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娟娟
優勢互補的潛力空間為兩國深化合作提供了機遇。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巴鐵”一詞指代巴基斯坦,“鐵”即“鐵哥們兒”,涵蓋了中國與巴基斯坦美好純粹的友誼。
巴基斯坦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與印度、中國、阿富汗和伊朗接壤。巴基斯坦是中國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好伙伴、好兄弟,是我國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一帶一路”上重要支點國家。
2015年4月,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瓜達爾港、產業合作為重點,構建“1+4”經濟合作布局,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重大和先行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由此進入全面推進階段。當前,中巴經貿合作發展迅猛,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徐迎新率代表團出訪巴基斯坦,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個中國紡織業界高層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攜同推進兩國紡織服裝業深度合作。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產棉國,亞洲第三大紡織工業國。紡織業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最大的出口行業。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的紡織大國。據巴基斯坦紡織工業部統計,巴基斯坦目前有1221家軋棉廠、442家紡紗廠、124家大型紡織服裝廠和425家小型紡織服裝廠;棉紗線年生產能力約1130萬錠,共有30萬臺紡紗機器、35萬臺織機和1.8萬臺針織機;棉布年生產能力52億平方米。巴基斯坦是產棉大國,棉花年產量約1300萬包(480磅/包),人造纖維年產量約60萬噸,對苯二甲酸年產量50萬噸,這些都為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巴基斯坦生產和研究分布相對集中。巴基斯坦60%以上的紡織企業集中在旁遮普省,30%分布在信德省。旁遮普省的費薩拉巴德是巴基斯坦著名的紡織工業城,擁有大、中、小型紡織廠和作坊構成的紡織企業群,其紡織品出口占巴紡織品總出口額的58%。巴基斯坦主要的紡織技術機構和設施也集中在該城,包括巴基斯坦農業大學、巴基斯坦國家紡織大學、巴基斯坦棉花科研所和巴基斯坦農業科研所等。
并且,巴基斯坦行業組織影響力大。巴基斯坦紡織業主要的行業組織包括全巴紡織廠協會、全巴紡織加工廠協會和巴基斯坦針織品生產商協會等。由于紡織業在巴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全巴紡織廠協會及其各地分會在巴行業協會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在紡織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影響政府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如提供貿易糾紛仲裁等服務;三是貿易促進和招商投資,如與政府合作組織和參加境內外各類貿易投資展會等;四是產業保護與自救,如代表會員企業要求政府對進口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
巴基斯坦紡織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主要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然而,近年來,巴基斯坦紡織服裝業也面臨著產業亟待轉型的競爭壓力。


首先,產品處在全球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不高。巴基斯坦紡織業總體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主要停留在初級產品、初加工制成品、中低檔紡織消費品等附加價值相對較低的環節,棉紗、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針織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占紡織品出口的近八成,且出口呈現下降趨勢。服裝出口占比僅約36%,遠低于60%的國際水平。在新產品開發不足、人力資源培訓不力、品牌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發展滯后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巴基斯坦紡織業日漸落后于世界紡織業的發展主流。
其次,國際市場份額面臨擠壓。近年巴基斯坦紡織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形勢日趨嚴峻,隨著近年來我國皮棉價格逐步與國際接軌,以及印度、越南紡織業的迅速發展,以價格低廉為競爭優勢的巴基斯坦紡織業止步不前,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也導致巴基斯坦的國際市場份額不斷下降。2018年11月,巴基斯坦出口紡織品服裝11.00億美元,同比減少1.83%,環比減少2.73%;出口原棉919噸,同比減少80.23%。同月巴基斯坦出口棉紗3.06萬噸,同比減少29.29%;出口棉布1.25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4.31%。

再次,巴基斯坦生產成本高企,也增加了企業經營的困難。一是電力成本居高不下。巴基斯坦政府推行減少政府補貼、提高電價以籌集資金建設大型能源項目為基調的新能源政策。據全巴紡織廠協會測算,新能源政策實際上將電價從9.2盧比/度提高到14.8盧比/度,遠高于中國(8.5盧比/度)、孟加拉(7.3盧比/度)和斯里蘭卡(9.2盧比/度)等主要紡織業競爭對象國的電價水平。二是融資成本高。巴基斯坦國民儲蓄率低,資金短缺,小企業居多的紡織業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此外,天然氣價格高企、企業綜合稅負高、工資上漲、物流費用高等因素,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目前,為了保護國家支柱產業的發展,巴基斯坦政府出臺了許多扶持紡織業的發展計劃,針對電、氣價格進行相應的下調調整,同時在出口退稅不力等問題上做到盡快解決,這些政策彰顯了政府對紡織業轉型發展的決心。如2016年巴基斯坦政府制定《國家營商改革戰略》,包括法規改革,改進執行部門技術,減少商業注冊審批時間,簡化審批手續。
貿易優惠政策方面,巴基斯坦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比較活躍,迄今已與斯里蘭卡、中國、馬來西亞、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等國家和區域組織簽署自貿協定。巴基斯坦還與伊朗、毛里求斯、伊斯蘭發展中八國集團等國家和組織簽署優惠貿易安排,上述貿易協定大部分已開始實施。同時,巴基斯坦是歐盟關稅優惠的受惠國。可向歐盟提出申請免關稅待遇(自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勞動力資源方面,巴基斯坦國內勞動力資源豐富,其中,男性69%,女性46%。據巴基斯坦財政部統計,適齡勞動力有6050萬人,年齡結構非常年輕化。當地的勞動力素質較高,只要給予適當的激勵機制、尊重其宗教習俗,通過培訓能達到生產所需要的標準。目前該國紡織服裝企業勞動力多以男工為主,單一工種的效率高于印尼等國家。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該國勞動力具有競爭優勢。并且,該國最低工資為120美元,紡織服裝企業工人工資約200美元(含福利等),在世界主要服裝出口國中均處于較低水平。
政治環境方面,巴基斯坦相對安全。對華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巴友好深入人心。目前該國相對和平,在巴基斯坦投資企業,只需配備適當的安保措施,安全問題基本可以有效保障。
此外,中巴兩國盡管都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兩國產業發展水平和階段的差異,也為彼此創造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首先,產品優勢互補明顯。在《中巴自貿協定》項下,除化纖產品外,我大部分紡織品對巴基斯坦出口均可享受降稅20%—50%或零關稅待遇,巴基斯坦絕大多數紡織品對我國出口也享受關稅減免。目前兩國紡織及其相關產品貿易結構優勢互補的特點明顯。其中,棉紗和棉布是我國自巴基斯坦進口最大的產品種類,服裝則是我國對巴基斯坦出口的重要產品種類之一,已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巴基斯坦紡織最大進口來源國。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持續推進,為我國紡織業資本出海創造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且隨著中國制造業成本優勢的減弱,紡織業迫切需求通過向外轉移重構價值鏈、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巴基斯坦以其現有發展基礎成為最有能力承接中國紡織業產能的國家之一,雖然相較孟加拉和越南等國未能搶得先機,但未來吸引中國紡織業投資的潛力較大。此外,近年來,中巴政治經濟往來不斷升溫,巴基斯坦對中國投資持熱烈歡迎態度,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逐步深入,巴基斯坦包括電力供應和交通基礎設施在內的營商環境有望大大改善,這些也都將為包括紡織業在內的中國企業提供有利環境。
事實上,經過30多年的積累,我國紡織業在品牌建設、企業管理、資本運作、人才培育、產業配套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相對優勢,而這些恰恰是巴基斯坦紡織業的短板,“長短結合”的潛力空間為兩國紡織業深化合作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