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娟娟
共同構建一個生態友好的可持續供應鏈,是未來之路。
可持續時尚怎么走?
大部分人對可持續的第一印象也許就是“環保”。不過,可持續時尚其實遠不止環保,例如,一件件光鮮亮麗的時尚產品背后的整條供應鏈,每個環節或許都是向自然索取和破壞環境的過程:包括從動植物身上獵取原材料甚至傷害珍貴物種,被媒體大量曝光過的血汗工廠,加工制造過程中產生的空氣污染、廢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物流造成的交通污染等。
也即是,可持續時尚需要在采購、生產等過程中減少碳排放量,傳承傳統工藝、選擇標準的供應鏈廠商,推進性別平等、推動創新發展,甚至還包括改變消費者的思維方式等等整個供應鏈之所及。
開云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Marie-Claire Daveu:
“按照我們首創的EP&L環境損益評估程序,我們發現只有7%的環境影響來自公司內部,而多達93% 的問題與我們的供應鏈直接相關,例如種棉和飼牛。這意味著,改善商業模式,需要深入追溯整個供應鏈。”
耐克可持續業務與創新部門資深總監Virginia Nacpil Rustique-Petteni:
“NIKE業績的最大推動力就是創新和可持續發展。Nike60%的材料可再生,此外在如何生產、種植、采集、加工等整個流程都會關注。”
The Woolmark Company大中華及亞洲新市場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馬捷:
“可持續應該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戰略,而是一種觀念。應該把這種觀念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設計、生產、售后的各個環節,然后去創造一種循環經濟。”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主任、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童繼生:
“可持續發展至少有三觀。第一,要有一個世界觀。就是在組織生產的時候,你的資源,你的市場必須要有世界觀。第二個,企業的發展要有一個自然觀。第三個,要有未來觀,也就是可持續。”
開云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蔡金青:
“奢侈品行業,不僅消耗自然資源,也要能夠創造一些自然資源,保護整個產業鏈上的自然資源。”
Global Fashion Agenda執行顧問及首席運營官Caroline Chalmer:
“我認為可持性發展分三大方面,一個是環境自然環境的方面,第二個是社會成本、員工福利勞工,第三個其實就是經濟。”
可持續發展創意機構YehYehYeh創始人葉曉薇:
“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廣泛涉及材料科學、供應鏈創新、統計科學等方面。”
這些觀點歸結到一點:可持續發展需要關注整個供應鏈。
然而,就目前來說,可持續時尚在整個供應鏈方面的貢獻還只是個例,離可持續未來很遙遠。而且,時尚透明度指數還遠遠不夠。
2018年5月,致力于推動時尚可持續發展的英國公益組織Fashion Revolution公布了每年備受關注的2018年時尚透明度報告。某種程度上來說,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企業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因為公司的供應鏈越透明,政府、大眾、NGO組織就更容易對其進行監督。令大多數人意外的是,印象中“血汗工廠”頻發的大眾品牌、快時尚品牌的供應鏈反而是透明度最高的,adidas和Reebok位居榜首,透明度高達58%。奢侈品牌與其他主要的品牌和零售商相比公開透露相對較少。仍有眾多品牌和零售商欠缺信息透明度。這也為可持續時尚的未來帶來了阻力。
如何通過可持續設計、可持續的制造,可持續消費,可持續供應鏈,共同構建一個對生態友好的可持續時尚,是未來時尚產業發展的方向。從現階段來說,時尚產業還應該針對自身實際及發展特色逐步推進。
也許,2018全球變革大獎獲獎的五個項目值得借鑒:
一、(美國)農作物成衣:用糧食作物收割后的剩余物制作可持續生物紡織面料。
二、(瑞典)再生服裝:通過分離棉花和聚酯纖維混紡并將其轉化為新的紡織纖維,以實現時裝的循環。
三、(以色列)藻類服裝:將藻類轉化成有益皮膚的生物纖維和環保染料。
四、(比利時)智能縫紉:可分解的縫線讓修補和回收輕而易舉。
五、(荷蘭)菌類時尚:使用可分解的菌菇根制作定制服裝。
毫無疑問,五個項目都與時尚材料的使用密切相關。而這可能是時尚產業獲得可持續發展最實際的方向。
在中國,一些企業及個人也正在根據自身發展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甚至開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 溢達集團
溢達集團將可持續發展落實在生產環節及改善勞工權益上,從2005年開始,溢達集團在能源管理方面累積投入超過1.5億美元,降低生產能源單耗和水資源單耗。
★ 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一直在供應鏈的最上游,草場生態環境方面做出貢獻。在消費端,鄂爾多斯則開始在門店中提供產品回收及修理服務。
★ 江南布衣
江南布衣在20多年前創辦JNBY時,就廣泛使用天然環保面料。集團也在2018年年底推出專注于時尚環保的品牌Reverb。可持續發展服裝推廣到JNBY的其他7個產品線。
★ 利豐集團
利豐集團一直致力于在生產流程方面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開發3D虛擬設計技術,縮短設計所需時間及大幅減少樣品生產環節,這能夠減少不必的布料消耗并為零售商帶來好處。目前利豐集團正在幫助中小型服裝公司去開發提高效率的SaaS應用程序解決方案。
★ Catherine Chiu
作為服裝生產商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經理,Catherine Chiu致力于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國開發可持續發展工廠,包括開發低碳排放生產系統并支持女性權益,自2010年起,Chiu還負責發布晶苑集團的年度《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Global Sustainability Report)。
★ 陶曉馬
作為Icicle 之禾總裁,陶曉馬一直致力于將ICICLE之禾打造成當代價位的高質量易打理的純天然通勤女裝。
★ 張娜
目前,再造衣銀行擁有基礎線、成衣線和定制線這三條產品線,除了在設計上獲得突破,再造衣銀行試圖解決的是如何讓再造衣量產及產業化的問題。
★ 例外
例外致力于傳統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無用的所有產品均全手工,紡紗、織布,植物染色。
★ 孫利軍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社會公益部總經理,孫利軍及其團隊在2年前,聯合菜鳥裹裹共同發起“一JIAN公益”項目,在全國30個城市同時啟動二手衣物回收活動。
★ Fiona Lau與Kain Picken
設計師品牌Ffixed Studios曾榮獲Yoox.com與環保推廣平臺Estethica聯合舉辦的“Y.E.S.環保時尚大獎”。對品牌來說,“可持續”并不只是服裝面料是否環保,而應該更加以人為本,這就包括制衣工人是否在愉悅地制衣。