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龍 顧春軍 王治雄 張 珍 王依明(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201)
近年來,政府部門對審定水稻的品種特性和抗性要求越來越高[1],且對已審定水稻品種的機械化程度也有較高的需求。水稻機插栽培在節約秧田面積、減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秧苗群體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2],可有效實現水稻生產的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并能節約成本、增加效益[3]。在此背景下,為篩選出適宜上海市浦東新區新生態條件下種植的水稻新品種,特在浦東新區新浜基地進行19個水稻品種的品比試驗,旨在進一步了解各水稻品種的適應性和穩產性,為這些水稻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提供依據[4]。
試驗設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浜村浦東新區農業示范園內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綠肥。試驗田土壤有機質含量2.3 g/kg、全氮含量124.5 g/kg、有效磷含量7.7 mg/kg、速效鉀含量213.5 mg/kg、pH 8.2,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試驗選取19個水稻品種,其中早熟中粳品種8個,分別為“松早香1號”“常奉早粳”“光明香粳1號”“嘉農粳3號”“滬早香軟1號”“松早香2號”“滬早香粳9號”“丙10-544”;遲熟晚粳品種11個,分別為“松1018”“滬旱61”“光明粳3號”“秀水1402”“青香軟粳”“滬粳137”“南粳46”“金香軟2號”“秋優 23”“申優 415”“申優 26”。
試驗分早熟中粳組和遲熟晚粳組兩組分別進行比較試驗,試驗設1個品種為1個處理,同組內各處理隨機區組排列,不設重復,每處理區面積81 m2,每處理區間隔0.3 m。
1.3.1 用種和機插
試驗田前茬作物為綠肥,均采用秸稈全量還田。早熟中粳組各品種均于5月6日播種,用種量為30 kg/hm2,行株距為30 cm×14 cm;遲熟晚粳組各品種均于5月7日播種,用種量為60 kg/hm2,行株距為30 cm×16 cm。
1.3.2 肥料運籌
早熟中粳組,本田施有機肥7.5 t/hm2,基肥施復合肥(15-15-15)450 kg/hm2+碳銨225 kg/hm2,活棵肥施尿素150 kg/hm2,分蘗肥施尿素187.5 kg/hm2,穗肥施復合肥(20-12-16)97.5 kg/hm2+鉀肥45 kg/hm2。遲熟晚粳組,本田施商品有機肥7.5 t/hm2,基肥施緩釋肥(30-6-6)600 kg/hm2,活棵肥施尿素150 kg/hm2,分蘗肥施復合肥(20-12-16)195 kg/hm2,穗肥施復合肥(15-15-15)187.5 kg/hm2。
1.3.3 病蟲草害防治
早熟中粳組和遲熟晚粳組的病蟲草害防治措施一致,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飛虱。
2017年夏,上海地區遭遇罕見持續高溫天氣,對于早熟中粳水稻品種,其成熟期連續遭遇35 ℃及以上高溫,全生育期總體較往年稍短,對生長發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對于遲熟晚粳品種,其孕穗期也處在連續高溫中,并在收獲期遇頻繁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品種倒伏嚴重,其中,“南粳46”和“光明粳3號”倒伏率較高,抗倒伏能力較弱,而“滬旱61”“秀水1402”“秋優23”“申優415”未見明顯倒伏,抗倒伏能力較強。見表1。

表1 各參試品種生育期及抗性比較
對于早熟中粳品種組,各參試品種的有效穗數在388.65萬~506.70萬穗/hm2,其中“松早香1號”的有效穗數最少,僅為388.65萬穗/hm2。受持續高溫等氣候的影響,部分品種的分蘗率和成穗率較往年顯著降低,其中,“松早香1號”的分蘗率僅為302.2%,“滬早香軟1號”的成穗率最低,僅為74.79%,均為早熟中粳品種組中最低。

表2 各參試品種群體生長動態比較
對于遲熟晚粳品種組,受天氣的影響更大,各參試品種的有效穗數在262.80萬~411.15萬穗/hm2,其中,“申優26”“秋優23”“申優415”的有效穗數均低于300萬穗/hm2,受高溫脅迫嚴重。除“光明粳3號”外,其余品種的成穗率均低于70%,較往年明顯下降,且“申優26”的成穗率僅為47.56%,受高溫脅迫影響最大。見表2。
對于早熟中粳品種組,各參試品種的實際產量在6 695.55~8 313.60 kg/hm2,受持續高溫影響,各品種產量相較于往年均有600~750 kg/hm2的減產,其中“松早香1號”實際產量最少,僅為6 695.55 kg/hm2,“光明香粳1號”產量最高,為8 313.60 kg/hm2,表現較好。
對于遲熟晚粳品種組,各參試品種的實際產量在9 167.40~10 578.45 kg/hm2,與往年相比,產量稍有下降,其中,“秋優23”穗型大、每穗實粒數為163.90粒、沒有倒伏,實際產量最高,達10 578.45 kg/hm2,綜合表現突出;“申優415”產量表現也較好,實際平量為10 357.20 kg/hm2。見表3。

表3 各參試品種穗粒結構及產量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對于參試的早熟中粳品種,由于其生長中后期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對各品種的產量均產生了顯著的不利影響,其中,“松早香1號”受影響最大,其分蘗率和最終產量都受到了明顯抑制,產量僅為6 695.55 kg/hm2,而“光明香粳1號”產量相對穩定,仍有8 313.60 kg/hm2,對高溫天氣的抗逆性更佳,綜合性狀優良。對于參試的遲熟晚粳品種,盡管持續高溫天氣和后期連續降雨對各品種的成穗率和及時收割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實際產量和品種表現與往年持平,其中,“秋優23”和“申優415”產量表現穩定,綜合表現優良,相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