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曉青
非遺時尚創新要IP化、產品化、生活化、細分化、社群化、文旅化。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如何實現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讓傳統手工技藝被賦予當代的審美內涵、重回當代生活,使其活態傳承下去,一直是非遺保護關注的話題。
1月10日,首屆中國非遺時尚創新發展論壇暨“2019非遺時尚中國行”啟動儀式于北京歌華文化研究發展中心舉行。
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傳播形態單一、效果差強人意、鄉村覆蓋受限、年輕受眾對于非遺的知曉度普遍較低,“2019非遺時尚中國行”活動推廣的正是一種創新協作新方式,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己任,由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引領,借助公益+互聯網傳播模式,通過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推鄉村振興,喚起全社會對新時代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思考,推動非遺與現代設計融合創新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非遺的興趣,讓非遺更快、更好地走進尋常百姓家,有效擴大非遺影響力、提升非遺生命力,進一步發揮非遺對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廣泛帶動作用。

“2019非遺時尚中國行”活動倡導了一種全新的非遺復興觀念,按照線上線下互動、長短期相結合的方式,將通過開展非遺創新論壇、非遺雙創大賽、非遺技藝培訓、非遺項目考察、明星非遺公益活動等內容,以非遺推動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活動計劃每年推出8-10站,第一站近期將于四川達州(川陜站)啟動,并聯合四川文理學院、北京健康促進會及當地政府力量,將全球創新設計理念與川陜地區獨特的非遺文化資源相結合,促進川陜革命老區非遺復興,開創非遺跨越發展新局面,致力于打造鄉村振興的“川陜模式”。
在啟動儀式上,星光盒子總經理許建斌向以高校藝術學院為主的各界設計師、創意師發出了召集令,號召青年群體加入到活動中,不斷壯大未來非遺創客群體。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城融合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蔡勵才也表示,“2019非遺時尚中國行”系列活動將把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非遺文化元素進行提煉,結合當代美學,進行重新時尚創作設計,打造非遺時尚圖案IP?;顒訉⑼ㄟ^聚合各路媒體、時尚明星大咖、公益機構以及用各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和力量,把非遺時尚IP化、產品化、生活化、細分化、社群化、文旅化,不斷發酵和不斷循環提升,實現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及創新性發展。
活動現場,蜀繡傳人王輝老師現場演示了蜀繡的部分技法,并通過與臺下觀眾互動,帶領大家體驗了蜀繡藝術的傳統之美。同時,新生代“星青年”羅奕佳為青年群體發聲,表達了新一代青年群體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堅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