處公示語路牌等。另外,《國家標準:地名標志(GB17733—2008)》中規定“地名標志的文字端正,筆畫清楚,排列整齊,間隔均勻,整體位置適中。”實際上有相當一些路牌出現裂痕、傾斜、字跡不清的情況,如后新城道、豐州南路、文化宮東巷、阿拉善北路的公示語標牌,這都影響著公示語信息的傳遞。
2.3.3 ?無統一標準問題
在公示語的實際應用中,同樣的詞匯會出現不同的標注,沒有統一的標準。前邊提到,呼和浩特市“三順店東巷”被寫作“E ?SANSHUNDIAN ?Rd”;“公園南路南巷”被寫作“GONGYUANNANLUNAN XIANG”而團結巷則標為“TUANJIE LANE”,同樣是“巷”卻出現了很多種標注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
2.3.4 ?未設置應有的路牌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技術飛速發展,導航技術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利。人們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標識都可以得到信息。實際中存在這樣兩種情況,影響著線上線下之間的對應。
第一種,沒有設立路牌。地圖上顯示路名,而實際道路上并沒有。比如“大召西夾道、通順街、大召前街、體育場北巷、體育場南巷、貝爾路北街、小召前街、牛頭巷、三關街、大興太巷等”。
第二種,設立了不同的路牌。實際道路上設置的路牌與地圖上的顯示的路名不符。比如“楊樹園巷”設置成了“小玉石巷”;“貝爾路商業街”設置成了“貝爾路南巷”;“大東園一巷、大東園二巷”設置成了“大東園東一巷、大東園東二巷”。
公示語的問題,因其實際環境的復雜性而多種多樣。
3 ?對公示語的改進策略
公示語是社會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的語用水平是了解一座城市風貌的窗口。公示語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其實用價值,也在于它對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展現。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進建議。我們可以從加大對原有的城市公示語的審核和校正力度、加強公示語的相關研究、考慮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和建設國家公示語翻譯標準幾個方面對公示語加以改進。
3.1 ?要加大對原有的城市公示語的審核和校正
力度
第一,對于呼和浩特市來說,在充分調查實證的基礎上,對于翻譯不當的問題,進行拼音、英漢、蒙漢三個部分的再翻譯,對每一處問題進行具體錯因的分析并進行相應的糾正或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示語翻譯中很多時候會使用翻譯軟件或者外包翻譯。軟件翻譯會導致翻譯失去原文的意蘊與內涵,外包翻譯則難以保證翻譯人員的水平與翻譯質量。公示語的翻譯不能隨意應付,要確保翻譯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第二,對于公示語設置不當的地方(包括沒有設立路牌和設立了錯誤的路牌兩種不當,比如貝爾路北街、縣府街等)的路牌進行重新設置。
第三,更換外觀破損、遮擋的公示語。
第四,對于因為沒有相關細節規范而出現疑難的問題進行記錄,加快進行相關規范的完善。
3.2 ?要加強公示語的相關研究
公示語是城市形象傳播的手段之一,公示語翻譯是一種外宣翻譯。近年來,眾多學者從跨文化傳播、功能翻譯論、社會符號學和語用學等多種角度和理論出發對公示語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這些成果對公示語翻譯和規范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研究更多偏重在公示語的英譯上,而對于其他的語種并沒有很多的重視與研究。我們應該在加強對國內外公示語現狀、公示語語言特點和相關翻譯理論、原則等方面的調查與研究的同時,著力推動對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公示語漢譯及蒙譯等的研究,從而使良好的公示語助力于城市形象的傳播。
3.3 ?要考慮信息接收者的需求
新媒體背景下,公示語建設要更注重信息受眾的需求,加強傳播形式等的創新。傳統媒體背景下,公示語研究多是基于語言、翻譯層面的考量,公示語研究更多是從對外宣傳的角度考慮。新媒體時代接受者的感受決定了公示語的傳播效果,應當根據新媒體背景的語境變化來優化公示語傳播的策略。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應多關注受眾——“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服務對象”的需求。在充分考慮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及其語言和思維習慣的基礎上改進和設計傳播手段,使其更符合新媒體受眾對于公共信息獲取的需要。
3.4 ?加強國家公示語規范標準建設
目前,各地實行的相關標準較為完善,但也存在著規范盲區。在實際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疑難沒有相關的規范依據,對于這些具體問題應予以關注。不論是規范方面還是翻譯方面,都應根據實證調查結果等加快建設相關國家標準、及時修訂原有的標準,使公示語更好地為城市形象傳播服務。
4 ?結束語
城市形象是城市內部與外部公眾對城市內在實力、外顯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具體感知、總體看法和綜合評價。公示語則是城市語言環境和人文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形象的重要體現。
從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跨文化傳播維度來看,公示語是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于呼和浩特市公示語的實證調查研究可以發現,目前城市中的公示語普遍在翻譯與規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些不規范影響了公示語功能的實現,影響了信息的準確傳遞,不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國產品的推廣。城市形象的傳播需要良好的公示語,這就要求我們創新理論、加強實證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和時代要求完善城市公示語,促進城市形象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和發.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2):21-26.
[2]尚國文,趙守輝.語言景觀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2):214-223.
[3]鐘美華.“讀者反應論”在公示語翻譯中的應用[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77-79.
[4]《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
[5]呼和浩特市地名管理條例[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8.
[6]徐玉書.金華市外宣語翻譯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