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海 劉金志 馬濤
2018年以來,南陽市宛城區衛計委(現南陽市宛城區衛健委)將健康扶貧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緊緊圍繞“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舉全系統之力,精準施策,精準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為貧困人口健康服務提供保障
一是成立聯合領導小組。南陽市宛城區人社局、區衛計委成立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是建立保醫療保障工作組。南陽市二院、宛城區疾控中心、宛城區中醫院、各鄉(鎮)衛生院均成立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具體負責本轄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的申請受理、組織鑒定、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三是出臺相關文件。與宛城區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鑒定和用藥“綠色通道”實施方案的通知》《南陽市宛城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任務,規范程序,為推進貧困人口慢性病服務管理提供保障。
二、部門協調,資源共享,完善貧困人口健康服務管理
一是規范門診慢性病管理。根據南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南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宛人社醫療〔2016〕7號)的規定,將惡性腫瘤等19個病種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管理。每月月初,宛城區醫療保險中心與區扶貧辦公室、各鄉(鎮)衛生院、扶貧辦公室核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變動信息,及時掌握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變動情況,確保新增貧困人口和新增病種的貧困人口納入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
二是優化門診慢性病鑒定。鄉(鎮)衛生院每月根據扶貧部門提供的人員變動信息,及時通知貧困人員參加門診慢性病鑒定。通過鑒定的人員當月起即可享受門診慢性病待遇。對于長期患病行動不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申報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的,由鄉(鎮)衛生院組織鑒定人員進村入戶,提供現場鑒定。
三是即時發放門診慢性病就醫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門診慢性病鑒定后,各鄉(鎮)衛生院當場向申請鑒定群眾填寫發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鑒定明白卡》,告知其是否通過鑒定,對通過鑒定的告知其病種和待遇標準。同時,將通過鑒定的群眾即時錄入信息管理系統,并發放門診慢性病就醫卡。
三、創新思路,優化服務,提升貧困人口健康服務水平
一是實行雙定點就診取藥。農村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就醫服務實行雙定點就診取藥。凡納入門診慢性病保障的農村貧困人口可持門診慢性病就醫卡,按鑒定病種在宛城區任意鄉(鎮)衛生院和一家區直醫院隨時就診取藥。農村貧困人口因長期居住地改變等,需要變更門診慢性病就醫定點的可向其戶口所在地鄉(鎮)衛生院提出申請,鄉(鎮)衛生院根據申請應及時予以變更。
二是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各鄉(鎮)衛生院、區直各醫療機構、村衛生室組成76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隊,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簽約服務管理,開展送醫送藥活動,有針對性地提供跟蹤管理和干預、診療服務。據統計,2018年以來,各鄉(鎮)衛生院已為5235戶10956名貧困人口提供了簽約服務。
三是實行門診慢性病就醫科學管理。各鄉(鎮)衛生院、區直各醫療機構建立了農村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專用病歷檔案,完善病案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接診醫師依據認定的病種和病情,因病施治,做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用材、合理收費,嚴格控制不合理檢查、用藥和過度治療。同時,還建立了“綠色進藥通道”,保證農村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人員的用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