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娟娟
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品牌對接會在京舉行。
每年,全球要生產超過800億件衣服,而生產這些衣服所用的紡織纖維需要消耗1萬億加侖的水,33萬億加侖的原油和200億磅的化學物質……
毋庸置疑,推進時裝產業的可持續運作和綠色發展是所有擁有社會責任的時尚品牌、社會組織最為關切的問題。為匯聚全產業鏈優勢資源,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1月14日,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以下簡稱“CV聯盟”)品牌對接會在京舉行。
就再生纖維素纖維來說,其以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舒適性,在服裝、家紡和產業等領域被廣泛應用,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化學纖維品種。它也是以天然植物纖維為原料,100%純天然材質環保型“綠色”纖維。然而,其存在與發展不僅關系到重要的經濟價值,還涉及到社會價值,如使用粘膠法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工藝路線中需要使用大量化學品,并伴有廢氣、廢水的釋放,這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另外,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林業資源,維持生態平衡?為此,由CV聯盟組織,紡織產業鏈利益相關方在此次會議中就可持續發展熱點議題展開了交流。
WWF的中國林業項目主任黃文彬會上介紹了全球森林資源現狀,他表示,漿粕行業每年將消耗全球40%的木材供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紙制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為此中國及中國工業需要在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黃文彬強調,企業未來需要進一步推動負責任的采購,由此管理供應鏈風險,從而助力品牌價值的提升。同時森林可持續有賴于法律、認證的支持,建議企業通過第三方認證的方式確認進行可持續績效的提升和管理。
就認證方面,全球知名的森林認證機構(NEPCon)的張新欣介紹了林產業鏈中的相關標準及認證情況。她指出,目前全球受認可度較高的認證則是FSC森林認證和PEFC森林認證。此外,近年來針對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出現了一項新的標準CANOPY審計并逐步受到越來越多業內外人士的關注。
如何在森林產業鏈中實現人類、自然和工業的平衡呢?The Forest Trust(TFT)的Boris Saraber強調,在森林可持續、當地經濟發展、人類自然和諧相處等問題上,他建議提升當地企業、居民及本地非政府組織的主觀能動性,“當地人民獨立監督”應當成為當地森林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Liesl Truscott

黃文彬

張新欣

Boris Saraber

張子昕

于玲

李詩特

Gundolf Klaehn

Thivakaran Kumarsamy

Evonne Tan
CV聯盟致力于提升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最大程度減輕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及全生命周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CV聯盟目前包括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及國內12家再生纖維素纖維龍頭企業,涉及產能近300萬噸,占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產能的50%以上。
會上,CV聯盟秘書長張子昕回顧了CV聯盟一年來的工作并分享了行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同時,聯盟發布了“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提升行業透明度,CV聯盟將于2019年3月發布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對聯盟可持續績效進行總結。為推動產業鏈的綠色可持續績效的提升,CV聯盟未來將逐步吸納棉紡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企業加入聯盟,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倡議。此外,隨著行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深入推進,CV聯盟將繼續考察全球各項可持續發展標準,并著手制定“聯盟路線圖2025(CVRoadmap 2025)”,繼續引領行業提升可持續發展績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李詩特表示,CV聯盟通過前期的調研,已經掌握了行業能耗、水耗、全硫回收率、廢水排放等關鍵績效信息。聯盟將在報告中把相關數據與國內外標準進行對比,分析行業關鍵績效表現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聯盟未來需開展的重點工作。CV聯盟將通過可持續發展報告,加強信息披露與透明度、利益相關方溝通與參與、多利益相關方共同治理等工作的開展。
終端品牌如何實踐可持續?Esprit 的Thivakaran Kumarsamy及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Textiles的Gundolf Klaehn共同分享了終端品牌在原料可持續領域的工作方法及需求。Gundolf Klaehn希望企業在可持續工作中起主導作用,企業應設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并逐步提升。行業合作則能夠協助企業進行能力建設并提供技術支持。Thivakaran Kumarsamy表示,Esprit目前有14.7%的紡織原料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包括粘膠纖維、萊賽爾等),因纖維的可持續屬性,未來其在企業的原料采購占比還將繼續擴大。
2018年,多個終端品牌高度關注CV聯盟并與聯盟進行了多次交流。此次會議交流中更是帶來了品牌最為關注的問題。包括CV聯盟如何提升透明度,如何確保行業關鍵績效數據的準確性,中外標準中關鍵績效指標對比以及聯盟未來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否會覆蓋國際相關標準(CMFroadmap、Canopy)等等。同時下游品牌企業分享了自己對上游的期望,在終端品牌選擇供應鏈伙伴時,合規性是最基礎的要求,這既包含國家、地方的強制性標準,也包含品牌采購政策中涉及的第三方標準要求。同時也希望供應商能夠加強自主性,品牌方樂于看到供應鏈伙伴能夠更加主動地推動可持續績效改善,利用如Higg等工具進行自我評價。最重要的是,透明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礎,下游希望及時了解供應鏈現狀及問題,并與產業鏈伙伴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那么,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工作怎么走?CV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在會議最后對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梳理。她圍繞3個關鍵詞展開了可持續藍圖:一是透明度,透明度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公信力的來源。二是多利益相關方參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多個維度,這需要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參與相關工作,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三是參與度與技術支持,紡織產業鏈可持續工作的開展不僅僅涉及品牌或再生纖維素纖維某一個產業鏈環節的工作,而需要整個紡織服裝價值鏈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參與并為之努力。
本次對接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發展中心認證處處長于玲,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調研員陳新偉,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企業、漿粕企業、棉紡企業、終端品牌、非政府組織的近120名代表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